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仍然是地理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当前,地理教师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手段等诸多变化,要求地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随之改变;地理学科普遍被学生和家长看作副科,从课上到课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时间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是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关注有限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通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一、围绕导学案读书自学(上一课时最后5分钟)
新课程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我们应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学习。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有更多的收获,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所以,对学习主体首先应大力宣传、倡导自学,让学生明确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重大作用。其次,课前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
1.利用上节课最后5分钟进行,预习读书。
2.学生以高效导学案路线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研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启发性问题,掌握知识网络结构。
二、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课外分组进行20~30分钟)
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名词概念、知识点学生容易理解。对于这些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学课文即可。在组织学生自学时,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提纲,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学课文,独立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1.学生按照课堂上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导学案自学任务,完成导学案训练题目,检验自学的效果,找出疑难,找出不足。(在下节课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讨论)
2.教师要在下节课上课前,把学生的导学案收回批改,发现问题,为下节展示课做准备。(有利于安排各组展示点评的学生)
三、课堂小组合作讨论解疑(5分钟)
合作交流是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重要形式。合作交流需要教师把握恰当的内容、时间、方式:我认为,要先提醒学生独立思考,因为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看到的就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是问题的实质。然后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体现。
“探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措施。这里说的“探究”是指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的全过程;探索注重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少一些对已知结论的验证性学习,多一些结论形成的探索性学习。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采取延时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1.学习小组长组织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1)讨论将要展示的内容。(2)讨论自学中遇到的困惑。
2.教师也要深入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3.教师根据批改的导学案,对发现的问题安排好下一个环节展示点评的内容和人员。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25分钟)
1.B层、C层的学生展示;A层学生点评,拓展倡导一组多人参加。
2.展示的内容可分为四点、四类: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
3.点评、质疑是探究教材,生成即时目标的关键,质疑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点评思路、总结规律。
五、总结反馈,当堂检测(5分钟)
1.当堂检测至关重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2.检测的方法:试卷、背诵、提问、说解题思路等等。
3.通过当堂检测学习效果,评出优胜个人、优胜小组,每堂课都是对学习小组的打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围绕导学案读书自学(5分钟)
1.利用本节课最后5分钟,预习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2.学生以高效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研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启发性问题。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要充分把“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技能”作为新课改的宗旨,精心设计导学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作者单位 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