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积极探索具有东海特色的“四网五制”促廉惠民惩防工程,将惩防体系建设延伸至农村基层领域,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有效化解干群矛盾,增进群众感情,有力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融合并进。
坚持群众路线引领,创新实施“四网五制”促廉惠民惩防工程
打造“四大网络平台”,夯实发力点,有效带动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一是打造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网络平台。开通“东海县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设立县级网络监管平台1个,全县23个乡镇(场)设立服务终端,346个行政村配备多媒体触摸屏。实现资金合理使用、资产保值增值、资源有序开发,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产生,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二是打造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网络平台。成立江苏省首家县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所,构建覆盖全县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网络,使基层各类集体资产、资源、资本在交易中得到优化配置,在保值的基础上,大幅增值,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实惠。三是打造乡村“三务”公开网络平台。抓住农村基层“三务”公开这个重点,建立公开网络,搭建政策信息发布、“三务”公开、群众远程咨询、干群视频互动平台,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开辟专栏,组织涉及民生的有关部门领导对群众当场答疑解难。四是打造民生服务应急联动网络平台。将全县110、120等40多个涉及民生部门职能进行有效整合,打造122民生热线,提升民生服务效能,使涉及民生诉求问题只要拨打122,都能在最短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优化“五项机制”,构建新框架,充分发挥惩防工程的综合效能。一是健全教育引导机制。通过围绕教育主体、活化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常态化。同时,突出教育的亲情性、感染性、针对性。二是完善制度制约机制。通过总体规划、科学配置,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了5大类160余条制度,形成系统的制度体系。三是健全利益维护机制。坚持查控结合、动态管理,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建立以定岗位、定职责等为主要内容的“五定一规范一加强”机制。健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实现网上实时、动态监控。四是强化案件查处机制。拓展和畅通信访监督绿色通道,构建网上全程办理信访件、在线接访、12388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和手机短信“五位一体”的现代新型举报受理办理体系。五是创新民生服务效能机制。建立以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大厅为主体、村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
实现促廉惠民网络全覆盖,为破解干群矛盾、纯洁干部队伍、增进民生福祉注入强大动力
完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组织网络体系,完成从单一、平面向综合、立体的转变。“四网五制”促廉惠民工程,推进了惩防体系建设在农村基层的延伸,形成覆盖县、派驻工作室、乡、村四级纪检监督组织网络体系。工作室根据惩防工程要求,改变过去重信访查处轻预防的现象,主动跟进,从源头上最大限度挤压腐败空间。同时,积极整合纪检、信访、农办等资源,形成反腐合力。今年以来,农村工作室通过组织对乡(镇)、村、基层站所开展勤廉巡查发现问题53个,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督促所辖乡镇建立和完善民主管理等相关制度40余项;接待群众来访160批次,为群众办实事78件。
加快从侧重管理向管理和服务并重转变,实现惩防工程建设与维护群众利益的有机统一。惩防工程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打造全天候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化行风热线监督职能,安排23家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单位走进直播间,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提升“122”民生热线服务效能,今年以来共受理民生问题4960件,督查569件,办结率98%。这项经验做法被新华社内参刊发,被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破解干群关系紧张的难题,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巨大合力。通过实施乡镇“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制定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推行基层站所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对权力运行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对操作流程进行固化,有效改变了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办事效率低下、与民争利的问题,以良好形象取信于民。今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各类举报279件次,与去年相比下降25%,按期报结率100%;新立案140件,与去年相比下降11%。
激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权利与执行权力间的制衡。以乡村“三务”公开网络平台、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基层干部述职述廉、村级“勤廉指数”测评为强有力抓手,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扩大监督范围。各乡镇依托便民服务点设立村级“三务”公开查询室,建立“三务”公开栏786个,编制党务公开目录369个。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今年以来网上受理办件22825件,办结率96%。征集合理化意见建议400余条,被采纳140余条;参与化解群众信访问题74件次,村监会成为干群“连心桥”。
“四网五制”促廉惠民惩防工程实现科学推进、活力彰显的体会与启示
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四网五制”促廉惠民惩防工程最大的创新与突破之处,是坚持从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入手,在农村基层精心编织了一张维护群众利益、规范农村基层权力运行的促廉惠民网络,最大限度遏制基层腐败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围绕提升服务民生效能这一主题,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搭建122民生服务应急联动网络平台,及时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实践证明,只有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才能真正代表群众的利益,符合群众的意愿,吸引群众的参与,得到群众的支持。
必须突出与时俱进,适应新变化、创设新载体。坚持改革创新是推进惩防工程建设、实现工作突破的动力源泉。我们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创先、创优,深化纪检监察资源重组,将农村工作室纳入惩防工程实施主体,创新惩防工程推进机制,充实农村工作室的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跨越。实践证明,必须在坚持以往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做到在思考谋划中求创新,在实践探索中求创新,在总结提炼中求创新,使打造廉洁高效的促廉惠民工程在创新中落实,在落实中发展。
必须突出公开透明,以科技手段的介入消除权力腐败的监控盲点。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权力的运行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始终将公开透明的原则作为实施惩防工程的精髓,运用信息网络科技将其贯穿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三资”信息化监管网络平台的创建,切实规范了“三资”的健康运行;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网络平台的创建,有效防止了农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乡村“三务”公开网络平台的创建,真正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最大限度消除监控盲点,有力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
必须坚持惩防并举,突出系统工程建设的全面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也是我们构筑惩防工程、打造廉洁高效东海的根本要求。惩治和预防腐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惩治是手段,预防是目的,二者紧密联系、辩证统一,共同体现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的根本要求,不可偏废。坚持整体布局,增强系统性,以打造四大网络平台为重要载体,以健全五项机制为架构,形成涵盖农村基层各个方面、具有区域特点的整体框架模式,实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覆盖。实践证明,必须不断认识和把握反腐倡廉规律,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和法制保障,突出惩防并举,才能实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