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设备行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30年来,中国演艺设备行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一样,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政策推进、需求拉动、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声频系统设备生产以国营“四大家”为主,全国只有近百家生产企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企转制、乃至转产,涌现出一批民营生产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1992年,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成立初期,只有154家会员企业,其中声频系统设备生产企业只占10%左右;目前协会有会员1 281家,声频系统设备生产企业424家,占33%。但大部分企业规模都不大。
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刚起步,企业实力薄弱,民营自主品牌是空白,更谈不上自主研发,国外产品、“假洋品牌”是市场的主角,产品供不应求。民营企业虽然制造能力出色,但研发能力薄弱,导致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仿造和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目前,国内声频系统设备初步树立自主品牌产品,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产品广泛用于我国大型文体活动的开闭幕式、演唱会、庆典活动中,但是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民族品牌屈指可数,而且几乎都没有应用于专业剧场。企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提高品牌建设的意识,提升产品品质。
总体而言,近30年来,国内民营企业得到迅猛发展,逐步拥有了现代化生产厂房、数控机械加工设备和消音室等检测的设施及设备,产品质量也得到快速提升。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企业质量意识提高;二是聘请原国营企业的主要技术人员或专家为顾问,进行产品研发和管理生产;三是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或聘请国外专家,有些企业甚至收购国外具有技术专利及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
2008年,专业音响行业企业数量已有4 038家①,其中涉及设计、制造、安装、租赁、工程业务的企业分别为177家、502家、256家、122家、35家,另有多达624家企业从事批发业务、723家企业从事零售业务。
2008年,专业音响行业从业人员达207 056人,平均每家企业51人,接近专业灯光和舞台机械单家企业从业人员的3倍。专业音响行业有25家企业人数在1 000人到3 000人之间,占总人数的20.9%;有306家企业从业人员在100人到1 000人之间,但有多达2 418家企业从业人员在10人及10人以下。
2008年,专业音响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50.2亿元,因为企业数量较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 362.6万元,相当于舞台机械行业(488.6万元)的2.8倍、灯光行业(538.1万元)的2.5倍。2008年,专业音响行业总资产规模达354.09亿元,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为876.9万元,低于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这与1 347家企业从事批发、零售业务有关,说明专业音响行业与专业灯光行业类似,进入门槛较低,物料与资金周转较快。
专业音响行业私营企业总共2 976家,占73.7%,其中私营股份公司110家、私营有限公司2 073家、私营合伙117家、私营独资676家。集体企业有75家、国有企业有35家,合计仅占2.7%左右。外资企业204家,港澳台资企业220家,分别占5.1%、5.4%。其他股份公司、责任公司444家,占12.3%。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当中,外资、港澳台资企业占比分别为50%、20%。
女性从业人员达11.1万人,占总人数的53.6%。其中,有1 318家企业的女性从业比重超过50%。规模以上企业(员工千人以上),女性从业人员平均占比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达76.6%。
规模以上企业(员工千人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者达2.4万人,占总人数的11.7%。行业内有高级职称的有1 263人,高级技师有658人,高级技工有2 11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0.6%、0.3%、1.0%,与专业灯光行业类似,但低于舞台机械行业相关比例。
专业音响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分化严重。高学历从业者占比最高的企业达到99.8%,最低的企业仅占1.1%。
专业音响行业,按2008年营业收入计算,全行业有94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合计130.47亿元,占全行业的36.9%,排名前二十位的企业合计188.36亿元,占全行业的53.2%,专业音响行业比较分散,与专业灯光行业类似,与舞台机械行业形成鲜明对比。
