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州 徐国卫
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00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08-06—2011-06来我院就诊的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例,将其分为2组。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1~74岁,平均59.7岁。B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2~77岁,平均60.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接受治疗前,所有患儿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确诊。
1.2 方法 A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20mL/次,1次/d,坚持2个星期;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尤瑞克林静滴,100mL/次,1次/d,坚持2个星期。对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效果、用药一段时期后的相关功能评分变化情况、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 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在90%以上,病残程度评定为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不足90%,但在45%以上,病残程度评定为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不足45%,但在18%以上;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不足17%,或患者死亡[1]。
1.4 数据处理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经过临床对比实验研究证明,B组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相关功能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P>0.05)。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发生闭塞所导致脑缺血状态而引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均高,是目前对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的一种主要疾病,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4]。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占脑梗死患者总人数的30%左右,该类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病6h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患者的预后相对差,是神经科中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的疾病,因此寻找有效治疗方法,使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2]。
尤瑞克林是一种分泌到尿液中的组织型激肽原酶1(英文:尤瑞克林)类物质,在人体的血浆中,尤瑞克林可以对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的激肽原发生的水解反应起到有效的催化作用,进行产生BK,后者可以与缺血/损伤后经过特异性的诱导而产生的BIR发生结合反应,从而使处于缺血状态下的区小动脉发生靶向性的扩张。尤瑞克林及BK主要可以参与到对机体局部循环的控制、对血压的控制、维持钠离子的平衡、炎性反应和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等多个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也证实,在脑梗死症状出现时采用适量的尤瑞克林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血管的舒缩程度、局部组织的血供和氧供情况、机体能量代谢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等多方面指标得到非常显著的改善,使患者脑血管的储备能力明显提高,还证实该药物对内皮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非常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侧支循环开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毛细血管网的开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细小的动脉具有选择性扩张作用,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使处于缺血区的血管发生扩张。其与其他药物比较最大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3]:(1)在临床正常剂量下对缺血部位的动脉具有选择性扩张作用,可以使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使脑部微循环和梗死灶内供血得到显著改善,对正常区域的血流情况不会造成太大影响。(2)对损伤部位新生血管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氧离解能力得到改善,使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明显增加,对血小板聚集亢进、血液凝固亢进现象进行充分抑制。
总而言之,应用注射用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可以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使患者的生活和生存治疗得到显著性恢复,且药物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1]夏春芳,杨立华,姜至胜,等 .人尿激肽释放酶(SK-827)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6(16):239-240.
[2]王晓云,贾支俊,申景涛,等 .人尿激肽原酶对兔缺血后脑血管储备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07,12(18):658-659.
[3]黄健康,柯将琼,胡蓓蕾 .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 752-3 753.
[4]常红娟,孟欣,贾平芳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尿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