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滨
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情感品质。在一个班集体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很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教师更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却很少有人关心中等生。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如何促进中等生参与学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培养自信心,引导思进
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的需要,爱是力量的源泉。爱学生是教师教育之根本,教师要像父母关心子女那样关心所有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在这种情感的滋润下,学生都会产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健康成长。
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充满自信的人,拥有更多获得成功的可能。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中等生表现的机会,对中等生给予提示引导、耐心启发。我注意氛围的营造,努力创造一种积极上进的愉悦氛围,在激发后进生的同时,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心,引其思进。儿童心中都珍藏着美好的心愿,都想成为有本领的孩子。即使是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也一样想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表揚。我注意随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机会,主动采取措施。例如,在教学中,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后进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时,我就请中等生来当老师,帮助回答问题,给中等生表现“我能行”的机会。鼓励他们:“说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敢说就是勇敢的孩子!”如果说得很好,就及时表扬,给学生以鼓励。“加油啊!”“老师相信你能行!”“再加把劲!”“恭喜你,你进步了!”“老师知道你是个优秀的学生,你今天的发言棒极了!”“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你有了更大的进步,是不是?”这些语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每次表扬尽量用不同的语言,给学生新鲜感,使学生感到参与学习不是一种负担。另外,教师的信任是增强中等生信心的灵丹妙药。课堂教学中,对中等生流利的说理语言表述,正确的操作演示,我都适时地进行表扬,使中等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多次体验成功之后,中等生更加敢于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了。比如,“你来试一试”,“相信你有办法”等信任的语言,都激励着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由于得到老师的信任,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动脑想办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好发挥。
二、确定最近目标,促其上进
中等生很少能和优等生一样得到赞赏,也得不到后进生那样的关注,他们考试虽然达不到优秀,但也能够及格,容易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安于现状。这种满足于现状的心理,是造成中等生甘居中游的主要原因。为此,我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不断帮助中等生在班级中就近选择学习的榜样,确定进取目标。
经过学生的个人努力,他们一旦追上目标,学习积极性就随之提高。这时,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确定高一些的目标,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寻找差距,学生因为之前的成功体验,也会非常乐意争取。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关爱,使中等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不断提高的目标攀登。比如,对待发言逻辑关系不严谨的中等生,我会有意让他的榜样先说,之后让其模仿着说。由于中等生有一定基础,只要几次模仿,就能掌握得很好。当中等生有进步时,就可以直接让他们先说,这样,中等生也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做练习时,可以让中等生先做一些难度不大的思考题,能够完成后,再适当提高难度。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不进则退”的情况,还可以促使中等生优化。用学生自己的榜样现身说法,效果更佳,说服力更大。
三、随时检查,催其奋进
中等生共有的心态是“有畏难情绪,不思进取”。在与中等生进行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也想努力学习,但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又不善于思考,同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只要遇到困难就绕着走,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怕动脑筋花力气,情绪波动大,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决心。
针对自己班级里存在的这种情况,我加强了对中等生的帮助、指导、督促、检查和评比。首先,我给基础相对好的中等生配个优等生当小老师,结成对子,平时中等生遇到难题,主要由小老师辅导;其次,让优等生协助老师,经常提醒监督中等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检查是否完成各项指标,制定详细的量化考核制度,促进中等生去掉畏难情绪。具体实施方案分为几个部分,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课堂回答问题有价值、思路清晰、学习积极性高,可加10至50分;敢提问题、能积极举手,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可加10至20分;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进步,可加10至20分;当堂课的例题或开放性试题能够独立完成,或成为讲授者(小老师)加50分。平时还有小奖状的奖励,根据期末统计的奖状数量、红花总数等作为评选班级模范、校级模范的依据,结合期末成绩颁发大奖状。另外,班级干部采取轮换制,每位班干部身后设立替代候选人的办法,对中等生进行激励,使其努力向前,同时使班干部产生危机感。为进一步达到促进中等生转化的目的,我对学生课堂提问、作业情况等都做了详细的评比,每次都评出最佳奖、进步奖、优秀作业奖等,既鼓励了优等生,又鞭策了中等生,使他们充满了对进步的渴望。通过评比,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对进步不大的学生,要求他们寻找原因,调整目标。在评比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全面衡量自己,使其总有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总之,只要教师认真、耐心地对待中等生,运用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中等生很有可能突破成为优等生。同时,中等生的进步也在激励优等生更上一层楼,还为后进生树立榜样,激励后进生鼓起勇气,努力赶上其他同学,最终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 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