按资产规模划分,亿元资产规模企业达到60家,占全行业的50.7%。排名前十位的企业资产合计75.97亿元,占全行业的21.5%,排名前二十位的企业资产合计112.81亿元,占31.9%,这也能够说明专业音响行业的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从大区分布来看,珠三角地区有1 487家,占总数的36.8%,其中广州595家,深圳299家,佛山157家,东莞149家,江门(含恩平)109家。长三角地区有909家,占总数的22.5%,其中浙江397家,上海290家,江苏222家。京津唐地区有635家,占总数的15.7%,其中北京337家,山东137家,天津61家。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州共有企业1 222家,占总数的30.3%。其中,设计类企业62家,占设计类企业总数的35.0%;制造类企业129家,占制造类企业总数的25.8%;批发零售类企业449家,占批发零售类企业总数的35.6%。
专业音响行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26.5万元/人。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百万以上的企业共有192家,其中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千万以上的企业有7家。专业音响行业的制造企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5.6万元/人,比行业总体水平略低了0.9万元/人。制造企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万的企业只有11家,占比较低。
规模以上企业(100人以上)共有335家,其中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外资和港澳台资(含合资)企业就占了8家,说明外资合资企业的盈利能力比内地本土企业强。
人均营业收入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其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比为78.9%,远远高于行业11.7%的总体水平,说明高知人力资源结构对提升盈利能力有积极作用。与专业灯光行业类似,专业音响行业的高级职称、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等职业技能等级人才数量与人均主营收入也没有相关关系。
专业音响是指声频系统设备,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按用途可分为三部分:演艺声频系统设备、会议声频系统设备、公共广播声频系统设备。三个系统设备都由扬声器、传声器、调音台、功率放大器及周边设备所组成,并具有各自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目前,国内声频系统设备的质量及技术水平处于中端。会议声频系统设备和公共广播声频系统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接近或超越国外同类产品,但剧场用声频系统设备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调音台的差距更大。
声频系统设备涉及到材料学、电子、传输、数字处理技术、声学、网络以及数学等基础学科,专业性强,国外有些声频系统设备知名企业拥有百年的历史和发展经验。我国的企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积累薄弱,专业研发人员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现已有部分企业与相关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培养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制定的有关声频系统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计约120多个,但在贯彻执行标准方面仍存在力度不够的现象。同时,企业制定产品厂标、执行国标和行业标准的意识仍亟需进一步提高。企业应管理规范化,将标准化生产渗透到每个生产环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1.6.1 扬声器系统
近年来,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国内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有所提高,远投射、中近投射、大功率线阵列、室内和室外应用产品配套齐全,性能价格比优势凸显。
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有源音箱出厂前已调到最佳使用状态,在流动演出、广场扩声、室内演出、会议场所得到广泛应用。散热与核心元件难点攻克后,有源音箱成为一个发展方向。此外,线阵列扬声器系统近几年发展较快,其应用范围从室外引入到室内,在不少剧院、厅堂、体育馆等大型场所有所应用,近期企业普遍推出了品质较高的小型化线阵产品。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运用国外到期专利,如同轴扬声器系统专利,提高自身产品档次。有的民营企业还利用国外最新技术,开发剧场扬声器系统、体育场馆扬声器系列和影院数字立体声系统新产品。
1.6.2 传声器
国外数字传声器的研发有一定进展,通过精密的数模转换、同步技术以及对传声器本身和内置数字处理手段,使其具有高质量的动态范围和信号保真度,从而使全数字的录音信号链路成为可能。有的公司针对不同乐器的发声特点设计出了用于乐器拾音的多种传声器,产品有走向细化的趋势。
