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群俊,杨国华
(昆明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007年12月23日,杨晨光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向党输送新鲜血液的坚实基地——写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提到2007年“全国大学生党员总数已近208.2万”;教育部《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同时显示,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为1 884.90万人——可推算出2007年全国大学生党员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1%。另据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为2 144.66万人;按11%计算,2009年全国大学生党员数不少于230万人。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张,大学生党员队伍越来越庞大。此时,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到底怎样——这一问题不由得凸显且急迫起来,因为这不仅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合格,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顺利推进等重大战略问题,也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1.问卷设计。问卷内容有基本资料和学生党员质量状况。“基本资料”部分涉及被调查学生党员的性别、年级和正式或预备党员;“学生党员质量状况”部分包括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学术学业、党员义务等。
2.问卷发放和回收。截至调查,昆明医学院本科学生党员为802人,调查以部分本科学生党员为对象。问卷发出311份,收回291份,回收率为93.6%;有效问卷290份,其中男生87人 (占30%),女生202人 (占69.7%),有1位学生党员没有填写自己的性别。正式党员148人 (占51%),预备党员135人 (占46.6%),有7位学生党员没有填写正式党员或预备党员这一项,作为缺失值处理。
表1 各年级样本构成表
3.数据处理。问卷回收后,所有信息均录入到软件SPSS16.0中,有关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均通过该软件完成。
1.政治思想状况。政治思想的重点在于入党动机,也是现在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82.4%的同学选择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做工作”,58.6%选择“信仰共产主义”,而选择“为党做工作的同时,个人也获得利益”的比例为40.3%,这与很多文献中提到的“入党动机功利化”不谋而合。在与学生交谈时,有的学生询问能否增加每一次党员发展的数量,因为现在很多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的前提条件须是中共党员 (含预备党员);还有同学反映,在“推优”环节,会有少数同学拉选票……意味着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已具备了一定影响力,这或许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潜在阻力。在被问及“是否经常关注国际、国内时局,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路线”时,密切关注的同学有125人,占43.1%;偶尔关注的有155人,占53.4%;有9位同学不太关注,占3.1%。总体来看,经常关注国事、天下事的学生党员比重不是很大,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与医学院校学科本身的性质有关。其思维方式与思想政治、时事走向等社会科学的思维特点有一定差异,所以有的时候会有意或无意地接收与自身思维相似的信息,屏蔽另一些看似关系不大或无关紧要的信息。还有的学生反映,专业学习安排较为紧凑,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有限,也在客观上限制了这一比例。另外,在密切关注的125人中,男生有59人,女生只有66人。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所有男生党员中,67.8%经常关注国内外局势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而在被调查的所有女生党员中,仅有32.7%经常关注时局,显示出女生党员群体对于时事、时政的敏感性和关注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2.道德修养状况。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党员的毕生课题,而道德修养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落实到大学生党员的身上,有着具体表现。在被调查的290名学生党员中,有253人在入党后主动带头捐过款,比重高达87.2%,局面令人欣慰。虽然这一数字没有达到100%,但如果联系到学生党员的家庭经济状况,能达到这一比例确属难能可贵,因为有的学生本身就是贫困生,温饱尚有困难;还有的学生则来自地震、干旱等灾区,实在力不从心。因此,在既定的时空条件下这一数字实属不易,而另一个问题却让人担忧。在被问及“您身边的学生党员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或论文”时,有16人 (5.5%)经常发现身边的党员在考试中作弊,平时抄袭作业或论文,有84人 (29%)偶尔会发现周围的党员有同样的行为,即超过1/3的党员经常或者偶尔发现另一些党员有作弊、抄袭的行为。不管是被调查对象发现其他党员的行为,还是被调查对象本身就做过同样的事,可以肯定的是作为“诚实守信”对立面的作弊、抄袭做法在我校大学生党员队伍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人气”,并且正在威胁着这支队伍的党性修炼和升华。