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首善之区 建设幸福鼓楼

2012-12-31 00:00:00陆平贵
群众 2012年8期


  鼓楼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的发展目标。为了把“首善之区、幸福鼓楼”的理念变为具体可感的社会实践,把宏伟蓝图转化成美好现实,我区提出了同内首个城区层面的幸福指标体系框架,引领各方面工作朝着人民幸福城区的根本目标不断推进。
  一、谋划“幸福鼓楼”的基准定位
  首善之区——鼓楼发展的思维基点。“首善”者,“最好”之意,“首善之区”就是指最好的地方。我区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机关所在地,南京市的行政中心和教育中心,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一直居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城区前列,具有构建首善的现实基础。基于对自身资源禀赋的深刻认识,早在1998年,我区就明确提出以服务为核心的“首善之区”定位,确定了“三服务一争创”的工作目标,即“为全区老百姓服务,为省委、省政府、省市机关服务,为驻区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服务,争创全省首善之区”。“首善之区”的准确定位提升了鼓楼发展的战略思维基点,首善文化成为本世纪头十年统领鼓楼率先发展的精神内涵与持久动力。到2011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82.8亿元,财政收入达86.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000元,并先后获得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等31项国家级荣誉。
  幸福鼓楼——精神动力的传承创新。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地区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南京市打造独具魅力幸福都市的新要求,以及居民诉求多元化与水准上升的新形势,我区延续首善发展成果,为传统精神动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1年,明确把“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作为新时期鼓楼发展主题。从“首善之区”到“幸福鼓楼”,既是对“首善”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又与“幸福南京”的时代理念相契合,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折射出现代城区对增强地区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关注,为鼓楼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战略空间。
  评价体系——构建本土的幸福指标。区委、区政府与国内知名学者领衔的专家组,在多方论证和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幸福鼓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中国首个城区幸福综合评价体系,它包含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个方面。客观指标体系包括6大类16项66子项指标,占指标体系权重的70%,全面反映政府建设“首善之区、幸福鼓楼”的着力点和主要内容。一级指标以“六维幸福”为架构,在“崇文崇礼”指标下,设置教育发达、文化繁荣、文脉保护3个二级指标,体现“幸福鼓楼”的文化支撑;在“富民福民”指标下,设置生活富裕、保障有力、身心健康3个二级指标,体现“幸福鼓楼”的物质保证;在“乐居乐活”指标下,设置住有所居、环境宜居、社区服务、社会安全4个二级指标,体现“幸福鼓楼”的环境感受;在“善政善治”指标下,设置政治民主、信息公开2个二级指标,体现“幸福鼓楼”的政治引领;在“创新创业”指标下,设置创新活跃、创业积极2个二级指标,体现“幸福鼓楼”的工作体验;在“美德美行”指标下,设置社区和谐、奉献互助2个二级指标,体现“幸福鼓楼”的社会氛围。主观指标体系占指标体系权重的30%。围绕身心健康、物质充裕、生活质量、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交际五个方面,提取工作状况、家庭收入、发展前景、教育状况、医疗服务、住房状况、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健康状况、社区服务、安全生活、生活和谐、文娱生活、社会关爱、社会环境、政府服务、生态环境等17个满意度和居民认同感合计18项主观指标,编制了《“幸福鼓楼”群众幸福感调查问卷》,全方位、多层面反映群众对“首善之区、幸福鼓楼”建设实现程度的主观感受。
  二、创新“幸福鼓楼”的发展模式
  围绕“幸福鼓楼”的实现路径,我区提出了“幸福立区、首善为民”的发展模式,以“首善”为特色发展路径,以“幸福”为最终发展目标,以高端产业和总部企业集聚区、知识创新示范区、人文绿色和谐区为发展定位,全面实施富强鼓楼、创新鼓楼、品质鼓楼、和谐鼓楼四大战略,扎实推进经济转型、总部集聚、人才引育、教育提升、文化引领、环境打造、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干部锤炼九大工程,将鼓楼打造成为人人都有通往幸福的途径,人人都是享受幸福的对象,人人都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人人都获得幸福的现代化城区。
  以富民强区为第一要义,全面实施富强鼓楼战略。坚持富民惠民优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普遍得益的“幸福鼓楼”。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工程。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富民增收步伐,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总部集聚工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提升总部集聚的密度和能级,使鼓楼成为全省总部企业最密集的区域。
  以科教创新为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鼓楼战略。全面聚焦“四个第一”,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增长机制、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转变。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全力探索以科技经济、服务经济为导向的创新发展道路,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区。扎实推进人才引育工程。坚持人才第一资源,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一流的人才政策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和人才培育高地。扎实推进教育提升工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精心打造特色、多样、开放、优质的“鼓楼教育”品牌。
  以品质提升为第一持续力,全面实施品质鼓楼战略。不断优化自然环境、市容环境、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居民幸福感与满意度。扎实推进环境打造工程。探索建立集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优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宜居环境,造福鼓楼人民。扎实推进文化引领工程。以推进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将鼓楼建设成为人文精神凸显、文化优势明显、文化品牌彰显的文化强区。
  以社会和谐为第一基础,全面实施和谐鼓楼战略。立足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新要求,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区”为目标,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建设“幸福鼓楼”的几点思考
  提出幸福鼓楼目标是为了更好解决发展为了谁的问题。鼓楼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感受到,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要发展起来的问题,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没有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减少。如果不解决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就很难做到发展的过程使人快乐,发展的结果使人幸福。提出建设幸福鼓楼的目的就是要兑现为人民谋幸福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使命和一贯承诺,“幸福鼓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逻辑起点就是为人民谋福祉。
  编制幸福鼓楼指标体系要体现民生导向。建设幸福鼓楼不仅是政府为增进民生福祉开展工作的过程,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过程,需要每个公民共建共享共同参与。因此,幸福鼓楼指标体系的编制更注重全社会共同参与,尽可能汇集民意、民智;指标内容更突出对民生问题的关切。
  评价幸福鼓楼要主客观相结合。合情合理地设计幸福指标体系,既能科学理性地评价幸福鼓楼的实现程度和变化趋势,也能对幸福鼓楼建设发挥导向性作用。客观指标体系可以督促政府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切实围绕幸福目标改进工作,加强民生;主观指标反映群众对幸福鼓楼建设的切身感受。两项指标互补互促,使政府工作最终向符合民意的方向发展。
  建设幸福鼓楼是一个长期过程。幸福鼓楼建设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多个方面,这些都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幸福鼓楼指标体系的内容也要随着工作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与时俱进地完善、修正,使幸福评价更加科学,更能体现人民对幸福的期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