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符号,它是城市的眼睛,透过这些符号,可以探寻出一种历史、一种气息、一种风情、一种精神,进而构筑城市居民对城市感知、记忆和认同的基础。不同时期不同事件赋予城市不同的文化符号,独特的文化符号让更多人记住一个城市,赋予一个城市丰富的内涵。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符号是为了让居住其中的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传播和宣传城市文化符号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关注城市地标,提炼文化符号,发掘文化价值,也有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一座城市的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城市绵延的历史记忆和外显的文化标志,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越丰厚,这座城市就越有魅力。苏州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沉淀了2500余年吴文化的底蕴,其中最杰出的园林,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更是凝结了历朝历代江南人的审美情趣。
苏州同林是一座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中国同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同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二是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苏州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们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同等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反映了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了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三是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中的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二)
园林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北宋时期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16世纪至18世纪,苏州造园达到全盛时期,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当时有同林200余处。经时间变迁,岁月沧桑,目前,古典园林尚有45处,保存较好的23处,一般的9处,濒危的13处,其中,已修复开放的20余处,这些历史遗存是苏州弥足珍贵、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财富。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苏州园林的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努力保护其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上世纪50年代初就设立了园林管理(修复)机构,积极抢修了一批古典园林。1961年,拙政园、留园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当时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全国四大名园”。1985年,苏州园林被评列入“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每年修复一座古典园林的要求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修旧如旧”的原则,有计划地修复了艺圃、环秀山庄、曲园、鹤园、听枫园等。1997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有9处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内拥有文化遗产单体最多的城市。
近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对风景园林要“保护好、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的方针和政策,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提升,致力于提升苏州园林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水平,致力于塑造园林景区经典形象,致力于加强风景名胜资源监管,致力于促进园林经济发展,致力于加快城市基础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苏州同林已成为苏州最亮丽的、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名片”。这对于增强苏州的文化实力,扩大苏州的文化影响,提高苏州的综合竞争力,促进苏州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品牌带动作用。
(三)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苏州园林以其独特性和文化性,成为苏州旅游的“龙头”,是苏州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是苏州拓展旅游市场的核心品牌,是带动苏州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苏州园林先后获得“世界文化旅游精品”、“世界著名文化旅游景区”、“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最具有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等称号。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对此,我们注重依托自身优势,不断设计园林文化新理念、挖掘园林文化新内涵、提升园林文化新品味、赋予园林文化新活力,下大力把园林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旅游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本身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如城市自身的文化遗存,流芳千古的人物和精神价值,以及城市自身创造的一系列文化象征与文化符号等,都具有鲜明的资本属性和资本意义。城市本身具有人格化的意义,既存在着具体的精神与“持久来的‘性情’形式”,也存在着客观状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财富的“资本性”意义。“可以说是苏州的园林造就了苏州人的性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主任周苏宁认为,苏州园林没有特别张扬的东西,一切以妙合自然为原则,符合苏州人儒雅内敛的性格。今后,苏州园林还将更好地挖掘、保护、利用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并彰显其价值,大手笔推进大项目建设、大力度推进产业集聚、大动作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强度推动城市品牌的塑造,使园林成为苏州地标性的文化品牌符号,助推苏州更好地走出江苏,走向全球,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
责任编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