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精品 出人才朱夏炎

2012-12-29 00:00:00朱夏炎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1期


  “出精品、出人才”,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提出的要求。近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积极贯彻这一理念,新闻宣传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一方面,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破解新闻宣传“四难”,推出“九论十八谈”等一大批脍炙人口、业内瞩目的精品佳作,充分彰显了新闻宣传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集团的媒体阵营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十报两刊三网站和1000多人的采编队伍,通过新闻宣传报道,我们锻炼了队伍素质,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报成气候人成才”的可喜局面正在形成。
  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对学习的重视。集团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一向有重视培训的传统,从大规模“走出去”赴外地培训,到“请进来”开展“政治家办报”学习教育活动,近年来我们在培训上从未间断,集团内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知识YuVtRP2Thg9lzrHdEJ2OPsv8Ve2Xyeg5DqlWxjug1oQ=更新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工作当中每个人都面临着提升素质的压力,时时感到“能力焦虑”、“本领恐慌”。何以解忧?唯有学习。正如《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克服焦虑和恐慌的良方,是一个人终生不能丢掉的进步工具。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终生学习尤其重要。我们每天都要面临新事物、接触未知领域,只有与时俱进,保持“学习饥渴”,在知识和能力上永不满足、永不停步,才能适应形势发展,不被时代发展的浪潮所淘汰。
  学海无涯,新闻工作者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特别重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社会舆论多元多样多变。新闻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凝聚共识,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
  ——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信息时代,职业记者与一般网民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深入、客观,为此记者必须具备超出普通人的职业素质,如奉献精神、求真品质、公正态度、严谨作风和社会责任等。而这些职业素质,是需要在实践中长期不断地学习、培训、磨炼才能具备的。
  ——报道领域的专业知识。新闻工作实际上是“明白学”,对于所报道的新闻,记者编辑首先自己要弄明白,然后想方设法让公众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记者既要学习所报道领域的知识,努力成为内行,又要善于运用公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的报道形式,成为专家型记者。
  ——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资讯的采集传播提出了新要求。记者不仅要会写文字稿,还要会摄影、录像,甚至能出镜、主持,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各种情况下的采访报道。现代传播手段日新月异,要求我们克服惰性,紧跟潮流,不断学习。
  “求知若渴,虚心若愚”,这是美国苹果公司已故领导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座右铭。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也要如饥似渴地虚心学习。这次集团在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的支持下,举办高规格、高质量、高品位的培训,诸位专家将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大家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务求学有所获。
  除了集团组织的培训外,我们还要自觉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一次拜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的教育活动。“走转改”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工作常态、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新闻自觉。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希望大家把学习与新闻工作实践联系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多出精品佳作,多出优秀人才,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贡献新闻人的力量。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