摘要:近年来网络英语热词流行甚广,大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文章分析了网络英语热词构成方式,对比英语词汇中已经吸收的汉语外来词的借用方式,探讨现在的网络英语热词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英语热词;中文外来词;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中文热词的英文版即网络英语热词在互联网乃至人们的生活中大规模流传并盛行,笔者收集了各大网络给出的网络英语热词,选取较有代表性的34条,如下:
网络类:Amerryca、circusee、emotionormal、gelivable、smilence、stupig、vegeteal、tragedead
时事类:corpspend、chinsumer、don'train、faketography、suihide、shitizen、Z-turn
社会类:animale、antizen、canclensor、cheat miles per hour、conferensleeping、departyment、democrazy、divoice、faceblock、foulsbal、freedamn、harmany、innernet、jokarlist、livelihard、propoorty、sexretary、stuck market、togayther
这些词看上去似曾相识,却不知它们的确切意思,字典上也查不到,因为英语词典尚未收录。语言史上曾经有过由汉语而来的中国制造的英语最后被英语收入正规词汇的先例,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本文详细分析网络英语热词构成方式,对比英语词汇中已吸收的中文外来词的借用方式,参考中文外来词进入英语词汇的方式,来探讨现在的网络英语热词的发展趋势。
二、网络英语热词的构造方式
按构词方式的不同对网络英语热词进行分类,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利用谐音(音同或音似)在已有英语单词基础上改造。
1、Amerryca =America(美国) + merry(快乐)=美国\\米国(享乐国)merry音标是\\meri\\,与America中的-meri-\\meri\\发音相同;
2、animale=animal(动物)+male(男性)=男人天性male\\meil\\和animal中的-mal\\m?藜l\\发音相似;
3、cheat miles per hour=七十码:cheat\?蘩i:t\\欺骗,和汉语“七十”发音相似;
4、departyment=department(部门)+ Party(政党)=(政府)有关部门:party\\'pɑ:ti\\与department中-part-\\pɑ:t\\发音接近;
5、democrazy=democracy(民主)+crazy(疯狂的)=民主妄想:crazy\\'kreizi\\与-cracy\\kr?藜si\\(构成名词,表示政体,政府,政治)发音相似;
6、divoice=divorce(离婚)+voice(发言)=离婚宣言:voice\\v?蘅is\\与-vorce\\v?蘅:s\\发音相似;
7、faceblock=face(脸)+block(阻塞)=被封的脸书(facebook in China)(影射facebook等社交工具在中国因为遭当局封杀而无法正常使用):block\\bl?蘅k\\与book\\buk\\发音类似;
8、faketography=fake(假的)+photography(摄影术)=正龙拍虎:fake\\feik\\与photography的pho-\\f?藜\\发音相似;
9、foulsball=fouls(肮脏的,污秽的)+ball(球)=中国足球(暗指中国足球打黑风暴打出的惊人黑幕):fouls\\fauls\\与foot\\fut\\发音相似;
10、freedamn=freedom(自由)+damn(可恶的)=中国式自由:-dom(表示“状态”)\\d?藜m\\与damn\\d?覸m\\发音相似;
11、harmany=harm(伤害)+any(任何)=harm(伤害)+many(很多)=harmony河蟹\\和谐:many\\'meni\\和-mony\\m?藜ni\\发音相似;
12、innernet=inner(内部的)+internet(互联网)=内联网:inner\\'in?藜\\和inter\\in't?藜:\\发音相似;
13、jokarlist=joke(玩笑)+journalist(记者)=记者:Joke\\d?廾?藜uk\\和journalist中的journ-\\'d?廾?藜:n?藜\\发音类似;
14、livelihard=livelihood(生活)+hard(艰难的)=苦活:hard\\hɑ:d\\和-hood\\hud\\(表示性质、状态)发音相似;
15、propoorty =property(房地产)+poor(贫穷的)=房地产:poor\\pu?藜\\和property中的-per-\\p?藜\\发音相似;
16、sexretary=sex(性)+secretary(秘书)=女秘书(对某种会上的灰色现象的讽喻和针砭):sex\\seks\\和secretary的sec-\\sek\\发音相似;
17、shitizen=shit(狗屁)+citizen(公民)=屁民:shit\\?蘩it\\与cit-\\sit\\发音相似;
18、stuck market=stuck(不能动的,被卡住的)+market(市场)=stock(股的票)+ market(市场)=股市:stuck\\st?蘧k\\与stock \\st?蘅k\\的发音相似;
19、stupig=stupid(笨的)+pig(猪)=笨猪:pig \\pig\\与stupid后半部分-pid\\pid\\的发音相似;
20、suihide=suicide(自杀)+hide(躲藏)=躲猫猫死:hide\\haid\\和suicide的-cide\\ said\\的读音相似;
21、togayther=together(一起)+gay(同性恋)=终成眷属(暗指新一代对同性恋的包容):gay\\gei\\与together中-ge-的发音\\ge\\相似;
22、Z-turn=Z+turn=折腾
