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在电视节目中的存在态势

2012-12-29 00:00:00杜瑞平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1期


  【摘要】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美学在电视艺术形式中的存在态势、电视节目表现美学的类别及其优势,探讨电视节目如何展现美学给观众以审美愉悦。同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日益深入的今天,作为电视制作者应以什么样的思想、如何运用和调动电视的各种审美因素和手法来增强电视节目审美效果。
  【关键词】电视节目;美学;审美
  电视节目的美学表现形态
  电视节目的美学表现形态,就好像一种能量,给人以愉悦、震撼和力量。作为集电影、戏剧、美术、音乐、摄影等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电视节目,对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五类美的形态有独特的优势。
  形象美。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形象,它具体、明确、生动、鲜明、逼真。视觉、听觉形象的传导强烈地作用于观众的审美感受。由于电视高度逼真的传真性,使形象美比其他媒体表现得更为强烈、深刻,观众看得清晰明了、生动活泼,所产生的审美愉悦是其他媒体难以达到的。
  自然美。电视节目中的自然美可以说是大自然的美景再现,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山水云石,经过摄像师的精心拍摄后都有可能把它们的真面目表露无遗,把大自然的旖旎风光生动再现。可见,电视在表现自然美方面得天独厚,比其他媒介更具优势,观众通过荧屏能很快获得自然美的审美效果,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
  动态美。宇宙万物在不停地运动,这是动态美的动力和源泉,花开花落、春去秋来、鹰击长空、演员的轻歌曼舞等等,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动感之美。电视节目表现的动态,存在于画面景物流动过程中。通常,在拍摄人物的活动、环境的变化时,画面产生的动感是十分自然的,因为拍摄对象本身在运动着。可以说,没有画面的动感,就没有电视节目。电视节目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些稍纵即逝的动感画面,给观众以审美愉悦,产生了特殊的动态美感。
  秩序美。在视觉艺术中,有秩序的事物或形象总是最吸引人,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感。一个高明的电视摄像师总会在纷繁杂乱的景物中拍摄到有秩序的图像来,那整齐划一和多样统一的画面与现实中的脏、乱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电视节目中在宣传秩序美的同时,正是为了鞭挞、否定、消除现实中的脏、乱现象,从而使观众追求现实生活的秩序美。
  装饰美。装饰美是指人们在自然美的基础上经过人为的加工之美。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普遍热衷于美化环境和装饰环境,从公共场所到百姓民居,处处显现着装饰美,环境的装饰和美化为电视节目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美学素材,电视在表现装饰美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小小荧屏几乎每幅画面都蕴涵着装饰美。
  增强电视节目的审美效果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日益深入的今天,作为电视制作者应以深邃的思想有目的、有意识地充分运用、调动电视的各种审美因素,去弘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在电视节目中增强审美效果。我们常常看到电视记者、编辑总想把镜头拍摄得漂亮一些,解说词写得生动活泼一些,画面剪辑得流畅、美好一些,希望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多给电视观众一些美感,引起观众审美愉悦。有趣的是,广大电视观众也有同样的要求,他们既希望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又要求画面清晰艳丽,也希望解说词通俗易懂,在收看节目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可见,节目制作者与电视观众的美学追求是一致的。因此,电视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激发人们的美感,帮助人们的审美意向向高层次升华。从我国电视荧屏和观众实际情况来看,电视节目要增强审美效果就要做到以下方面:
  把握时代脉搏。电视是当今时代最尖端的媒介之一,电视节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反映。电视节目要体现时代的美,关键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要具有时代特点,要反映时代精神,要把视角对准我国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要把镜头聚焦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题材上。因此,电视节目制作者的重要使命在于快速反映现实生活,引吭高歌改革时代的伟大精神,这是对新时代的美学开拓,节目制作者应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吸取美、创造美。弘扬这个时代的真、善、美,还要通过社会主义新人去体现美、开拓美。黑格尔说:“心灵美才是人的形态中的本质的东西。”这就是说,心灵美是人的本质美。社会主义新人是时代的楷模,是崇高精神的典范,在他们的思想行为中体现了时代的风貌和崇高的精神。节目只有力求生动地表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努力塑造一批有奉献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人,才能广受观众欢迎,这正是电视节目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声的一种鲜明的美学特色。人物的心灵美必然带来行为美,平时电视节目里大量报道的扶老携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救死扶伤,都是心灵美的表现,这些都给了观众审美愉悦,赋予特殊美感。因此,电视节目制作者要注意对人物心灵的刻画,大力塑造在新时代涌现出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光辉形象。
  研究观众心理。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绝大多数是为了获取信息和得到娱乐,目的是消除疲劳、愉悦身心、娱乐消遣。作为节目制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认真研究,以便更好地为观众服务。同时,观众的审美心理是沟通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联系的重要环节。电视的观众群,是一个数量庞大、构成复杂、审美要求繁杂而多样的群体,他们在观赏节目中日益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对电视节目不断提出创造美的要求,这种信息不断反馈给节目制作者,经过筛选提炼,成为他们制作电视节目的导向;作为电视节目制作者,除了认真研究观众这一复杂群体的审美需求外,还要多侧面、多角度了解分析,以便更有效地去创造美,赋予电视节目最大的审美价值。任何一个电视节目,对千千万万的观众来说绝对不会产生完全相同的认知和审美感受,因此,电视节目制作者必须把握广大观众特有的审美心理及其结构,要把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作为提高节目的审美效果的基础。
