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公共文化工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而远程教育工程是现代农村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中小学教育相结合的一项现代工程。两项工程对我国的教育、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一起来浅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存在的问题等。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资源;整合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一项全国性的文化工程。远程教育是由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实施的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均等,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惠民工程。两者对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既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功能,但又各有独自的特点,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化的文化创新工程。
一、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的相同点
1.使用硬件相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都是一项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将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利用覆盖卫星、互联网相结合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超越了时空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建设标志性创新工程。
2.主要技术参数相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都是接收亚太6号卫星的资源,具体如下:
天线调整参数
卫星接收卡设置参数
3.两者同属公益性事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远程教育者是公益工程,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它们的公益性指的是,它的网上阅读和下载是免费的,这一点不同于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网站;在它的电子阅读室等场所查阅资料、开展活动是免费的,这一点不同于社会上以赢利为目的的网吧。
4.两者都具有党的方针、政策及农民致富模块。文化信息共享与远程教育都具备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农民致富模块,能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时学习、领会党中央的相关文件精神。同时无论是党员还是农民,都能学习到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等,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的不同点
1.专业性不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专业是文化,它的内容是文化,特色是文化,目的在于繁荣发展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地域文化资源是共享工程取之不竭的源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内容模块主要以影视文化、戏曲天地、有声读物、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文化资源为载体传播。
2.渠道结构不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省、市、县三级支中心为主导,以乡镇文化中心、村级点为的基地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基本模式。远程教育以省、市、县三级电教中心为主导,以各中小学为基地服务于广大群众的一个拓朴模式。
3.时间局限不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村级点基地,村民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访问、阅读、观看。远程教育受学校时间的限制,学生上课期间群众去访问会影响学生正常上课,而学校放学后关门,限制了群众的阅读访问。
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数字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远程教育都把数字资源建设作为工程实施的重点,各自都在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虽然各自的资源建设重点不同,但由于没有统筹规划,有许多数字资源仍然是重复的,打开各级各自的网站和镜像站,相同或者似曾相识的数字资源随处可见。
2.受人才资源的限制,工程的效益发挥不够理想。文化信息共享与远程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卫星传输、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为手段的高新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的。但是,在农村,特别是我们中西部贫困地区,计算机人才十分缺乏,甚至有的乡村干部对计算机的认识还停留在表象阶段,有很多边远的村级点或远教点,几乎没有人懂得计算机的一般操作程序,由于人才匮乏,一些偏远山区的乡村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需要花去2天时间到县城维修,有的因经费困难干脆不去维修,形成设备闲置。
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社会的发展及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要来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倾向扎实做好基础设施与网络资源的整合、数字资源的整合、基层人才资源的整合,构建“远教搭台、部门唱戏、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多赢,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工程健康协调发展。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远程教育工程成为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文化发展和建设以及共享的一系列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作为隐性的,有形和无形相互转化的文化这一现象和资源来说,未来的趋势发展必将是其作为独有的,区别于其他经济现象或形式的一种软性资源得到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有效的开发、配置以及整合,由此,成为地方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成为本地区社会发展的标志性的主要推动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