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仿古玉器与清代仿古玉器造型纹样的异同

2012-12-28 02:01黄晓蔓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蝶形兽面玉器

黄晓蔓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宋代仿古玉器与清代仿古玉器造型纹样的异同

黄晓蔓

(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宋、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仿古玉器出现的最高峰时期,同样为仿古玉,宋仿古与清仿古在社会背景、种类、仿制年代、仿制类别、造型纹样、工艺及艺术性上存在诸多不同,尤其在造型纹样及艺术性上,两者在存在大量相异性的同时,在艺术风格特征、仿青铜玉器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以及题材的趋向性上却体现出相同之处。

仿古玉;宋代;清代;造型;纹样

仿古玉是玉器中性质比较特殊的门类,主要是指借鉴和仿制历史上工艺美术的造型与纹样而进行制作的玉器。仿古玉经历四个时期:两宋、明、清和近现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共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出现在宋代,出现的原因政治上是由于帝王的提倡;文化上是由于宋代兴起文物研究,金石考古之风盛行,仿古玉能满足统治阶级复古的心理;经济上是因为北宋后期经济发展,很多文人士大夫开始追求文化收藏。第二次出现在清代,清代仿古玉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技术及艺术水平上都远远超过宋代。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清代仿古玉是在前代仿古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技术及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二,清代玉材来源丰富,乾隆24年平定新疆叛乱后,大量和田玉进入内地;其三,清朝宫廷收集有大量的古代器物,为仿制提供了参照物;其四,随着金石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明清时期复古思潮的泛滥,仿古成为一种时尚;其五,清代仿古玉器的飞速发展与乾隆皇帝对古玉的重视也有极大的关系。

玉器的造型与纹样好比时代的符号,不同的造型与纹样往往反映不同时代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观念。宋、清这两个历史上仿古玉发展的最高峰时期,仿古玉的造型与纹样既有相异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宋清两代仿古玉器造型与纹样的不同之处

(一)仿制年代不同

宋代仿古玉所仿制的年代从史前期开始,历经商周、春秋战国到汉代。从出土玉器的数量来看,宋代仿古玉器主要是以汉代玉器为仿制对象,中国玉界也常常会用“唐仿战国宋仿汉”[1]来概括宋代时期仿古玉的时代特点。清代仿古玉所仿制的年代相比宋代时间更长:从史前期直到清之前的明代。其中清仿商周、清仿宋元时期的玉器较多[2]116。

(二)种类不同

宋代仿古玉的种类有佩饰、剑饰、礼器及祭祀用品三大类。佩饰包括带饰、带钩、玉环、玉翁仲、宜子孙佩饰、玉块、鱼形佩等;剑饰包括剑珌、剑首、剑格等;礼器及祭祀用品主要有琮、璧、卣、尊、簋、觥、杯等。清代仿古玉的主要种类有礼器、佩饰及陈设品三类。礼器主要有琮、圭、璧等;佩饰主要有环、璜、鸡心佩等;陈设品主要以器皿为主,风格多样。

(三)仿制类别不同

宋代仿古玉器的仿制类别主要以仿汉代玉器为主,也有部分仿青铜器或前朝的古玉等。清代仿古玉的仿制类别较多:一是仿前朝古玉,如清仿良渚、汉、宋、明等时期玉器;二是仿青铜器;三是仿痕都斯坦玉;四是仿瓷器、漆器、竹器等艺术造型。

以同样的仿汉代玉器与仿青铜器为例,宋代与清代的仿古玉在造型与纹样上具有明显不同。

1.仿汉代玉器

以宋仿汉“宜孙”出廓璧(图1)与清仿汉“宜子孙”出廓璧(图2)为例:

(1)从造型上,宋仿汉“宜子孙”出廓璧与清仿汉“宜孙”出廓璧在造型上相似,都是仿汉代出廓璧造型,都是采用相对对称构图形式,但清仿汉出廓璧出廓部分面积较大;

