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赛红
(白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白山134300)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顽固性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因此临床上应重视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1]。当前多数循证医学证实,单独应用一种药物治疗不但不会延长患者生命,甚至可使之恶化,为此都需要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2]。本研究具体探讨了顽固性老年高血压病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者100例,入选标准:①年龄60~90岁;②治疗前所有患者必须满足DBP>95mmHg并且<110mmHg;③患者同意;④所有患者近两周未服试验用药;⑤所有患者都无严重并发症[3]。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69.5±6.2)岁。病程5~35年,平均(17.5±2.3)年。根据入院顺序,我们把上述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上述资料类似,具有可比性(P>0.05)。
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依那普利缓释片(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813),80mg/d。治疗组加服用缬沙坦(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823),80mg/d。两组都治疗4周。
显效:经过治疗后临床主要与次要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有效:经过治疗后临床主要与次要症状明显好转;无效:经过治疗后临床主要与次要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4]。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SBP)与收缩压(DBP)的变化。
使用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BP与DBP变化等计量资料采用非配对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两组等级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50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
两组治疗前的SBP、DB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s)
组别 时间 SBP(mmHg) DBP(mmHg)对照组(n=50)治疗前162.33±14.51 92.95±6.25治疗后 148.64±52.25 85.62±8.33 t 1.6322 2.8524 P<0.05 <0.05治疗组(n=50)治疗前 165.34±20.52 93.05±9.03治疗后 135.33±19.57 76.90±11.82 t 5.2362 6.3239 P<0.05 <0.05
我们知道,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通过一个完整的治疗计划,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适当的联合及合理用药后,血压能控制在目标血压水平,只有少数患者即使接受最大量的联合用药治疗,其血压仍持续升高,称为顽固性高血压。由于大多数顽固性高血压均发生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所致[5]。在发病原因上,有研究认为主要为容量超负荷、肥胖、吸烟、过量饮酒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还有药物的干扰作用,不适当的抗高血压药物搭配等[6]。
在治疗中,当排除了各种血压顽固不达标的因素而确定为治疗不当时,应停用原治疗方案,重新开始新的治疗方案,中断恶性循环。同时每种类型的降压药均包含数种不同的药物,同种类型的不同降压药其降压效果均有所不同,比如硝苯地平和尼莫地平均属于钙通道阻滞剂,但前者的降压作用要显著强于后者,所以在选择药物时不仅要严格按照联合降压方案用药,还要根据患者血压升高程度选择相应降压药。另外需要重视的问题是长效降压药物一定要观察足够疗程,比如大多数长效降压药最大的降压效果在用药后2~3周出现,所以观察的时间不能少于2~3周,本文就观察了4周。选择药物中的缬沙坦可以延缓伴有心血管疾病或者风险因素的糖耐量减低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进程,有助于提高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降压药物依那普利能够在降压的同时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对糖尿病伴随高血压的患者具有降压和降糖的双重治疗功效[7]。本研究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50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的SBP、D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顽固性老年高血压病应积极采用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压水平。
[1] 杨莉,金醒防,高辉.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21(2):192.
[2] 谢和辉,苏定冯.国际高血压治疗新药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临床药物,2009,24(5):265-269.
[3] 史载祥,黄柳华.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66.
[4] 陈庆英,刘国树.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1(2):22-27.
[5] 余振球,赵连友,刘国仗.高血压防治进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64.
[6] DURVASULA RV,PETERMANN AT,HIROMURA K,et al.Activation of a local tissue angiotensin system in podocytes by mechanical strain[J].Kidney Int,2010,65(1):30-39.
[7] TOP C,CINGOZBAY BY TEREKECI H.The effects of valsartan on insulin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J].J Int Med Res,2008,30(1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