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终带着浓厚的热情学习数学呢?本人就如何激发、培养和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学习情境的预设,要联系实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与自己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数学,能尝试用数学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吗?交警同志为什么总是提醒大家要慢行?说到这里的时候,下面开始有了小的议论声,有些学生在小声说道:“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啊?”就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涉及汽车的刹车距离与一次函数的应用题。这样学生一下子明确了要学的内容,而且还怀着急切的心情想知道答案,这样必然会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教学效率明显得到了提升。
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探索尝试”为核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就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验证,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样,学生通过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这样才会使有效教学成为现实。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地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乐于接受,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把热爱学生作为打造有效数学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用教师无私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在情感上愿意亲近老师,和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会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工作。由喜爱数学老师到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从而愿意花时间去学习数学,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朝鲜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