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英语公开课成为英语教师交流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平台。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公开课上出现了一些低效现象,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几种常见的高中英语公开课低效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公开课;低效现象;教学有效性
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度,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度和对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度。教师如何设计并组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大家探讨的主要问题,而公开课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讨交流平台,以供大家对英语教学进行研讨和学习。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认识存在不足或误区,使他们在教学中出现了各种低效现象,以致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只有等我们对这几种低效现象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才能组织起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过于放手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部分教师矫枉过正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由学生组织完成各项超过其本人能力范围的教学活动,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实例一:在全校“试卷讲评课比赛”的公开课中,教师A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介绍了本课主题为试卷讲评后便让4位学生来负责主讲试卷上的单选、完形、阅读和改错。教学形式的确挺新颖的,但是要知道试卷讲评并不只是简单地对对答案就行了,还需要讲清楚标准答案为什么对,其他选项为什么错,而这明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一堂课下来好像学生的参与度挺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不明白的地方仍然不明白,而教师也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而是站在一边做一个旁观者。这一堂公开课貌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教师只在开头说明了这堂课的主题及在结束时布置了家庭作业,大部分的教学活动均由学生自行组织,但是这堂课的教学有效性是有待商榷的。
应对策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既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要做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的工作。教师A过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这不仅弱化了教学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伤害。教师如果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完全放手,这样会导致学生不能迅速得到知识的有效输入,从而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也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更不要说培养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了。相反,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地加以指导,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既要突出学习的主体地位,又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以“中介”的角色表现出来,既不是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又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启发、诱导、点拨、示范,正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弱化了教学的实际目标和内容
“乐学”是我国教育的瑰宝。孔子把“乐学”具体表述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受,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表面形式,不顾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际需要,一味追求视听效果,采用和教学内容无关的颜色鲜艳的动画和一些奇怪的音效。殊不知,这样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活动反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从而忽略了原本的教学目的。
实例二:教师B在上公开课“高考语法专题——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时,她设计的“高考真题演练”里每一页PPT上都有一只小熊维尼在扭屁股,并且每个正确答案的出现都伴有机关枪的音效。为了让课件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教师B还在她的课件里设计了其他一些精彩的动画效果,这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精彩的动画上,分散了对教师所讲解的语法知识点的注意,让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应对策略:有趣的动画效果设计固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用得不当也会使教学无法达到预设的目标。因此,在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1)多媒体的运用要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要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本课重点,而不是分散他们的注意力。(2)多媒体的使用要讲究一个“度”,不要过度依赖多媒体,离开多媒体就无法上课的情况不应存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应被抛弃,我们应该将其有机结合,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3)教师还应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认真参加各种培训,积极接受继续教育,运用过硬的基本功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这门语言的美丽和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追求形式的学习互助合作,忽视了成立学习小组的初衷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战、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在班内组织学习互助小组是如今很多教师的选择,希望通过学习互助的方法增加生生之间交流探究的机会,互相帮助,共同前进。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使互助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三:教师C在校“双高课”比赛中上M1Unit 3 Travel Journal这一课时,将全班8行学生分成8个小组。在整节课最后一个环节“Discussion: Introduce the place you want to visit most?Why?”要求各小组在3分钟内完成。由于学习小组是一行行的,没有围坐在一起,学生也不敢在公开课上随意走动,时间又不是很充足,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之间开展充分的讨论。经过观察,虽然说是一组有7个学生,但基本上都只是前后桌学生稍微交流了一下,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的Group activity的目的,导致了学习小组的合作徒有其表。
应对策略: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学习小组合作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小组的组成要遵循“就近原则”,让几个坐在一起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人数4~5人最好,方便讨论和交流,否则就会空有虚名,流于形式。(2)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归纳,让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3)组内分工要明确。每个组都要有记录员和代表发言者,并且职责要定期轮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动起来,通过生生互动交流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真正做到在合作中学习。
笔者认为,以上所提到的高中英语公开课中三种常见的低效现象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偏差造成的。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各种教学理论,从教学实际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活泼生动而又井然有序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我们还要积极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减少课堂上的低效现象,让公开课做到好看、有效。
参考文献:
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浙江省平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