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学的实质是培养人,因此让学生做主,凸显学生主体才是作文教学的根本。从作文现状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
关键词:作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
作文教学的实质是培养人,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在作文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语文教师要心中、眼中有学生,这样才能使作文教学回归到宗旨上来,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彰显。然而,现行的作文教学依旧走着老路,唱着三部曲:作前指导、学生写作、作文评改。作前指导往往只是把写作理论照本宣科,作文评改更是糟糕,据调查,有些语文教师一学期都没有认认真真地上过一次作文评改课,学生这一主体根本没有时间、空间凸显,这可能就是学生怕作文的根本原因。综上所述,作文教学的正本清源工作势在必行。
一、教师要能够放手
作文教学的全过程都得让学生参与。现行教材写作的序列中,就有自由写作环节,编写者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命题,有写作的第一手素材。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的点滴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动,教师放手给他们共同拟题,他们就能够根据生活选择题目抒写性灵,表达真实的情感。现实中,学生在写命题作文时,有可能在生活中难以捕捉素材,于是乎,假话、套话满“纸”飞。
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到体验。现在我们的学生处于新的时代,他们的见识之广,生活之变、思想之新都在日新月异。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也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新眼光审视学生的作文。笔者听过一堂作文公开课《我想变成______》,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就说,他想变成一条狗,顿时引发一阵哄堂大笑,这位老师随即就说:“我也喜欢温顺的狗呀,请问你想变成狗的理由。”“狗很忠诚,现在出卖朋友的人越来越多……”那位语出惊人的学生理直气壮地说。就是这位语文教师心中有学生,尊重学生,使得学生看似荒唐的立意其实也有深远的意义。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起来,教师启发、引导很重要。教师与其拿着作文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不如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增强写作的欲望。
二、重视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怕作文,老师怕改文”这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就更怕作文了,因为农村的学生知识储备量少,视野不够开阔,一遇到作文往往难以随心应手,而教材的作文要求往往也比较多,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也常常偏高,这就更加深了农村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了,也造就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怪现象——背作文成风。一到习作时,学生照虎画猫写一篇,或是生编硬套凑一篇,这使得空话、套话、假话、大话充斥着学生的作文。这不得不让我们犯愁。作文不应是为作而文,而应是有感而发,有情而抒,有事而叙,是学生把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转变为内心认知贮存的过程,是自主欲望的油然而生,这其中兴趣的激发是核心。在生活中让我们的学生爱邻家顽皮的小弟,去爱懂事文静的姐姐,去爱忠诚的黄狗,去爱淘气的花猫,去爱又香又脆的鸡腿……拥有爱,情感就要抒发,就能行之成文,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
除了生活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指导课上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做了一番尝试。
1.以题激发。选择一些可写性、新颖性、启发性的作文题目,充分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愿望。
2.以情激发。不少教师指导时设计、渲染出一个较强的情绪场,让学生在强烈的情绪场作用下,激发写作热情。如设计激情洋溢或深沉庄重的开场白(如一次研讨课上的开场白:生活中一切现象,你头脑中任何想法都能作为作文的素材,没有一个人不能写出好文章);选用具有强烈抒情意味的范文(如课题研讨课《把握感动的一瞬间》以一篇抒情味浓郁的范文引路,一下活跃了学生创作思维);利用生活中发生的感人的真人真事(在《感悟》作文指导课上,以班上李娇同学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立意骤升)。
3.以趣激发。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激发写作热情(笔者上县级评优课《成功》,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科学引导学生阅读妙趣横生的材料,布置学生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效果极佳)。
4.以境激发。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唤起回忆,启发想象,触发情感,激发写作热情,再现观察生活。
5.以物激发。摸得着的活生生的物体呈现在学生眼前,再配以恰当的解说、指导,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让学生的作文闪出个性之光
文品即人品,作文能反映学生的形象及思想,但是学生的作文在教师规定的框架中,大体相同。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把人的因素给忽视了,我们以我们的眼光指导作文、评价作文,使学生的作文程式化、规范化,沿着一条路前进。
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硬塞给学生,不管写的是真是假,一再强调要写主题鲜明的、构思巧妙的文章,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绝不能发出批评建议的呼声。如,写师长都要去热情颂扬,让学生迈着整齐的步伐奔向理想的大道。
我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独特的思想情感,在认知水平、道德涵养、写作水平乃至性格爱好上都是各不相同的。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看到各种各样的差别,要在尊重学生的独到的体验,在承认现状的前提下,争取百花齐放的新气象。让学生的作文成为素质形成的载体。
四、把评改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改作文由教师一人承担,教师辛辛苦苦,但这样做往往出力不讨好。因为教师改多了,可能因倦而敷衍几句评语,于是学生对教师的批语可能视而不见,长期下去,语文教师、学生皆困于作文,作文教学在低效中徘徊。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重新分配“权力”,让学生有一些评改作文的“权”,从而解决作文教学的“症结”,也就是说,作文评改环节同样要凸显主体——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评价自己的作文及别人的作文,这也切合新课程标准的作文教学目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作文自己阅读修改,找到优缺点,进而再一次提升思想。评改别人的作文就是合作和沟通,在学习别人作文长处的同时,也走进了别人的心里。长期下去,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及能力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作文的育人功能自然会逐步增强。
有一点要注意,评改权交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彻底解放了,一放了之。其实,教师的引领尤为重要。因为起始阶段,学生还不清楚修改作文的程序,尤其写出赏识性、建设性的评语更难,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引领,认真示范。这项工作可能一开始学生会兴致盎然,时间一长就淡化了,因此,教师培养学生自评、互评作文的习惯和兴趣要从长计议。一旦养成习惯,规范操作,还能使评改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面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急先锋,培养具有健全个性的人是第一要务,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珍视学生的表达,尊重学生的情感,作文教学之花一定会五彩斑斓。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黄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