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构建基层群众文化的思考

2012-12-31 00:00:00吴妮
群文天地 2012年16期


  摘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基层群众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怎样很好创建基层群众文化对当前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积极作用。文章由制约基层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一些因素谈起,给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创建提供一个推动其发展的角度。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构建;思考
  伴随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因素也慢慢融合到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先进文化也引领社会的发展潮流。基层群众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基层文明程度之标志,更是文化在基层中的表现。所有社区相互间的不同肯定反映在在文化方面,各个社区有各自群众文化。所以,要精心培育且正确指导,由于基层文明程度高低是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志,唯有基层群众稳定,社会才会趋于稳定。
  一、当前基层文化出现的问题
  1. 基层群众文化发展失衡、落后地方基层文化活动少
  基层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受限制性因素很多,被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是一个重要因素。基层是城市文化的一个外在表现,肯定会深受城市文化与社会经济深刻制约。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很多城市已给基层群众文化提供了厚实物质基础,大致实现了所有社区有一个可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文化站。不过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中国中西部很多地方,教育水平低,几乎没什么文化资源,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设施很少。而那些面对群众的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图书馆、信息中心和科技场馆的建设几乎空白。这些地方群众文化需要和供给相互间有很大差距。
  2. 构建基层文化管理关系还模糊不清、相关人员素养低
  当前,基层居民还以社区街道居委会为基本单位。所以,街道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社区建设之主体。居委会由自治此视角来看是基层管理的主体。但事实上,基层管理主要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完成的。笔者认为,基层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求不仅有体制管理上的微观组织—街道和居委会,还要有基层管理的宏观结构—地方社区管理委员会。然后,我国大多数城市尚未构建社区的宏观管理体系,以此来协调各社区以及和政府规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基层群众文化文明建设的体制障碍
  二、发展基层文化的完善对策分析
  1.要以促进群众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导向,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品位
  针对以上影响基层文化建设的几个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在开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工程中,当地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对基层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基层管理干部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以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为导向,结合当地社区的实际状况创作出贴近基层群众的文化精品。如:同“法论功”这一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反政府的邪教组织斗争中,我们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当地举办“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清除邪教”的展览,在这些活生生的现实面前,基层居民也会深刻认识到“法论功”邪教组织的罪恶,也有助于基层居民自觉的参与这场政治斗争,抵制歪风邪气的思想侵蚀。同时,在当地也应该举办一些文艺活动学习班,提高基层群众对艺术的鉴赏性和审美能力。
  2.要充分发挥当地文化馆(站)功能,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要具有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和强烈的自娱性。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是感情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广大基层群众自我娱乐、满足文化需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认识社会、升华感情、自我充实、自我教育的过程。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的群众文化社会机构,要充分利用本身现有资源,使每一位参与者,既是教育者,也让自身艺术创造的人生感悟,自觉不自觉的感染别人。因此,基层的群众文化是新形式下转型期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吸引力、渗透力的传播形式和载体,对于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有着独特的优势。
  3.不断提高群众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管理素质,并发挥群众艺术馆在基层的作用
  基层群众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趋凸显出其独特的魅力,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管理素质的高低对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状况要求基层文化的管理人员要加大自身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和树立为基层居民服务的意识和理念。文化从业人员要利用合适的机会联合当地社区文化馆、文化站进行交流学习,因为群众艺术馆是本区域指导开展群众文化的专业机构,基层文化是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让两级馆应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开展基层的群众文化,让文化馆的艺术专家学者定期组织培训辅导,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的业务管理素质和艺术理论修养。充分发挥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在基层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4.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样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模式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融,基层接受思想文化信息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内容之复杂,主流意识形态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改革开放也给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利益格局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变化,满足各个社会群体的精神需求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文化资源的配置、利用和社会效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基层居民在享受文化资源的权利开始与市场经济的运作联系,自主性更强,现有的文化工作从内容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和群众审美需求。因此,基层文化管理部门必须以基层居民的需求为第一信号,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也必须与时俱进。
  笔者认为,基层群众文化应该认真抓好两个重点群体:
  1.城市外来人口尤其是外来民工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如何处理好基层和这部分人员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部分人除了工作之外,基本上没有必要的娱乐活动,处理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基层的稳定。因此,要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基层文化建设计划之中进行专题开发,引导当地企业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添置基本的文化娱乐设施,为外来民工开展文化体育设施,为外来民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外因条件。要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在娱乐休闲中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明教育。此外,我们还要突破传统教条式的工作方式,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设计多种文化活动,生产各类文化产品,以就近、便利、经常化、多样化的原则,着眼于提高人民的素质,让不同社会群体都能获得合适自己需求的产品文化,以保证低收入的人群也能享受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2.老年人尤其是基层居民的退休老人
  基层各级文化馆(站)要对此建立专门专题研究,想法设法为基层居民的退休老人提供适应这一特殊群体特点的活动场所,为他们营造出相关的可以倾诉、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环境,为她们提供能够接受、愿意参与的各项文化娱乐活动,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使他(她)们晚年的文化生活既健康有益而丰富充实。使这些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长。
  创新工作还要注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的探索求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吸引农民参与文化建设。
  三、结语
  我国目前正在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期,基层文化建设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它不但关系到我国目前基层的稳定和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实现和全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鉴于此,我们文化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基层文化发展和建设,把基层文化建设提高到日程上,做到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宏放.社会转型的社区文明建设[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6).
  [2]沈召庆.群众文化活动的探索与认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5(3).
  [3](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单位:东莞市厚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