(2)从纹样的复杂性上,清仿汉出廓璧以双龙四凤和“长宜子孙”四字为主要纹样,与宋仿汉出廓璧的双螭、“宜孙”等纹样相比更复杂;

(3)从主题上,宋仿汉出廓璧中的双螭等纹样与“宜孙”二字肌理处理手法相似,纹样与字区分不清晰。而清仿汉出廓璧璧中除“长宜子孙”四字及圆璧的内外轮廓采用平雕外,其它纹样都以复杂而精美的浅浮雕加以装饰,与宋仿汉出廓璧相比更好地突出了“长宜子孙”的主题;

(4)从工艺上,宋仿汉出廓璧与清仿汉出廓璧相比璧体较厚,纹饰雕琢不清楚,立体感不强,璧中的双螭只有大概的外形,其它纹饰及文字也都表现得较为含糊。清仿汉出廓璧与宋仿汉出廓璧雕刻手法相似,都以透雕与浅浮雕相结合,但清仿汉出廓璧形质光滑、抛光度高,无论是龙、凤、字的造型,还是浅浮雕的纹饰线条都均匀突起,十分清楚,从工艺上远远超过宋代。

(5)从艺术性上,宋仿汉出廓璧从造型纹样和雕刻手法上都保持统一,整体造型纹样较汉玉复杂、有变化,虽然保留了古玉的古拙特点,但已没有了汉玉的严肃性,反映出的却是宋玉的世俗化倾向的特点。清仿汉出廓璧造型虽与汉玉相似,但繁缛华丽、夸张灵活的纹样设计已完全没有了古玉的古拙特点,同时龙凤呈祥题材的运用使得整个璧的设计体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和世俗性。

图1 宋仿汉“宜孙”出廓璧

图2 清仿汉“宜子孙”出廓璧

2.仿青铜器

仿青铜器是仿古玉器中的重要仿制类别。青铜器以其造型庄重肃穆,纹样复杂多变,在宋、元、明、清时代的玉器中均有仿制,以宋白玉兽面纹卣(图3)和清青玉御题诗六出戟兕觥(图4)为例,两者在造型纹样上存有较大差别:

(1)从造型上,宋代白玉兽面纹卣胎体厚重,分为盖(已失)、提梁(已失)和器身三部分,器身为口小腹大的圆柱体,两侧装饰有对称的涡纹方耳和夔龙柄,整体造型简单、敦实厚重;而清青玉御题诗六出戟兕觥相比宋代兽面纹卣则胎体较薄,整体造型分为盖和器身两部分,器身又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倒梯形的颈,中部为方形的腹,下部为梯形的足部,器身上、中、下三部分又各有六个出戟,觥身一侧有一长柄,整体造型端庄而又复杂多变。

(2)从纹样的复杂性上,宋代白玉兽面纹卣与清青玉御题诗六出戟兕觥的纹样运用都较复杂:宋代兽面纹卣器身上部装饰有夔龙纹,下部为饕餮纹,器身两侧装饰有涡纹方耳和镂空的夔龙等。而清代出戟兕觥的纹样就更复杂:器盖有兽面纹以及类似兽身变形的云纹、如意纹,器颈装饰有蕉叶纹,器腹装饰为兽面纹,足部的出戟饰变形为蝉纹,器身为兽吞夔式纹样。

(3)从铭文上,清代出戟兕觥盖内刻有仿铭文的乾隆皇帝诗句,这是宋代仿青铜玉器所不具有的。在器物上刻款,一方面显示乾隆皇帝好古及标新立异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具有装饰价值和考古价值。此类典型代表作品很多,乾隆时期在仿造青铜器的玉炉、玉薰、玉瓶、玉壶等器身上都刻有“大清乾隆仿古”或“乾隆仿古”两种款识。

(4)从工艺上,宋代兽面纹卣与清代出戟兕觥都采用透雕、平雕、浮雕与高浮雕相结合的技法,但清代出戟兕觥与宋代兽面纹卣相比工艺上要精致的多,清代出戟兕觥造型纹样清晰,光泽度高,器体光滑,而这些是宋代兽面纹卣所无法相比的。

