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临床探讨

2012-12-29 06:38郭宇新张志刚王汝海曹金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3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总分

郭宇新 刘 伟 张志刚 王汝海 曹金霞

1)山西临汾市人民医院心理科 临汾 041000 2)山西临汾市荣军康复医院 临汾 041000 3)江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 连云港 222000

抑郁症是一类常见病,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自杀率高,是对公众心身健康影响极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即使最好的药物治疗方案,治愈率累计仅为67.0%,排除治疗期间复发患者,治愈率仅维持在43.0%左右[2]。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是目前诸多心理治疗中被证明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CBT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取得较好疗效[3-4]。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高效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具有起效快、相互作用少、安全性高的特点。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对比单纯CBT、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ES)单药治疗及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ESCBT)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为临汾市人民医院心理科和临汾市荣军康复医院2010-04—2012-04门诊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完成相关的心理测试及认知治疗;②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有关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5];③病程>2周;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20分;⑤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智能障碍、双相障碍、心境恶劣障碍、有自杀或精神分裂症状、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受试者及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共入组92例,平均年龄(41.0±15.8)岁,病程(3.9±2.4)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30例,男14例,女16例;药物治疗组 (ES组)31例,男15例,女16例;药物治疗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ESCBT组)31例,男14例,女17例;3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总病程、发病次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落:完成治疗85例,CBT、ES、ESCBT组分别脱落2例、2例、3例,脱落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落病例不纳入结果统计。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ES、MECBT 2组服用药物均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剂量10~20mg,ES组平均日剂量 (14.3±5.5)mg,ESCBT组(10.5±3.1)m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3)。2组疗程均为28周。

1.2.2 认知行为治疗:分为治疗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巩固阶段,每周治疗1次,每次50min,12周后改为每2周1次,总疗程28周,共19次。由2位接受过认知行为治疗培训的治疗师进行治疗。心理治疗过程:初始阶段第1~4次,以建立信任性的治疗关系与牢固的治疗联盟为主要目标,这是有效治疗所必需的,同时设置日程、进行心理评估、确定问题、安排目标、制定治疗计划,教育患者了解认知三角的关系及认知模式、诱发患者对治疗的期望、使患者了解自己的障碍,形成个案概念化、介绍认知重建技术、安排家庭作业。中间阶段第5~14次,主要是识别自动思维、确认情绪、评价自动思维、帮助患者对其自动思维作出更有效反应、识别并矫正中间信念、识别和矫正核心信念。巩固阶段第15~19次:也是治疗的核心阶段,巩固前一阶段的知识,教会患者做自己的治疗师,在治疗结束后,患者仍然可以运用掌握的知识帮助自己。

1.2.3 评定工具: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抗抑郁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及28周进行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12、28周末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进行生活质量测定。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评定时间与HAMD相同。入组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查血尿常规、ECG、胸片、EEG、血糖、肾功能、肝功能。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BZ_15_1694_320_1782_360)表示,采取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3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4周,3组评分均减少,药物组和联合组HAMD评分减少明显(P<0.01);第8、12周,3组评分均明显减少,尤以联合组更明显;第28周联合组保持优势,CBT组疗效超过单纯药物组。

2.2 3组治疗前后GQOLI-74总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3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28周,3组总分差异明显,GQOLI-74评分联合组>CBT组>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3组不良反应比较 CBT组未见不良反应;药物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分别为9例和7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恶心、食欲减退、疲劳,调整剂量或饭后服用后可渐耐受。药物组、联合组TESS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无明显差异(均P>0.05)。

表1 3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 (BZ_15_1694_320_1782_360)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I-74总分比较 (BZ_15_1694_320_1782_360)

3 讨论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是临床治愈,预防复发[2]。然而,循证医学证据发现,单纯抑郁症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面临药物不良反应、残留症状、长期用药不能减少复发等问题[2]。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识别和改变认知曲解,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改善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减轻或缓解抑郁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

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抗抑郁药物,起效快,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药物治疗可通过减轻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参与心理治疗。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艾司西酞普兰、CBT及两者联合对抑郁症的疗效,期望一定程度上给予临床实践指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疗效主要指标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HAMD评分持续下降直到治疗28周;同时,生活质量评分(GQOLI-74总分)持续上升,表明3种治疗方法近期、远期都有显著疗效,联合组优势明显,且药物剂量较单纯药物组明显低,显示CBT与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与既往部分研究结果一致[6-7]。

本研究显示,治疗8周时CBT疗效仍差于药物组和联合组,但28周末疗效超过药物组,提示CBT改变消极认知模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BT治疗起效相对慢,起效后疗效稳定持久,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3-4,6-7]。早期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与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支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两者有机结合是取得最佳临床疗效的关键。本研究样本数相对较少,今后可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1]张明园 .抑郁症是常见病[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57(1):46.

[2]Rush AJ,Trivedi MH,Wisniewski SR,et al.Acute and longer-term outcomes in depressed outpatients requiring one or several treatment steps[J].Am J Psychiatry,2000,163:1 905-1 917.

[3]Thase ME,Friedman ES,Biggs MM,et al.Cognitive therapy versus medication in augmentation and switch strategies as second-step treatments:a STARD report[J].Am J Psychiatry,2007,164(5):739-752.

[4]Brent D,Emslie G,Clarke G,et al.Switching to another SSRI or to venlafaxine with or without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adolescents with SSRI-resistant depression:the TORDI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8,299(8):901-913.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6]Vitiello B,Emslie G,Clarke G,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initially resistant to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treatment:a follow-up study of the TORDIA sample[J].J Clin Psychiatry,2011,72(3):388-396.

[7]Hetrick SE,Cox GR,Merry SN.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is the addi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f benefit?[J].Psychol Res Behav Manag,2011,4:97-112.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总分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甜梦口服液对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神奇的“艾司”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印度“大头男孩”被尊为神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