国内有线、无线传声器产品的品质基本满足中低端市场需求,能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产品极少,与国外知名品牌的差距较大。很多生产企业仍处于购买元件组装的阶段,能够进行自主研发、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凤毛麟角。但在电容传声器领域,国内企业的进步显而易见,不断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某公司早年从生产工艺洁净度入手解决了传声器的防潮问题,专为国庆60周年庆典设计的CR60和CR60S传声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并申请了核心技术专利。有的公司生产了铝带式可变指向性传声器,将铝带传声器与电容传声器组合成一体,用于立体声信号的拾取。
国内生产的传声器产品品种齐全,有线、无线、动圈式、电容式、铝带式等一应俱全。应当说,传声器在扩声、广播、会议、录音等场所用途广泛,生产潜能和市场潜力是很大的。
1.6.3 调音台及周边产品
数字调音台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国外几个主要品牌的数字调音台没有质的变化,新推出的调音台没有新技术,只在使用功能方面有所改变和调整。产品趋向实用化,其趋势是由大变小,功能紧缩,由追求功能齐全到注重实用,但其核心不变,主机操作平台没有大的变化。价位压缩到大型数字调音台的几分之一,使市场更易接受。
调音台作为扩声系统中的关键产品,国产设备与国际先进产品有较大差距,周边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有所进步,仍有待提高。相对于数字调音台,模拟调音台的发展趋于萎缩,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在音响行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从不同档次的国内产品来看,数字式现场调音台具备了模拟调音台的操作界面和模拟调音台的音质,中低档的数字调音台仍占有较大市场。
1.6.4 功率放大器
数字功率放大器近些年有了较大发展,有全数字化的产品,也有只带数字接口的产品,带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功放越来越多。近年来,数字网络功放发展很快,产品趋向实用化。功率放大器趋于智能化,信号处理能力越来越强,组网后控制方便。
目前,数字功放的发展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数字功放的标准尚未制定,被认可的产品规范和性能检测规范尚未建立,这会给数字功放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是,从数字技术发展对声频产品的影响来看,产品、规范、标准之间的关系必将得到协调、解决。
尽管目前数字功放有了较大发展,但就市场份额占有量来看,模拟功放仍占有很大市场,应用很广;就发展趋势来看,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数字功放、模拟功放并行发展的态势。
1.6.5 会议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
国内生产的会议系统近几年已成气候,其性能和功能与国外产品相比毫不逊色。许多企业的产品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就其功能而言,代表签到、会议管理、中央控制、会议讨论、同声传译、会议表决、视频跟踪和视频显示系统等一应俱全;其信号传输形式,有线、无线均有,数字红外会议系统在近些年得到稳定发展。
国内某公司研发的数字红外音频传输与控制技术解决了无线会议在会议私密性与音质表现上难以两全的困境。其推出的基于会议矩阵技术的系列产品,获得了核心专利;推出的全数字会议系统,将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音频技术充分结合,并实现多系统的无缝连接。
近几年,公共广播系统在智能化的基础上,正向着网络化发展。媒体矩阵技术运用于国产公共广播系统,推出的网络化公共广播系统,实现了全数字化传输和真正的多网合一。
2.1.1 扬声器系统
国外扬声器制造厂商为了获得更好的还原音质,普遍采用集成一体化研发理念,将声学、电子学、数字信号处理(DSP)整合。
国外对扬声器系统的研究一直围绕着提高还原度、减少失真度为主要目标进行。纵向比较,对保真度相关的技术指标不断增加与深化,从最初的频率响应发展到现在的频率响应、相位响应、THD多维综合评价分析。横向比较,代表扬声器系统发展方向的国外高端品牌:美国的MeyerSound、法国的L-Acoustics和德国的d&b,三家厂商均有原厂配套自主研发的DSP处理器、功放、扬声器产品。
新型DSP可控音柱使用DSP技术,在指向性控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应用,最终可用于改善厅堂内的各项声学指标。国外多个厂商已成功推出该类型的产品,如美国的MeyerSound、R&H,意大利的RCF等。
2.1.2 调音台系统
现在是数字与模拟交替的时期。数字调音台通过近十年的发展,音质和稳定性都非常出色,已得到了市场的认同。目前,数字调音台已占主导,传统模拟调音台的发展相对缓慢。但另一方面,本世纪以来,国外部分高档数字调音台反而因提供模拟调音台的效果与操作界面,使数字台操控更直观、快捷与方便,而成为市场的新热点。
随着人们对音质还原度要求的提高, 国外主要传声器生产厂商如Sennheiser、Beyerdynamic、SHURE、DPA、NEUMANN等均推出以高保真传声器为主的系列产品,秉承高保真、高品质的开发、生产理念。此外,高端无线传声器厂商推出无线传声器,与数字调音台直接以数字对接。
在数字与网络技术、绿色与节能理念的带动下,专业音响系统及产品呈现向数字化、绿色节能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需要应用技术不断创新,为艺术创意提供更多的艺术表现手段。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数字产品较之传统模拟产品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具有信噪比高、动态范围大、系统功能强大、扩展能力强、集成控制能力强、传输干扰少等优点。现在国外产品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大幅延伸,专业音响产品正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
