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集团党委擎起了火红党旗,凝聚党心民心,致力创新发展,勇建民企党建标准,勇当民企发展标杆,勇担民企社会责任,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团结带领全体红豆人奋勇前进。2011年,集团销售351.71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员工工资4年增长了1.7倍。
党建创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集团党委已下设8个党总支、95个党支部、1216名共产党员,他们既像一块块坚固的基石,又像一道道强有力的铜墙铁壁,保障着企业的内外运行。
共产党员“亮”出来。多年来,红豆集团把不断发展党员、培养党员骨干当作企业最重要的“人才工程”。在人才引进中,坚持把党员作为优先条件;在干部选拔中,坚持把党员作为优先要素;在骨干培养中,坚持把加入党组织作为重要目标。如今,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红豆,研发、生产、销售各个岗位,都闪耀着共产党员的身影,形成了“关键岗位党员挑重担、关键技术党员来攻关、关键时刻党员冲上前”的动人景象。2010年以来,集团申请的300多项专利中,绝大部分都是党员来挂帅。在共产党员、红豆羽绒服研发中心主任须国强的带领下,该技术中心不断加大研发力度,近10年来,共研发羽绒服新品600多个,其中32个申请了国家专利。集团党委设立的87个“党员示范岗”,20多个“党员责任区”,时刻以党员先进性引领广大员工岗位建功、岗位奉献,更在集团内形成了职工向党员学习的浓厚氛围。共产党员卞亚波,7年前毕业来到红豆,从一线质检员干起,他身边的那些老党员和党员干部们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们的模范行动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卞亚波,使他工作更加努力,现在他已成长为红豆通用公司质检部副部长。
党委委员“选”出来。集团党委在江苏省率先实行“公推直选”,变“少数人当候选人、少数人选人”为“广大职工公推、全体党员直选”。自2005年起,红豆连续三届坚持实行党委成员“公推差额直选”。2009年,周海江等11名上届党委班子成员全部高票当选,充分表达了民意,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2010年10月无锡首家民营企业纪委成立,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增强了组织的感召力。如今“党员当家最放心”渐渐融为企业的管理文化。目前,红豆集团董事会主要领导全是党委成员,10大子公司总经理全为共产党员,100多名中层干部90%是党员。红豆集团已建立103个党(总)支部,实现了党组织从集团总部到产销一线的全面、有效覆盖。
外协企业“融”进来。输出管理、输出文化,整合资源、抱团发展。2010年9月,红豆集团又开国内民营企业之先河,企业党组织率先与108家优秀外协企业党组织签订了党建协议书,协议各方确立构建党建经验互动交流、人才培养互惠互利和创先争优互促共进的三大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发展共谋。统筹共建的火花,点燃了民企创先争优的激情,照亮了外协单位创新图强、乘势跨越的前进道路。为了使企业党建更加规范化,红豆集团创造性地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入企业党建工作,并成为全同首家通过ISO9001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党组织,有效提升了企业党建整体水平。红豆党建工作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灵魂,成为企业既快又好发展的坚强核心和根本保证。红豆党建的创新之举,激活了众多民营企业跨越发展的一池“春水”。
党建引领——从促进增长到促进转型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红豆集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红豆集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集团党委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定位,通过不断转型升级,把红豆这家传统型企业打造成生态环保、低碳高效的绿色企业。集团上下广泛开展了“比科技研发的实力、比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比品牌网络的建设”的“三比”活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传统产业新型化。服装和轮胎制造是红豆的传统产业,经过五年的不断改造提升,红豆股份、通用科技公司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与此同时,红豆专心做强微笑曲线的两端,即研发和品牌网络,生产上全面实施外包。集团实施百才工程,已引进博士、高级工程师等各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60多名,不断提升研发水平。为了加强销售终端建设,由原有的批发销售为主逐步转为专卖为主。针对市场需求,集团推出了HOdo红豆形象男装、红豆居家、伊迪菲、轩帝尼、红豆家纺等中高档品牌。红豆五大品牌专卖店3000多家,扩大了红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2011年,红豆新的20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正式投产,红豆形成400万套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能力,完全达产后红豆轮胎产业年销售额将超100亿元,跃居该行业前五位。
新兴产业生态化。不断创新的红豆人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产业里,而是瞄准时机、挺进高端,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人工培育红豆杉,掌握红豆杉快繁技术,通过提炼紫杉醇制成针剂,治疗癌症患者。经过10多年研发,种植红豆杉3000多万株,年销售盆景50多万盆,红豆杉抗癌药物紫杉醇及针剂年生产能力10多亿元,形成60亿元的产业规模。公司与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合作,采用针对南方红豆杉的新型提取纯化工艺和半合成工艺,既充分提取游离状态的紫杉醇,又深度开发紫杉烷类化合物,最大限度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即通过采用高新技术、规模化生产,使紫杉醇针剂价格每3年降低一半,造福癌症患者。同时通过红豆杉的种植,带动农村就业、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2008年9月,“红豆”牌红豆杉种到了中南海,并先后亮相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西安园艺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后劲产业国际化。企业要想做大,必须进入国际大循环,实现国际化发展。红豆集团努力把产业国际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后劲。2007年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立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这是首批通过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确认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也是首个两国签订框架协议的合作园区。园区引入18家企业,15家企业正式运营生产。园区建设得到了柬埔寨首相洪森的重视,得到温家宝总理的关心。集团还加入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产业联盟,可优先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大大增强了集团的发展后劲和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实力。
党建助推——从关爱员工到关爱社会
一直以来,作为一家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民营企业,红豆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致力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诚信友爱,关心员工。红豆集团把不断提高员工待遇作为一种责任,努力让2万多名员工分享红豆发展成果。2010年以来,集团4次上调员工工资,平均增幅近60%。在红豆,什么都可以压,但绝不可以压员工的收入。让员工得实惠,大家高兴了,公司领导才高兴。每年开支8000万元实现“包吃包住”,建立2500万元的救助基金……一系列举措“暖”了员工的心,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感。
扶危济困,关爱社会。近几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重特大自然灾害接连发生。“汶川挺住!”“玉树加油!”“舟曲不屈!”“中同加油”……从红豆人内心深处爆发出的一次次呐喊,响彻长空。灾害发生后,集团党委多次组织党员赶赴灾区参加救援,为灾区群众慷慨解囊、捐款捐物1000万元;重建时,红豆人出钱出力,倾心支持;2011年慈善捐款2000多万元……多年来,红豆对外捐款捐物超3亿元。做社会公益事业,红豆人做得意气风发。每一次爱心行动诠释着红豆集团的企业理念;每一次公益行为,丰富着红豆的党建内涵,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产业报国。
责任编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