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园区。其转型创新、发展创新、管理创新等做法,很值得苏北在新一轮创新型经济发展中参考借鉴,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内生动力,立足跨越赶超,尽快摆脱苏北追赶型的落后状态。
参考借鉴新竹转型思路,创新理念,从注重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推动苏北工业快速转型
上世纪70年代初,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相继爆发,在此国际经济变化背景下,台湾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二高二低二大”的调整原则,即选择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高、能源密集度低、污染低、关联度大、市场潜力大为特征的产业作为自己新的一轮经济转型的重点产业,并建立新竹科学园区,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让科技带动产业升级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广泛吸引海外特别是美国IT人才回归创业。经过30多年的经营,园区已从开始建立时的几家企业发展到近500家企业,并有100多家公司上市,形成了半导体业、计算机业、光电业、通讯业、精密机械产业与生物技术产业六大产业基地,目前世界上大约80%的电脑主板、70%的图形芯片、70%的笔记本电脑、65%的微芯片、95%的扫描仪都出自新竹科学工业园。这使新竹科学工业园成为世界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和制造中心,成为亚洲硅谷。
在江苏前两轮的乡镇企业经济、开放型经济中,苏北地区紧追苏中苏南方阵,特别是近几年,追赶速度明显加快,苏北地区已经连续六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工业化、信息化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总量仍然偏小,差距仍然很大。在新一轮创新型经济转型中,苏北如何跨越发展,缩短与苏中苏南的距离?
苏北各县区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完全可以和苏南苏中等经济发达地区一样,同时享受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成功经验,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为中心环节,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实行差别化发展,各展所长,齐头并进,实现弯道超越,整体提升。
在实施江苏省“十二五”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程中和苏南苏中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开展平等竞争,并且还享受省委省政府今年8号文件中有关加快苏北发展的多项优惠政策,这就让苏北地区可以瞄准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彻底改变多年以来追赶型的落后状况,实现与苏中苏南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参考借鉴新竹发展模式,创新路径,由劳动和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推动苏北工业产业集聚
新竹科学工业园成立之前,台湾经济走过了一条由农业到工业,由轻工业到重化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到资金密集型的道路,当时台湾以其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先期发展了轻工、纺织和家用电器等轻型工业,其后则推行以“化纤-塑料-石化”及“金属制品-机械-钢铁”两大系列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业,使台湾在国际经济上争得一席之地,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进入80年代后,经济发展条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台湾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寻找少用能源、少用原料、少用劳动力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台湾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选择。吸引海外人才回岛发展,着手加速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换,集中发展电子、资讯等六大高科技产业,从此推动了台湾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台湾建立新竹科学工业园,是在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形势下及时调整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并不是自己已有优势的领域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并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相比之下,苏北各县区在经历了前两轮乡镇工业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的积累,已经形成了很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基础,在第三轮创新型经济发展阶段,也必须在发展路径上有更大的创新,才能不断缩小与苏中苏南的差距,整体提升苏北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园区建设方面,要像新竹科学工业园那样,从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向功能完善配套转变,形成具有相对完善的适合高素质人才生活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空间和基础设施。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一开始就高标准设计和建设。他们大胆吸收了美国“硅谷”的优点,把知识与商业相结合,形成研究为商业服务、商业为研究奠基的良性循环。园区积极为厂商提供优厚的税赋措施和规划完整的用地,从政策上促进园区建设。
在招商引资方面,也要像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那样大力招引培养人才带动园区的发展,从目前普遍流行的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即招大产业招人才转变。新竹科学工业园在建立之初,把重点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在美国硅谷工作生活的高级人才回台创业上,规定好产业发展方向,建设好配套设施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大批在美高级人才纷纷回台创业。苏北地区要转到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的层次上来,转到招引各类高级人才、创业人才来带动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共识上来,转到以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主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
参考借鉴新竹服务理念,创新制度,良性比拼,绿色赶超,推动苏北形成内生动力
新竹科学工业同从建立之初到发展壮大的各个阶段,园区的主管部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政策引导发展和市场自主配置资源两种发展模式相结合的良性互动互促体制,建立高效率运作的风险投资机制,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培育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平台等,但他们逐渐由主管部门主管转向企业自主管理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创新制度,良性竞争,把苏北地区从拼土地成本、拼税收优惠中解脱出来。苏北地区在前两轮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争先恐后的发展氛围,各地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投资者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制定多种优惠措施,吸引投资者,比较集中的就是地价优惠、税收优惠,降低土地价格甚至是零地价(地方帮投资商代交土地款),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比较流行的是税收“五免五减半”(即前五年全免,后五年减半,就是企业这月底上交税收,政府下月初就以奖励形式前五年全额后五年半额返还给企业),政府所得大部分都是数字上的成绩。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投资商也是货比三家,到多个县区去考察比较后才决定在哪投资。在这种情况下,老板到哪都是最受欢迎的人,各地恶性竞争,互相降低条件,压低自己的价格,你家“三免两减半”,我就“五免五减半”,千方百计把投资商拉到自己的地方。有些投资者为多赚利润,目前已经出现了五年税收全免到期后不想再继续后五年的减半交税,五年全免期一到就以种种理由重新注册投资或改到其他地方投资,继续享受全免待遇。政府得到的是一大串空的数字税收、表面上的风光和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再这样下去,实现新一轮的经济转型谈何容易?
参考借鉴新竹科技方略,创新优势,以人才为本,推动苏北工业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综合竞争体系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之所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和制造中心,得益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素质人才,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其中台湾主管部门营造创新环境、制定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研究机构和大学成为研发的主要承担者,并提供人才培训和支撑;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大研发并转化应用创新技术成果,让科技带动产业升级。这些做法很有借鉴意义。苏北地区在新一轮创新型经济转型中,政府部门要像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那样外引和自己培养人才,依托苏北地区已有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同时积极向外引进高科技人才,引进科技型、知识型企业,聚集高端人才高端要素,鼓励技术创新,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