Z为“折”拼音首字母,turn意为“轮流、转动”,Z-turn为“折腾”,\\zi:\\\?藜:n\\与折腾的拼音zheteng发音相似,属于谐音和会意。
第二种,汉语拼音加英语后缀。
1、gelivable=geili(“给力”的汉语拼音)+-able(后缀,附在动词或名词后构成形容词)=给力(ungeilivable,不给力,在geilivable的基础上加表示否定的前缀un-;)
第三种,A词B词两词组合为一个单词,分为以下三个小类:
1、A词+B词词尾
(1)antizen=ant(蚂蚁)+citizen(公民)=蚁民
(2)smilence=smile(微笑)+silence(沉默)\\smile(微笑)+-ence(构成名词,表“动作”、“状态”、“情况”、“性质”等)=笑而不语
2、A词词首+B词词尾
(1)canclensor= cancel (取消)+censor(检查)=审查
(2)chinsumer=Chinese(中国的)+consumer(消费者)=在国外疯狂购物的中国人
(3)corpspend=corpse(尸体)+spend(花费)=捞尸费
(4)tragedead=tragedy+dead=杯具(悲剧)
(5)vegeteal=vegetable(蔬菜)+steal(偷)=偷菜
3、A词最后一个字母或发音与B词首字母或发音相同
(1)circusee=circus(圆形的马戏场,暗合了中文中的“围”)+see(看)=围观
(2)Conferensleeping=conference(会议)+sleeping(睡眠)=开会睡眠(影射中国官员开会时睡觉,比如两会容易春睡)
(3)don'train=don't(不要)+train(火车)=动车对于车票太贵的不满
(4)emotionormal=emotion(情绪)+normal(正常)=情绪稳定
三、英语吸收中文外来词的方式
英语中中文外来词的借用方式有如下几类:
(一)直接译音。这种方法主要是把汉语词汇的发音转变成英语词汇的构词方法。音译法主要有两种方式:
1、汉语普通话拼音的中文外来词。这类词直接把汉语普通话拼音作为英语单词,大多数是人名地名,如Sichuan、Shanghai、Guangzhou、Li Lei等。还有一些是跟中国历史、文化、习俗、饮食等相关的词汇,如炕kang、大字报dazibao、气功qigong、风水feng shui、饺子jiaozi、普通话putonghua等等。
2、由汉语方音而来的中文外来词。英语拼音文字按汉字原来的读音(多为方言的读音,以粤、闽方言居多),同时结合英语单词发音规律,对汉语拼音拼写进行小部分改造,英文读音与汉语读音稍有差异的英语词。一些跟地名、人名、地理、风土人情、饮食等有关的词汇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英语词汇的,如:乌鲁木齐Urumqi、哈尔滨Harbin、香港HongKong、舢板sampan、旗袍Cheongsam、炒面chow mein、衙门yamun、功夫kung fu、人参ginseng、杂碎chop suey、太极tai chi、道Tao、叩头kowtow、豆腐tofu、功夫kungfu、台风typhoon、麒麟kylin、云吞wonton、麻将mahjong、秧歌yang ko、瘾yen等。
音译法是汉语单词成为英语词汇的基本形式。
(二)转译( translation)
从英语借用中文词语情况看,译借词可细分为以下两类:
(1)仿译,用英语中已有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语素,把该词意义和内部构成形式都转移过来,即仿照汉语原词的形式逐字(词)地译为英语,如纸老虎paper tiger、龙舟dragon boat、丢脸lose face、春卷spring rolls、愤青angry youth、房奴mortgage slave等。
(2)意译,用英语的结构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汉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即采取英语已有的词汇解释的方式译入,如《牛津英汉汉英词典》在线版已将某些网络汉语热词译成相应的英文形式:囧dumbfounded、山寨knock-off、剩女old spinster、自由行Free individual travel等;跟政治相关的词如: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国两制、three representatives三个代表等。
(三)音译+意译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达原词的意思,人们在音译词的后面再加上一个表达意义的英语单词,这个表达英语意义的英语单词往往是个类名词,例如:桐油 tong oil、Peking opera京剧、kumquat cake金菊糕、hoisin sauce海鲜酱等。
(四)音译+英语词缀
以音译加英语词缀方式借入英语的汉语词汇多数是音泽的汉语拼音加英语后缀,英语前缀加音译的汉语拼音的比较少见。例如,tangram(七巧板)= Tang(唐)+ - gram(图形),Taoism(道教)= Tao(道)+- ism(宗教),Pekingology(北京学:中国问题研究)= Peking(北京)+ - ology (…学)。前不久,原本来源于英语dear的“dia”(嗲)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在线版,与此同时,该词根还延伸出了:diaism(名词,嗲主义或崇尚嗲的理念),diaist(名词,嗲人),diaistic(形容词,嗲的),diaisticable(形容词,令人觉得嗲的),diaisticate(动词,发嗲),cyber-diaist(网络红人),superdiaistic(超级嗲的),其中大多数都是加后缀的形式生成。
(五)意译+英语词缀
以意译加英语词缀方式借入英语的汉语词多数是先将汉语词汇用英语已有的材料译成英语再加英语词缀,加后缀的情况居多,前缀加意译的情况较少见。如,Long Marcher(参加过长征的人)= Long March(长征)十-er(…的人)。
