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中课改的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在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
一、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晋升层次,它对不同水平、不同需求或不同定位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6uB+FPdpgmZSxOXcEE2yJA==胸,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在班级学生不改变的前提下,将学生划分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好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同学的问题。
2.作业、辅导分层
根据教学任务,在留作业和课堂练习时,尽可能地让各阶段孩子都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这样才能实现巩固基础内容的目的。对A层,可留些难度相对较低的基础题型,这样让他们能够稍微加一把油就能完成作业,让他们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训练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内容。对B层程度相对好些的同学,要在难度上提高。对C层要加大开发他们的兴趣,留作业和随堂练习更要加大难度,让他们不会“吃不饱”。
3.评价的分层
测验是检验一个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情况的最有效的手段。而测验中,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为基础题和选做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基础题要求全做,而20分的选做题则由B层和C层的学生完成,对于C层的学生专设附加题一道10分,要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次的基础上完成部分高一层次的题。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
教学中采用此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指导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全面性特征。
(作者单位 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