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雷平阳《铁匠》一文中所运用的创作技巧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铁匠》一文之中诸多的铺垫和暗示与最后的“发现”之间符合“可然律”的紧密联系,论述了作者以无数的暗示与最终的“发现”相拼凑而将小说的艺术效果发挥到极致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 发现;创作技巧;雷平阳;《铁匠》
作为一篇微型小说,《铁匠》具有篇幅短,字数少,题材小而挖掘深等特点。整篇小说的虽然内容情节简单,但在作者的笔下却笼上了一股粘稠的悲凉感与凄惨感。作者充分利用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才能,将人生中的情与事幻化成了大自然中的一切,用诗般的语言穿插进了一些意蕴深厚的情节将一个脉络简单的故事给支撑得饱满丰富。这些看似无关的片段整齐有序,一个挨着一个地显现,却像木偶散落的四肢一般,在最后一刻的“发现”到来的瞬间组合成了一副完整的躯体。
小说开头就写到“红色的张铁匠”与“一支白色的送葬队伍”狭路相逢。接着“红”与“白”的意象就遍布了整个段落。这种带着浓厚的象征式意味的描写将事实中“喜与悲”转化成视觉上的“红与白”,通过视觉上颜色的红与白各占一方的巨大差异来显露这“生与死”“喜与悲”之间即将包含着的联系——铁匠的死。“是红为白让路,鲜活的生灵主动向后退,沉默的死者唱着哀歌朝前走。”红代表着生,而白则代表着生命不可抗拒的尽头。红为白让路,则代表着生命的不争不抗,也隐隐的透漏了铁匠生前不为人知的隐忍。这隐含的意蕴化为抑郁凄惨的气氛笼罩了下文。鳏夫和媒婆所见的场景,看似与剧情无关,却是作者企图透漏情节发展的工具。“怀胎的稻子纷纷炸裂”,又感叹“风调雨顺而又颗粒无收的年头来临了”,鳏夫的“发现”也是一种象征。这是对于铁匠夫妇婚后生活的影射,即便是铁匠夫妻关系和睦,终究也还是逃不过无子的悲剧。而中年媒婆的回忆则更有意味,相传女人梦见蛇乃是怀孕之兆,而田鼠也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这本该是好的预兆。然而蛇与田鼠同时出现,二者同属一条食物链,所以怀孕和多子的意象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样的设定与亚里士多德的“可然律或必然律”的创作规律是相契合的,作者选择用媒婆来表达意象,符合人物的特色,能够自然的将作者的意图传达给读者。除此之外,铁匠心中的“蛤蟆”这一意象同样耐人寻味。蛤蟆是原始生殖崇拜中的一种动物,它爬走了,这预示着生殖能力的丧失。这个暗藏的提示,成了随后惨剧的铺垫。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十三章论述情节如何安排的时候说道:“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根据他的观点,《铁匠》在情节上的构思巧妙之处我们就可以看得更为清楚。“前来临的月经,渗出轿底,像红色的蜻蜓,在田野上飞翔。”“高大健壮的张铁匠”,作者的这些描写暗中传达了新娘怀孕的可能性。而对于“提前来的月经”可以作不同的理解,既可以认为新娘在结婚的时候月经初潮,由女孩蜕变成了女人,也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无论作哪种理解,这句话都提供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新娘具有生育的能力。而恰恰是这样的正常的夫妇,十年之久仍无子嗣,在重重暗示当中,这样的结果更能让读者对这种与自己预期相反的情节发展而心生怜悯。除此之外,作者还很好的拿捏着事与事之间的联系,用拐着弯的句子丝丝相扣,最终围绕“铁匠的无子的悲剧”织成了他精密的蛛网。他旁敲侧击的描写一整个冬天铁匠“几乎都没有生火打铁”来表明他对生育所做的努力。“骨子里的疯狂还使他忘记了打铁的要诀,烧红的铁需要淬火,才能更加坚硬。”,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传神地表达了铁匠急切的渴望。最后作者以“耕作”二字,隐喻性地给出了渴望的对象——他迫切的想要婚姻的结晶。而“全都熄灭了”,“妻子的沃土上依然颗粒无收”则是对“苦难”本身的一种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小说人物的有形的痛苦。如“铁匠铺却愈发地兴旺了,活计一桩接着一桩。”委婉传达出来自铁匠的无奈和放弃。直到铁匠死后,她的妻子发现了“铁打的自己,腹大如鼓”,至此,看似断断续续,毫无关联的一切片段都合而为一,展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现”,与先前所有的暗示紧密结合,像一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沉甸甸的情感汹涌而来,也正是最后这份“突转”和“发现”,成功地渲染了更强的悲剧效果。这“腹大如鼓的妻子”,就是铁匠自身的期盼和愿望,尽管之前作者写到铁匠的生意越来越兴旺,看似好像已经放下了心头愿望,但这仅仅只是表象,而真正在读者面前剖析出铁匠内心的就是“腹大如鼓的妻子”这一“发现”。这一手法胜过让人物直接哭嚎着喊一百遍“我想要儿子!”,它更能体现人物对孩子的迫切盼望与想而不得之后的隐忍之间矛盾复杂的感情,这比所有的事实表述都要具有震撼力。
“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可然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亚里士多德有过如是论述。文中最后的“发现”虽然是“标记式”的发现,即通过“腹大如鼓的女人”的小铁人来说明问题,但是这样的“发现”却是随着情节的推动,伴着文章中所铺垫的暗示一步一步生发出来的,它符合情节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产生惊奇的艺术效果——即将最后的“发现”与文章中零星的发现相拼凑起来而达到的让人顿生怜悯,难抑同情之感的艺术效果。作者于拼凑中“发现”的创作技巧,让红色的张铁匠以平凡的故事走了段不平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诗学[J].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宋彩霞.论当代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J].作家杂志,2009.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