(5)从艺术性上,清代仿古玉是在宋代仿古玉技术的基础上有新的继承和发展,艺术造诣更高。清出戟兕觥整体比例协调稳重,纹饰繁复精美,极富装饰性,而宋代兽面纹卣从造型到纹饰整体装饰因素不突出,也不似商周青铜器有力度感。清出戟兕觥虽然也无法与商周青铜器的力度感和夸张性相比,但它在纹饰布局上却将玉器与青铜器的装饰性融合得恰到好处;在纹饰的层次处理上,清出戟兕觥采用高、中、低、平等多层复合,整体装饰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更能体现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厚重繁复、精致严谨的风格,虽然说宋兽面纹卣在纹饰层次处理上也采用了高、低、平三个层次,但与清出戟兕觥相比层次不明显,疏密处理上也较乱。

图3 宋白玉兽面纹卣

图4 清青玉御题诗六出戟兕觥

二、宋清两代仿古玉器造型与纹样的相同之处

1.艺术风格具有综合性,体现当朝特点

造型与纹样是审美意识的产物,审美意识有着强烈的民族性、社会性和时代性。仿古玉的制作者受到所处时代和工艺的影响,在仿制中,制作者会不自觉地将习惯和时代特点注入到所仿的纹样或造型中。在仿古玉中除了刻意的仿古外,大部分仿古玉都在设计中加入了本朝艺术特点,借助本朝先进的工艺技术来完善古代玉器造型、纹样制作中的工艺瑕疵,相比古玉更具时代性和观赏性。

(1)宋代仿古玉。还是以宋仿汉宜子孙出廓璧(图1)为例,此璧与汉代相比“仅仅在造型上参考了前代器物,在纹饰和细部刻划上则保留了鲜明的宋代玉器风格”[3]86。宋仿汉出廓璧在造型上与汉代出廓璧相似,虽然说璧中双螭装饰性的分叉尾具有汉代的特点,但双螭整体性强,结构简单却具有宋代玉器的特征;同时汉代螭纹在造型上多为一个并常与龙、凤、虎、朱雀、玄武等共同组成图案,而宋仿汉出廓璧中采用双螭造型就具有宋代的特征了。再如宋仿汉的双螭双飞虎蝶形佩(图6),这件作品造型上与汉代蝶形佩相似,但蝶上的动物造型与花纹却是宋代的风格;同时宋仿汉蝶形佩造型复杂、体型饱满圆润,与汉代蝶形佩简洁刚健的风格形成鲜明地对比。

(2)清代仿古玉。清代仿古玉作品“仿古而不泥古,仿中有创造,仿中有变化,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清代此类仿古玉器很多,如清代一些玉鼎的造型,纹饰就是运用了清代的龙纹或花卉纹;战国谷纹璧的乳丁纹上都有阴刻的“e”状谷芽,而在清仿战国谷纹璧中“e”状谷芽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光滑的乳丁纹;清代螭纹双联玉琮(图7)是典型的具有清代风格的仿古代表作,从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礼器玉琮多为或长或短的单独管状立方体,而清代螭纹双联玉琮造型将两个玉琮联合为一体,可谓是清仿古玉琮造型上的独创;清代翠雕兽面双耳盖瓶也是仿古而不泥古,具有典型清代风格。这件作品整体造型仿青铜器,瓶身腹部也模仿青铜器的云纹和饕餮纹,但顶盖及瓶身的绳纹、环扣、透雕蛟龙钮以及象首耳,象鼻钩挂活环却体现清朝时代风格。

2.宋、清仿青铜玉器体现商周时期青铜器特征

(1)从装饰题材上,商周时期青铜器多以夔龙、凤、蟠螭、蟠虺、蝉、牛、羊、虎、象等鸟兽形象为主。商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题材内容逐渐趋于生活化和现实化,多以表现莲、鹤、人物以及狩猎、宴乐、攻占等写实场景和人物为主。从宋、清仿青铜玉器大部分以表现鸟兽形象为主的题材中可以看出,宋、清仿青铜玉器所体现的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征。