  节目制作者在研究观众心理的同时,充分运用有效的电视宣传艺术手段,力求吸引观众排除干扰,启动并强化观众的欣赏动机,让其全神贯注地收看节目,以达到电视节目的审美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电视节目的制作播放过程,是节目制作者与观众心理交流的过程,是节目制作者依据观众欣赏心理,遵循电视这个家庭艺术的特有规律,有效地控制创造活动,以求观众对节目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要使节目激发并强化观众欣赏动机,就必须不断研究了解观众的心理,它是制作、改进、提高节目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树立电视观众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注重民族特色。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的电视节目,也该汇集我国民族、民间的艺术精华,使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洗礼。我国的电视节目在总体上是按照我国国情和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结构而制作的,节目制作者对我们的民族、历史、社会、文化等做了深入的反映和深刻的思索,因而节目充满了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我们民族、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但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千千万万杰出人物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感活动是伴随着对自己的生活、历史、风俗以及文化等审美对象的认识而产生的。其审美洗礼是全体人民特有的典型洗礼,其趣味爱好、性格特征是整个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在某种程度上特有的共同心理,他们对审美对象的评价和审美追求有一定的稳定倾向。纵观历史与现状,我国古代人和现代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相似性,在很多方面,古人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和现今我们的爱好相吻合。如古代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和情感,延续至今仍得到现代中国人的普遍赞赏和喜爱,并把它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腾飞向上的象征。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审美心理是共同的、相似的。因此,我们的电视节目应该从民族文化的深度和品位上下工夫,可以说,民族特色越鲜明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越高;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表现民族精神,注重民族特色是我们这一代电视节目制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增强视听效果。电视之所以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妙就妙在它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这两个高级审美器官。我们知道,形象的信息是通过人的右半脑接受,而声音、音乐、语言都是比较直接地、最快地进入人的听觉。可见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感官是人们接受美学的直接途径。通常,人的视觉和听觉在感受美的形象时,总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观众在欣赏电视节目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积极思维过程,人们对视觉形象有各自的积极理解,对每一个画面观众都会自动选取一种最适合自己心理状态的理解,这就是说人有极其丰富的联想和思维能力,是由视觉和听觉引发出来的加进了储存的记忆思维活动。由于电视的欣赏直接诉诸人的视觉与听觉,与其他如文字、舞蹈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有一定的差别,所以电视比任何媒体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电视中常见的象征性画面和音乐,与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有内在的相似,比它所代表的事物更具体、鲜明、生动。通常,电视所表现的情感本身有时不是具体的、鲜明的,但它可以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具体、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如通常用太阳初升的画面表现事业的蒸蒸日上,用大海的开阔象征人的宽广胸怀,用竹、松等画面讴歌英雄的高风亮节,等等。可见,电视的声画对位,其声音与画面不同步显现,不是给人以“看图识字”的简单感知,声画对位传播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声画对位可以使视听元素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大大提高视听元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加视听形象的美感。另外,在视觉方面,节目制作者还要善于运用镜头的技巧,精确捕捉现实生活中最动人的一刻,表现那美妙的一瞬,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动态之美。
  力求节奏和谐。在电视节目中,节奏是美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节奏在节目中居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节奏不仅存在于画面本身之中,而且存在于画面的连续之中。电视节目节奏的一张一弛、抑扬顿挫、和谐之美贵在掌握分寸、自然流畅、恰到好处。根据美学中美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有规律的变化才能怡情悦性,有变化而无规律显得杂乱,有规律而无变化则近乎呆板;变化越丰富越好,规律越严谨越好,寓变化于统一,这是一条美的规律。电视节目的节奏往往与镜头的长短、镜头的内涵、声音的韵律、色彩的变化、特技的运用有关。节奏对于电视节目美学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
  现实生活节奏的加速和急剧变化,必然反映到电视节目中来。现在的电视节目节奏不像过去那么平缓,节目的时空转换频繁了,画面的“张力”扩大了,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这是可喜的现象;在节奏问题上,既要适应生活节奏变快的需要,又要照顾我国民族传统欣赏习惯的需要。
  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是电视节目美学追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电视节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研究电视审美观念是电视效益观念在美学范围内的延伸,是对电视效益观念更进一步的阐述。电视节目的吸引力、收视率和社会效果与观众的审美情趣有着密切的关系,节目价值的高低与审美价值成正比。因此,对电视节目制作者来说,树立电视审美观念,是实现电视节目社会效益的重要一环。不可否认,电视文化的兴起,给一些地区和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作为社会主义电视文化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努力探求美学的规律和表现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文明,制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电视文化市场秩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这也是当今电视节目制作者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广播电视中心)
  编校: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