四、网络英语热词的发展趋势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当它同别的语言接触时,都会向该语言借用一些它没有而社会发展要求非有不可的词。随着中国的发展,国际地位提高,对世界影响不断扩大,学习汉语成为来华交流、工作、旅游、学习外国人的客观需要,汉语的普及必然使中文以借词的形式更多地融入英语之中,会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的说法译成英语,使英语受汉语的影响不断丰富。
但这些网络英语热词的出路在哪里?最后能不能 “脱草”?笔者认为不容乐观,原因如下:
首先,将本文第二部分网络英语热词的三种构词方式与本文第三部分比较得知,这些网络英语热词构词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
第一,与英语词汇中已吸收的汉语外来词相比,网络英语热词的构词方式形式不够丰富。利用相似或接近的发音来表达也是英语使用者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但不是英语词汇的构词方式。在这些改造和再创造中有一些是符合英语的构词法和发音规则,有一些则大大背离,在word文档里输入这些词几乎会全部显示“语法错误”。
第二,“音译+英语词缀”的方式在英语词汇吸收汉语外来词中比较多产,但是在网络英语热词中的数量并不多,仅有4个;而谐音和A词B词组合这两种方式在以往的介入方式中并不存在,而且这两种方式有些并不符合英语的构词规则和发音规律。
第三,已经被吸收为英语词汇中的汉语外来词简单易懂,但是上文所分析的网络英语热词大多是国人据社会时事或热点问题对英语词汇进行改造或再创造,或许有些社会现象他们也有同感,但很多不能引起共鸣。因为这些热词具有网络语言特点,不直白,甚至诙谐戏谑,需要思考才能明白真正含义。
其次,从汉语外来词进入英语词汇的情况来看。
1600年以前,仅有typhoon(台风),Japan(日本),li(里),litchi(荔枝)等6个中国制造的词汇被收入牛津;十七世纪增加了31个,十八世纪又有44个词进入了英语家族,十九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新词达到112个词,而上世纪截至1992年最后一个中文词编入《牛津英语辞典》为止,新词又增加了152个。不过在最近更新一次的牛津在线辞典中,中文词汇数量可以乘上十。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认为,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外来词的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该机构长期扫描网来发现突然冒出的英语新词汇,并且跟踪它们的主要用途与使用频率。几乎平均每天将14.7个“新词”收进英语家族,即平均每98分钟就会有一个英语新词问世,平均每天就有一个中式英语杀入“标准英语”家族。这些数据让我们认为很多中国制造的英语有真正进驻英语大本营的可能。但事实却是更多热词由于没有一个妥当的翻译,无法被主流招安“脱草”走进权威词典,最后就在热捧中渐渐降温走向寂灭。
负责《牛津英语词典》新词收录工作的首席编辑格莱姆·戴蒙德曾提出收录标准:第一,收录的新词不能出于小范围的“私人用途”(如黑帮行话),只能是那些流行、通用的;第二,收录的新词在收录前,有证据显示它在“适度宽泛”的领域使用了至少5年。网络英语热词确实在网络上流行通用,有些甚至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但是大多数使用的时间不够长,因为这些词汇的诞生多是和社会热点相结合而流行起来,短期内会很热闹,但热点一旦过去,这些词汇也就丧失了生命力,维持的时间不会长久。语言本身既有稳定性又有创新性,是一个矛盾体,不同时期总会有不同特色,过去也有很多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的特色词汇,但时代过去了,它们就消失了。
最后,即使这些热词被收入词典,前途是否就一片光明呢?被英语词汇吸收并长期使用的词都是基本词汇中最常用的部分,但是很多网络这些热词被打上了时代和文化的烙印。没跟中国历史亲密接触过的人,对struggle meeting(批斗会),reform through labour(劳动改造),capitalist road(资本主义道路),running dog(走狗),Red Guard(红卫兵)等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中文借词根本摸不着头脑;西方人也很难理解lose face(丢脸),save one’s face(挣脸)中“脸”到底是什么;而barefoot doctor(赤脚医生),Son of heaven(天子)这样的表达更是考验人的想象力,虽然这些词都被收入牛津或韦氏词典,但是绝大多数英语使用者对这些词的理解和使用并不到位。这些词有些曾经是中国社会的大热特热词,有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但是我们上文中提到有些词比这些英文还有晦涩难懂,必须联系具体事实和时代背景才能理解或者运用,这对英语的使用者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在网络上收集的36条网络英语热词的构成方式的分析,将之与英语词汇已经吸收的汉语外来词的介入方式进行对比,同时参考汉语外来词进入英语词汇的情况和发展,笔者认为现在流行的网络英语热词的前途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张亚玲.中英文的相互借词现象比较与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1).
[3]赵永刚.英语中的汉语介词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作者简介:魏艳伶(1980.2-),河北唐山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0级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