(2)从造型及纹样的层次上,商及西周早期大部分青铜器纹饰繁复、层次丰富,到西周晚期装饰明显趋于简化,甚至一些青铜器出现“素而无饰”的装饰风格,春秋中晚期部分青铜器装饰愈加细致,已褪去商周青铜器上的厚重、繁复及威严感觉。从现有资料看大部分宋、清仿青铜玉器在纹饰表现上繁复、层次多,具有明显的商周时期青铜器特征。

3.题材趋向世俗性与装饰性

玉器在上古时期及中古时期主要用于政治活动。宋代与清代所出现的仿古玉除部分用于政治活动外,大部分主要用于满足统治阶层鉴古、赏古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加之宋代以后玉器商品化,民间用玉开始增多,宋代以后的仿古玉逐渐体现出生活性、世俗性的倾向,仿古玉的题材运用由庄重严肃也逐渐趋向世俗性与装饰性,清中期达到高峰。宋、清时期的仿古玉器除部分完全仿古外,很多仿古玉在题材上多运用一些花草、龙、凤等吉祥纹样,同时在纹样的造型及工艺上也趋向装饰性。如宋仿汉的双螭双飞虎蝶形佩在题材处理上,所采用曲线形的动物、植物纹样造型优美、生动活泼。复杂的动物纹与植物纹相互穿插,以及蝶形佩下部具有韵律美的旋转植物纹样,整个器型题材极具世俗性和装饰性,已完全没有了汉代蝶形佩的简洁庄重感。

图5 汉蝶形佩

图6 宋仿汉双螭双飞虎蝶形佩

图7 清代螭纹双联玉琮

三、结语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宋代仿古玉与清代仿玉虽然在艺术风格的综合性,仿青铜玉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以及题材趋向性上相同,但在种类、仿制年代、仿制类别、造型纹样、工艺及艺术性上存在诸多不同,尤其是在造型纹样及艺术性上,同样是仿汉玉与仿青铜器,宋代与清代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时代特色,虽然说从技术及艺术水平上宋代仿古玉远远不及清代仿古玉,但宋代仿古玉对于清代仿古玉艺术风格的形成却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仿古玉在造型及纹样的设计中仿古而不泥古,仿中有创造,同时在仿古玉中融入其它工艺美术如青铜器、痕都斯坦玉、瓷器等的造型、纹样特点,都是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1]张宏明.宋代的仿古玉[J].收藏家,2009(8).

[2]北京读图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最新玉器收藏百问百答[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3]殷志强.中国古代玉器——仿古玉鉴定概述[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4]杨晓秋.仿古玉器及玉器作旧技法鉴定知识[J].东南文化,2002(6).

Song Dynasty Antique Jade Article and Qing Dynasty Antique Jade Article: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Modeling and Dermatoglyphic Pattern

HUANG Xiao-m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Art Media,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Anhui 233030,China)

In the Chinese history,Song and Qing Dynasty is two periods of peaks for the appearance of antique jade article.Similarly is the antique jade,there exists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Song Dynasty antique jade article and Qing Dynasty antique jade article in the social background,the type,the imitation periods,the imitation category,the modeling and dermatoglyphic pattern,the craft and artistic quality,especially in modeling and dermatoglyphic pattern as well as artistic quality,between the two exist massive dissimilarity,at the same time,in the artistic style characteristic,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s and the tendency of theme,the jade article manifests the similarity.

antique jade;Song Dynasty;Qing Dynasty;modeling;dermatoglyphic pattern

J527.9

A

1008—7974(2012)01—0072—03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校级一般科研资助项目“蚌埠仿古玉器造型与纹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CKYQ1134

2011—09—11

黄晓蔓(1972-),女,安徽六安人,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讲师,硕士。

品风)

猜你喜欢
蝶形兽面玉器
蝶形引入光缆技术新进展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蝶形腹板剪切变形计算与分析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蕝”部小议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西汉玉器的鉴定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良渚玉器神人兽面像的真相
兽面纹中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