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目前,数学课堂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激发,但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多,难度加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我根据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中学生正处于多变时期,他们好玩、好动、好胜,且好奇心强。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效率。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故事,诱发兴趣
我们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古往今来,在数学领域内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且广泛流传至今。我在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课,就给他们介绍当今的华罗庚的统筹学,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等古今故事,再结合现行教材中的“读一读”的内容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学好数学建设祖国的信念。
2.巧设教学“前奏”,培养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上课时,随意叫学生说出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以后,老师猜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老师每次都能猜对。学生惊奇之余,急切地想探寻其中的奥秘,于是就会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3.巧用比喻,活跃课堂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恰当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活灵活现地显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乐学,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为了让学生认清底数、指数、系数的位置,可以说“自身是底数,肩上扛的是指数,前面领头的是系数”。
4.动手操作,调动学生
动手操作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当老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摆时,学生会兴趣很浓,这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我结合所学内容告诉学生具体做法后,让他们去测量一下校园内旗杆的高度,学生积极性很高,当他们所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同时,都兴高采烈、兴趣盎然。
二、用成功体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感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能使学生萌发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多次的成功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并逐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正确的回答问题,哪怕是一星点的闪光之处,也要及时捕捉,加以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有奔头,树立信心。对于学习较差的和学习上出现错误的学生,课堂上也不要随便批评,说些勉励的话语,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三、学法指导
教人以“渔”,把握成功。随着知识容量的增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加大。作为教师,不仅要研究知识结构,还要掌握学生心理;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指导学法。学生自己如果能掌握学习方法并运用自如,在学习中没有障碍,并形成良性循环,必定会受用终身。
由此可见,保持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兴趣的保持,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