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集体备课的热情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

2012-12-29 00:00:00吴海燕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2期

摘 要:集体备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产物,它需要广大同科、同组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努力成为集体备课的热情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从而真正践行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集体备课;成长;督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课程目标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顺应这些变化,成功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不仅仅是启用新教材,改变现在的教学行为,还应转变对“备课”的传统认识,除“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以外,还要从提高专业素质、开展同伴互助、挖掘社会课程资源等更高的视觉来“备课”,真正为新课程顺利进入课堂、渗入教学做更全面、更深入的准备。所以,我们要成为集体备课的热情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

赵亚夫教授说:“以往凡是把历史讲得不深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一名特级历史教师说:“教师的人文素养低、学科知识的缺失与浅薄,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关键因素,偏离学科文本的深刻解读、片面追求教学方式改革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错误。”可见,关注教师发展高认知水平是教学的重要一方面。

一、加强理论学习,改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水平

学期初,因我跨初三年级和高一年级,所以认真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标准》中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做了细化学习,具体做到心中有课标,备课时用课标……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变革。教学观念的转变: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代替;要让学生使劲学,不能老是自己使劲教!教学行为的转变:(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深入我心,我和陈靓老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备课,先自主后合作。(2)在课堂教学上,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定位起点基本适合本班学生,能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处理好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关注学生课堂感受,依据作业反馈,及时调整,上课基本做到了“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教材上没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3)在课堂训练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围绕考点,精选习题,容量适度,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4)在考试方面,备课组根据《课程标准》,结合中考考点,做好了出卷、统一考试,认真批阅和分析的工作。

二、通过校本研训,同伴互助促成长

教研活动是学校常规教学管理中的一方面,正如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所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政史地组教研组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开学伊始,全组人员认真学习了《师大锦园国际中学09—10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研训计划》和《锦园中学09—10学年度第一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计划》。同伴互助是教师间的一种互相交流、学习的有效活动。公开课结束后,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每位教师都要发言,我们的教学校长只要有时间,积极参与评课,这样有利于促进听课教师全员参与议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公开课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互听互评的过程又是听课教师互相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发展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开启着教学智慧的大门。评议课时,我们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析。既要看常规,又要看改革与创新;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既要看教师的主体引导,又要看学生的自主探究……另外,评议课时,我们还善于发现教者的闪光点,并及时总结交流。

三、加强集体备课的规范性,注重平时督查

集体备课是同学科教师之间协作备课的主要形式,是指备课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集体构建课程实施方案,以形成统一的重点、难点,统一习题,统一教学活动,统一考核和测评,统一授课目标和教学要求。集体备课的优点在于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在同一年级产生同质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确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并能有效推动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整体进步。

在集体备课方面,我们不走形式,每一次集体备课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原则。我们历史组由于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把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备教材上。备的基本原则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抽象的事情形象化;把枯燥的事情趣味化;把理性的事情感性化。强调教师在上课前对本课内容理解的深广度、目标意识的清晰度、问题诊断的准确度、方法选择的适应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教学方法,我暂且引用齐健教授的一句话“一堂好课的底线是学科本色”。教学设计应注意体现“素课”(摒弃浓妆艳抹、穿靴戴帽),在看似朴实的设计中内隐厚实的史学功力和教育底蕴,蕴藉着思维的深刻性、穿透力,强调思辨性。一切的教育教化应当是从“读史、说史、学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得以彰显的”。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若不是一句简单的豪言壮语的话,那么,它就是挑战,就是责任。如果没有我们的积极参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无疑就是一句空话。新课程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新的视野,建立新的教学策略,肩负新的责任,实践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国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