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红英
(陆良县人民医院,云南 陆良655600)
糖尿病(DM)是排在肿瘤与心脑血管病后的第三个严重慢性疾病[1]。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加强对糖尿病脑梗死各危险因素的控制,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7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脑梗死患者97例,其中男58例,女39例,年龄42~84岁,年龄(65.31±6.15)岁;在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82例,其中男48例,女35例,年龄43~85岁,平均(64.31±5.4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方面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①糖尿病诊断:依据1999年WHO 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结合2002年ADA 制定的修订标准进行诊断;②脑梗死诊断标准: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诊断。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97例与同期住院治疗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脑梗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处理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非糖尿病脑梗死组(n=82)出现失语者23 例(28.05%),偏瘫者57例(69.51%)。糖尿病脑梗死组(n=97)出现失语者45例(46.39%),偏瘫者85例(87.63%)。两组出现失语、偏瘫的发生率经比较,χ2=6.35,χ2=8.89,P 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脑梗死部位:非糖尿病脑梗死组(n=82),基底节区27例(32.93%),腔隙性脑41例(50%),其他14例(17.07%);糖尿病脑梗死组(n=97),基底节区47例(48.45%),腔隙性脑26例(26.80%),其他24例(24.74%)。两组患者的脑梗死部位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灶大小:非糖尿病脑梗死组(n=82),大梗死17 例(20.73%),小 梗 死58 例(70.73%),多 发 性 梗 死7 例(8.54%);糖 尿 病 脑 梗 死 组(n=97),大 梗 死57 例(58.76%),小 梗 死24 例(24.74%),多 发 性 梗 死16 例(16.49%)。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脑梗死组发生肺部感染、心肌缺血、肾功能损害、梗塞后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糖尿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心血管病变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2]。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高使得血管基底膜增厚、脂肪样透明变性、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局部血流下降与血小板聚集,致使其极易发生脑梗死[3]。报道显示,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因合并心血管病而致死,且其危险性为非糖尿患者的2~4倍[4]。
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脑梗死好发生于基底节区,这可能与下丘脑激素分泌增多,致使血糖升高有关,因高血糖不仅可使局部脑血流的恢复受到干扰,还能使血脑屏障受到损害,故使得脑梗死加重[5]。糖尿病脑梗死组发生肺部感染、心肌缺血、肾功能损害、梗塞后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主要是因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相比,其冠状动脉硬化弥漫,多病变发生率较高,故一旦出现脑梗死就极易出现上述并发症[6]。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因预后性较差,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故临床上对糖尿病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 黄秋菊.糖尿病脑梗死68 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0):70-71.
[2] 张东铭,张苏河.糖尿病脑梗死及非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5):31-33.
[3] 陈小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46 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42.
[4] 宋一峰.15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4):344-346.
[5] 谢向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1 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78-79.
[6] 孟庆革.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及预后临床分析[J].河北中医,2010,32(8):1268-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