基于种种原因的作弊、抄袭,在帮助个人获取短期私利的同时,却损害了同学之间学习成绩评判的相对公平性,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大学生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难想象缺失了诚实守信自律的世界观、人生观能够成为与社会主义实践、乃至共产主义愿景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的微观支撑力量。在调查中部分党员已经暴露出这一问题,值得重视和思考。事情的另一面是本次调查中学生党员表现出较强的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在被问及“在城市或学校的公益活动中,您是否愿意做义工或志愿者”时,有93.4%的同学表示在公益活动中愿意做义工或者志愿者。此外,有86.9%的学生党员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在学校中担任学生会、社团或班级干部 (包括宿舍舍长),为其他同学服务。具有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并将其付诸行动,会增加生活中的和谐因子,为社会机器的顺畅运转提供更多的润滑剂,也有助于人类社会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趋近自身的理想和目标,并推动道德体系的革故鼎新。
3.学术学业状况。第一,英语过级情况。在被调查的290名党员同学中,154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53.1%;54人通过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为18.6%。我校大学生党员的四、六级通过率有些偏低。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学生党员非常用功,也多次参加四、六级考试,但屡试屡败,又不得不屡败屡试,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些同学方法不当,缺少应试性、针对性的必要练习;还有的同学听力部分丢分太多,平时疏于练习或练习不得法——泛听太多,没有精听,难以收到实效。另一些同学意识滞后,有的学生党员直到大三、大四才意识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重要性,但到了高年级阶段系统接触英语的几率较之低年级期间大大降低,此时就需要付出更多得多的努力方能过级。但在时间、精力分配上又必须考虑到专业学习、实习、就业等,因而制约过级的不确定因素被客观强化了。第二,计算机过级情况。有217人(74.8%)通过省一级,46人 (15.9%)通过国家二级,34人 (11.7%)通过国家三级。随着级别越高,过级率越低,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的通过率过低,在同等条件下,会削弱我校学生党员的就业竞争力。另外,计算机省一级预备党员的通过率高于正式党员:预备党员105人通过,过级率为77.8%,正式党员107人通过,过级率为72.3%,二者相差5.5个百分点——正式党员需要加强此项。第三,是获奖学金情况。本次抽样的学生党员成绩尚好:有12.4%(36人)获得省级及以上的奖学金,有52.4%(152人)获得其他奖学金,两项合计64.8%,接近2/3。另有29.3%的同学截至调查时既没有获得过奖学金,也没有重修科目,且这部分同学有3/4集中在大三、大四。只要他们多花点儿时间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仍然有机会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从而提升学习成绩的整体水平,并优化学生党员队伍的成绩结构。
4.党员义务状况。为保证基层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各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会组织学生党员大会,或开展培训,或给学生安排有关工作,通过问卷我们了解到学生党员的态度:277人 (95.5%)“积极参加或接受”,4人 (1.4%) “无可奈何”,7人 (2.4%)“无所谓”,2人 (0.7%) “表面顺从,内心厌烦、反感、抗拒、抵触”。数据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党员在面对这些工作时态度很积极,只有极少数同学心态消极。然而,这组数据在一定限度内有假象之嫌。因为在问卷统计中,有24.5%的同学认为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并不丰富,有27.2%的同学对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感到不满意。试想,1/4左右的学生党员不认可组织生活的形式、质量、效果,怎么可能会有95.5%的同学在对待基层党务工作、组织生活时心态积极、精神振奋呢?显然,有的党员同学部分保留了真实心声。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有74.1%的学生党员敢于批评其他党员,也能接受其他党员的批评,而有25.5%不敢批评其他党员,或拿不定主意。在这个问题上,正式党员的义务意识要强于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中有78.4%敢于批评其他党员和接受其他同学的批评,而在预备党员中仅有70.4%表示能够做到。随着时间推移和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推进,预备党员对于自身身份转变的认同度将会增强,思想意识和觉悟也会进一步提高,局面会有所改观。有的同学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中有顾虑、怕得罪人,固然可以维护形式的暂时的“和谐”,却无助于党员的长远进步和真正成熟。没有批评的生活只能被看作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因为在这种状态下自我优越感会在无形中膨胀,而应有的自我审慎和自我内视却被挤压遁形,因而丧失提升自我良机。其实,只要在日常工作中方式、方法得当,委婉中肯地评点他人,豁然大度地接纳批评,宽广胸怀地反省自己,“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批评和自我批评就能成为提高党性修养的一大法宝。
