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作风建设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思想作风体现我们党和军队的性质宗旨,反映党的思想路线,关系到党和军队的形象及战斗力的生成发展。从我党我军的长期实践来看,优良思想作风不仅需要通过学习教育树立起来,更要通过实践活动强化起来。其鲜明的实践特性决定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锤炼、磨砺和检验的作风,才更务实有效,才更为群众所信服。
实践是锤炼优良思想作风的熔炉
好作风是炼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完善的。俗话说,烈火炼真金。优良思想作风都具有实践的品格,都是在千辛万苦的实践中,在挫折与失败的磨难中,甚至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千锤百炼形成的。比如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就是在同右倾、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在遭受了重大损失、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才确立和形成的,所以实践堪称是锤炼优良思想作风的炼炉。事实上,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想培养过硬的优良思想作风也必须到实践中去接受锤炼,接受实践的洗礼。在新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领导干部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但在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下,没有经受住考验败下阵来。北京原副市长刘志华、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青岛市委原书记杜世成、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皆是如此。血的教训一再警示我们,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要过硬,要经受起实践的锤炼。如果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不能经受实践的锤炼,在权力面前迷失自我,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贪污腐败,势必会将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被历史所唾弃。
实践是升华优良思想作风的催化剂
实践出真知。我党我军的长期实践证明,优良的思想作风是在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中形成的,实践会告诉我们思想作风的重要性及其深刻内涵,会使我们懂得需要以什么样的思想作风去为党为人民工作。我们党历来坚持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位,既把思想作风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来遵守,又把它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来培养,更把它作为一种能力来升华。在我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扭转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局面,防止领导干部被糖衣炮弹腐蚀,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前后多次要求党的高级干部重温《甲申三百年祭》,决不做李自成,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并郑重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为了推动全党合作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战略转变,把作风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定位在提高执政能力、促进发展、服务人民大众之上,为党创造社会主义新模式的实践探索,指明了既保持党的本色又实行开拓创新的作风建设方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把提高执政能力、促进发展、服务人民大众作为作风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解决了新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新时代的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发扬了毛泽东所确定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坚定地为人民谋利益的优良作风,又创造性将思想作风培养上升到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提高执政能力、促进科学发展、服务人民大众的高度出发,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并在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践是检验优良思想作风的标准
实践是培养优良思想作风的沃土,同时也最能体现和检验思想作风。检验优良思想作风的根本途径就是把作风培养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去,用良好的作风推动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并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进一步坚持、发扬和发展党的优良作风。胡锦涛同志曾经明确提出,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拓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民主渠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所以,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能不能经受实践的锤炼,核心在于其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
良好的思想作风,能够体现素质,体现服务,体现形象。细细分析一些拥有良好思想作风的人,我们能从中找寻出很多的共同点。他们自觉牢记身份,主动践行服务,积极履行职责,常以亲民姿态贴近群众,以优质服务取信群众,更能以创新业绩惠及群众。当前,群众求富求安的心情十分迫切,这就成为锤炼我们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重要机会。面对群众的殷切期盼,领导干部能不能大胆实践,在创新实践中经受检验、提升素质,能不能沉下去,主动听取民声,找准服务的方向,能不能破解一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难题,以实干作风取信于民并树好形象,成为检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重要标准。
实践是改进优良思想作风的路径
实践是改进优良思想作风的路径。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原则性战斗性不强、组织功能弱化、制度落实不严,个别干部甚至存在“逾规”现象。思想作风的“松绑”念头,遵规守纪的“侥幸”心理,既是滋生不良风气的根源,更与思想作风培养要求格格不入。因此,在工作、生活实践中,要大力开展思想作风改进。改进思想作风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贯穿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要始终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头”的韧性和“九牛爬坡”的拼劲常抓不懈。同时,还要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改进思想作风培养的方式和内容,时刻保持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先进性。
在实践中改进思想作风还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将自身良好的思想作风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坚持勤奋敬业,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表率。针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领导干部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走出惯性思维的误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亲知、深知和真知上下功夫。通过沉到基层,掌握实际情况,善于在错综复杂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面前认清其实质,抓住其要害,既要在诸多问题中选准首先解决的重点问题,做到以点带面,又要在解决某一重点问题时选准突破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科学决策,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坚持群众观念,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领导工作的“第一信号”,想问题、作决策、交任务、用干部都要坚持群众路线,考虑群众需要,注重群众公认。做到群众有呼声,领导有回声,努力为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实事办好、好事抓实,让群众从领导干部身上看到希望,品到甜头,形成一种齐心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坚持廉洁从政,做淡泊名利、以俭养德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培植敢吃苦、善吃苦、能吃苦的意志品格,不断增强自身素质能力,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同时严格约束自己,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置于纪律之下。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权力,不越权、不侵权、不徇私枉法,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