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2-12-29 03:15霍艳霞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12年19期
关键词:圆柱体三角形创设

霍艳霞

(沙河市第二小学 河北 沙河 054100)

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人的思维品质表现为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1. 创设问题情境情境是某种场合下的一种氛围,是人的身心投入在一定情景的一种状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从生活实际中摄取一些场景、画面、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便是创设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讲了一个故事: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口渴难捱,八戒自告奋勇去买吃的,他一眼看见水果店里摆放着白里透红的苹果,上面写者2.50元,可八戒兜里只有两元五角钱,一时间八戒没了主意,急得团团乱转……同学们,想不想帮帮可怜的笨八戒?同学们都说想,可不知怎么帮。我告诉大家:“只要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肯定能帮助八戒想出好主意。”一个简短的故事,加之我有趣的引导,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质疑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如:讲了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后,我问:“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一位同学问:“11.395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满5向前一位进1,9+1=10,这时百分位应该是0,根据小数的性质,0可以省略,等于11.4,为什么约等于11.40呢?”我及时肯定:“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同学说出了各自的想法。这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敢于让学生质疑,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质疑,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 创设操作情境操作活动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把外部活动转化为语言形态的智力内经方式。在操作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变得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有人实验得出:人对知识的吸引,如果只是听和看的话,只能吸收百分之五十,加上动手的话,则能吸收百分之九十。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再加上儿童本身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生思维的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新知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在操作中熟练,方法在操作中创生,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剪两个三角形。上课时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看谁能用手中的学具,把两个三角形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小组操作后得出两种结论,一种是无法拼,一种是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我让第二种拼法的学生展示他们如何做的,学生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过程,最后得到统一的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顺利地推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探索活动。

4. 创设趣味情境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就采用了直观演示法、独立操作法,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中的圆柱体模型去发现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把圆柱学具展开后,认真观察、讨论。“经过你的观察,圆柱体的侧面积展开可能是什么形状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指着自己的圆柱体演示说:“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积展开就是一个正方形。”还有的学生回答:“如果盐圆柱体侧面的高斜着切开,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学生之间经过辨析、讨论、互相补充,最后达成共识:无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它的侧面积都是底面周长乘以高。这堂课,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原来抽象、枯燥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兴趣,老师提出的问题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启迪着他们的探索意识,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创造性活动。

5. 创造反思情境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一堂课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是怎样推导出这个定义、公式的,我本节课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今后应该注意什么。”一个单元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本单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在知识链中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贯穿起来。”这样,在教学中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够使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圆柱体三角形创设
创设未来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如果没有三角形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找出圆柱体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