1.完善发展程序。政治引导环节,工作重点应指向大一新生。当代社会多种思潮风起云涌,多元化价值观和校园文化碰撞激荡,新生惴惴入校,陌生、新鲜、好奇、不安、兴奋、激动诸味杂陈,又恰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蛹化成形的关键时期。这时如能聚焦主题,多形式、多载体开展活动,尽可能为主流开辟道路,就可以在较早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意识领域,从而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功利性的入党动机,整固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基础。培养考察环节,应注重培养联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管培养联系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在培养过程中就会不经意间在入党积极分子的思维活动中留下印迹,然后贯彻于行动实践。在吸收入党和预备党员转正环节,以先进性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常抓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后续教育不放松,并有意让他们承担适当的社会工作,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获得身份认同,以此感悟角色转换及其带来的深远变化,再辅之以结构化评分的群众满意度测评,可在一定限度内化外压为内驱,并外化为行动,或有望在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学术学业、党员义务几个方面取得进展。
2.规划组织生活。问卷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党员并不认可组织生活的形式、质量和效果;在访谈中,有的同学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这里面当然有学生自身的认识、觉悟问题,但组织生活本身的设计也值得反思。党建工作中,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杠杆效应,因为在学生党员课后时间的整个构成中,组织生活占用的时间远远少于非组织生活。关键是如何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党员施以正面的、有效的、持久的冲击,去感染他们内心深处的理想愿景,去触发深藏的内在源动力机制,并贯彻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欲“四两拨千斤”,组织生活的设计就得颇费思量。一方面是内容,在完成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将当前焦点、热点话题引入组织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体性,在讨论、议论、争论中辨明意识导向,促使组织生活内涵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但即便内容相同,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最后收到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先进事迹报告会、考察参观、社会实践、视频影片等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或载体,重要的是形式与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匹配,而又与大学生党员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相契合,从而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这需要不断实践、反馈、调整。
3.建设网络平台。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导致学生课余时间的结构性变化。电脑使用时间在学生自主支配时间中比重逐渐增大,于是网络党建正好适应这一趋势。网络党建还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在提高可及率方面要优于传统的组织生活形式。第一,可考虑在国家层面建设网络党校,内含国家政策方针、党的理论知识、党务工作、先进事迹报告视频、优秀电影、党史研究等栏目,之后在投入使用初期自上而下加强宣传,可有效减少各高校自建网络党校的时间、精力、资金成本,体现资源共享。第二,可尝试利用视频,开展组织生活,进行党员互动。组织生活视频化虽非身临其境,却也借助网络媒介实现了面对面沟通、交流、参与,超越了地理位置的制约,于是在党建工作的组织成本 (时间、精力)下降的同时,组织生活质量也没有缩水,可在一定意义上与毕业生的高分散流动性以及伴随城市扩张的多地办学特征相适应。第三,建立短信 (或飞信)平台。让短信 (或飞信)成为强化学生党员关注时政时局意识的辅助手段。发送时事政治和重大新闻索引、优秀党员公示、网络党校内容更新等信息至学生手机,增强其对于时事动态的敏感性,以利于党员先进性的保持。◆
[1]强南海.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论批评与自我批评[EB/OL].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07/72/09/7_1.html,2009 -12 -13.
[2]陈抿名,付庆新,何睿.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6):146~148.
[3]彭国军,林洁.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08,21(3):42 ~45.
[4]中共昆明医学院委员会党校.中国共产党基本知识读本[Z].昆明:昆明医学院后勤服务发展中心文印部,2008.69~113.
[5]中组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EB/OL].http://www.most.gov.cn/jgdj/dwzj/200905/t20090518_69659.htm,2006 -12 -22.
[6]罗华,贝淳,秦卫民,等.从质量控制角度谈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J].科教文汇,2008,(6):2 ~12.
[7]王世佰.大学生网上党支部建设初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8):123 ~124.
[8]龙振清.创新载体 拓展空间 提升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水平——来自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报告[EB/OL].http://www.qqwwr.com/staticpages/20100711/qqwwr4c394e4c-671722-1.shtml,2010 -0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