国外专业音响行业正致力于绿色节能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主要体现在:扬声器及功率放大器朝高功效、紧凑化方向发展;调音台也推出更多数字化、紧凑化产品,通过提高功效、降低能耗、缩少产品体积从而减少制造材料,降低运输、搬运产生的能耗,达到绿色节能效果。
2.2.1 功放、扬声器系统方面
数字功率放大器因其数字化、大功率、高保真等优点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意大利Powersoft的K系列数字功放、法国的L-Acoustics、德国的d&b均全部升级为数字功放,美国的CROWN、EV也推出数字功放。数字音频处理器也成为市场主流产品。CROWN、L-Acosutics、d&b推出的数字功率放大器相比模拟时代的产品也是大幅度提高功效和减少体积,安装空间及损耗率大为下降。功率放大器在向高功效、紧凑化方向发展。
随着工业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喇叭单元、波导、号筒的不断发展,高功率、紧凑型扬声器新品不断开发成功。如美国M eyerSound,原来的大功率、大体积产品已淡出市场,现以高功效更紧凑的M ilo、Melodie、M INA、JM-1P、Ultra系列为主;法国L-Acosutics推出的KIVA、DVDOSC、KARA等均为高功效、紧凑化的产品;德国d&b推出的Ti10L和E0、E8也属于此类型扬声器。BOSE、JBL推出超紧凑型的声柱,此外,EAW、RCF等厂商也不断推出高功效、紧凑化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2.2.2 传输与控制系统方面
网络型数字调音台向着智能化、网络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网络型数字调音台集传输、控制与混音为一体,重点往网络构成、信号交换与共享、各种通用接口的设计、操作的方便性、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方向发展。现场型数字调音台往多功能、集成化紧凑型方向发展,如生产调音台的知名厂商M IDAS开发出的PRO系列和DL系列是现场型数字调音台的划时代产品。
2.2.3 技术与艺术交融,不断创新发展
欧美发达地区的很多演出场所(特别是专业剧场和商业剧场)建设与中国大多数剧场建设有着较大的差异,其演出系统设计紧紧围绕演出剧情和舞台艺术的需求来设计。当前,由于数字处理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使得音响应用技术也得到长足的进步,为演艺创作与表演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音响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不但提高了观感效果,甚至反向促进艺术创作,同时创新型艺术创作也引导着专业音响应用技术的发展。
三维多声道扩声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表达舞台艺术的声音艺术效果,能让观众有置身其中的现场感。其典型应用代表是太阳马戏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打造的“O”秀、“KA”秀等。
为弥补剧场声场,特别是老剧场声场的不足,以实现更好的声效果,国外厂商研发出了电子可调混响技术。电子可调混响技术调整的效果和改善的幅度大,同时能减少能耗和降低运营成本,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正在欧美推广应用。
实时的声像定位技术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演艺的声音还原提供逼真、自然的声像定位,利用声音恰当地烘托艺术效果。目前该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与应用,例如,欧洲TTA公司研发的Stagetracker FX,作为一种新立体声定位系统,能跟踪舞台上每个演员的移动,并将演员位置变动的信息自动、实时地转变为传声器信号,使观众感受演员声音在随身而动。该产品通过功能强大的智能矩阵和V4跟踪引擎进行必要的电平控制和延时处理,来实现整个舞台上的声像定位。
2.2.4 欧美企业的中国市场策略
与欧洲企业迎合中国市场需求而改进产品的策略有所不同,美国多家演艺设备企业发起组成AVNU联盟,通过网络控制建立系统、音频、视频、灯光企业联盟,共同开拓中国及周边市场。美国企业(如哈曼国际集团)还明确提出,未来的市场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并明确提出用高性价比实用型产品占领亚洲市场的战略。
综上所述,在数字与网络技术、绿色与节能理念的带动下,专业音响行业将在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绿色节能方面不断革新与发展。专业音响范围内的国际知名品牌,从传声器、调音台、周边设备,到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系统,以及会议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的产品性能特点和发展趋势,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强势发展劲头。各大公司对新产品的开发态度是发展中求稳。另外,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音频技术得到相应发展,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相应的基站、接口和传输协议等有了较快的发展。
注释:
①由于现行统计框架下难以获得演艺设备行业的整体与分行业的准确数据,因此,《报告》中的引用数据主要为2004年、2008年两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资料中筛选出的演艺设备行业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