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承接产业转移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2012-12-25 09:21杨桔魏凯
关键词:长三角安徽安徽省

杨桔,魏凯

(皖西学院经管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杨桔,魏凯

(皖西学院经管学院,安徽六安 237012)

针对安徽经济发展及承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安徽融入长三角缓慢的原因,最后为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加速规划建设“皖江城市带”,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及现代旅游业等.

安徽;长三角;产业转移

1 理论及政策回顾

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大劣势,它们很容易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后发国家也具有相对的优势.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指出:先发国家或地区由于资本、技术相对丰裕,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相对稀缺,因此,应该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确定为自己的主导产业,生产并出售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后发国家和地区则相反[1].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与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系[2].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面对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安徽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定位,选择有效方式,积极参与到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进程中.

2 安徽经济发展及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2.1 安徽经济发展现状

2.1.1 安徽省内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徽经济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安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合肥城市群和沿江城市带的拉动,人口众多的皖北地区被边缘化了.合肥城市群和沿江城市带是安徽省经济实力最强的两个板块,安徽省知名企业大多位于这两个经济板块中,如奇瑞汽车、江淮汽车、海螺水泥、安庆石化和铜陵有色等.皖北地区的亳州、宿州、阜阳等市人口密度大,经济实力较弱.2010年,安徽省人均GDP居于全省前6位的县中皖北只有淮南市凤台县1个,而居于后6位的县却全部在皖北,其中阜阳一地就占了4个(颍上、太和、阜南、临泉),宿州一个(灵璧),亳州一个(利辛)[3].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属于省内经济中等地区.

2.1.2 安徽与部分兄弟省份的横向比较

(1)GDP的比较.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腾飞,作为中部省份的安徽省不仅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拉大,而且部分指标甚至低于同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等省份.图1是2010年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等省份的GDP总量及其中一产、二产、三产的总值.从图1可以看出,安徽省GDP总量远低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比同为中部地区的湖北还有很大差距,但略高于江西.其中一产总值差距不大,二产、三产差距分析结果与GDP总量分析结果相似.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对比.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能够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5].图2是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等省1978年—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图2可以看出,1990年以前的十余年,5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差距不明显;2000年,安徽的固定资产投资略低于江苏,但高于浙江、湖北、江西;2000年至2010年,江苏把其他4省远远甩在了后面;2010年,安徽的固定资产投资略低于浙江,但高于湖北、江西.

2.2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分工合作,关键是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并最终与其进行各自具有优势的产业的对接.通过产业的转移和对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增强竞争力[6].

根据安徽省合作交流网利用省外资金项目信息系统综合数据(表1),2011年全省1亿元以上结转和新建省外投资项目4 517个,其中结转项目2 568个,新建项目1 949个,实际到位资金4 181.2亿元,同比增长56.5%.主要特点如下.

(1)全省大部分市利用省外资金增长较快.2011年,淮北、宿州、六安、铜陵、池州等市利用省外资金进展迅猛,同比增长超过100%,合肥实际引资突破700亿元,芜湖、宣城、蚌埠、宿州、六安等市实际引资突破200亿元,见表2.

表1 2011年全省亿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项目产业分布Tab.1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f outside province investment for projects above 0.1 billion yuan in 2011

表2 2011年亿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项目及实际到位资金情况Tab.2The condition of projects used outside province investment and paid-in investment for projects above 0.1 billion yuan in 2011

(2)投资来源地相对集中.2011年,苏浙沪两省一市在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 779个,到位资金2 312.7亿元,占全省55.3%;广东省在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72个,到位资金476.5亿元,占全省11.4%,排在第四位;北京、福建、山东、河北分列第五至八位,见表3.

(3)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省外资金比重较大.2011年,安徽省制造业亿元以上吸引省外资金实际到位2 477.3亿元,占59.20%;第三产业吸引省外资金实际到位1 272.4亿元,占30.43%.

3 安徽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3.1 安徽融入长三角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安徽是唯一与江苏、浙江都接壤的中部省份,是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承接地,这种地理位置上的巨大优势使安徽比其他中部省份更易于融入长三角.

(2)自然资源优势.安徽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丰富,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六,华东第一,其他开发规模比较大的还有铜、铁、水泥石灰岩等,现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有色五大基础产业.安徽不仅是华东能源供应基地,还是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表3 2011年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居前8位的省(市)Tab.3The top eight provinces(cities)of paid-in investment for projects above 0.1 billion yuan in 2011

(3)科教资源优势.安徽不仅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还有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等211高校以及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等著名科研机构,而且合肥还是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这些对安徽的科技创新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劣势分析

(1)观念需要与时俱进.苏浙沪是沿海地区,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获得了率先发展的机会.与之相比,安徽省改革开放的步伐缓慢了一些,部分人的市场经济观念不强,不能与时俱进,从而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势必会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

(2)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安徽经济增长较快,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一、二产业的带动,第三产业对安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依然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水平低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徽经济的发展.

3.3 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机遇分析

(1)政策机遇.中央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地方经济发展会带来巨大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央的各种优惠政策对于安徽在加速崛起和融入长三角的进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市场机遇.受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和近期的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出口严重萎缩.因此,扩大内需尤其是提升中西部地区广大民众的消费水平就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国内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对安徽实施“东联西进”战略非常有利.

(3)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迫于地租和劳务成本等因素的上升,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需向外转移.安徽毗邻长三角,在长三角的产业整合和向外转移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2011年,安徽吸引省外资本中超过50%来自长三角区域,这表明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已开始凸显.

3.4 安徽融入长三角的风险分析

机遇常常与风险共存,安徽加速崛起的进程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有可能遇到种种风险.虽然近年安徽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GDP总量突破1.5万亿,但与江苏(4.8万亿)和浙江(3.2万亿)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这必将影响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的融合.另外,中部省份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例如,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安徽宿州和河南周口都提出要打造“中部鞋都”,这其中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值得注意.

4 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的对策和建议

安徽融入长三角有很多有利条件,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教优势等.但也有很多不利条件,如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仅与长三角地区存在巨大差距,而且有部分指标甚至不如同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等省份.另外,安徽还存在严重的南北发展不均衡、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安徽要融入长三角,就要在市场准入、市政建设、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向长三角地区看齐.因此,笔者认为安徽融入长三角可以从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4.1 加速规划建设“皖江城市带”,率先融入长三角

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相对较小,已经初步具备了融入长三角的条件.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对安徽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安徽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加速规划建设“皖江城市带”,积极承接沿海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率先融入长三角.

4.2 实施“皖北崛起”战略,为全面融入长三角奠定坚实基础

皖北地区平原广阔,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安徽要融入长三角,不能仅是经济基础较好的皖江城市带的融入,一定要加速实施“皖北崛起”战略,补上安徽经济增长的短板,为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奠定坚实基础.

4.3 提升制造业水平,实现与长三角优势产业的对接

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制造业发展较快,已形成汽车、机械装备、家电、原材料加工等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结构与长三角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安徽应立足自身优势,大幅提升制造业水平,实现与长三角优势产业的对接.

4.4 推进快速交通建设,拉近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

2005年,安徽省提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东向发展和融入长三角,需要率先实现交通的无缝对接.安徽拥有八百里皖江黄金水道,应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江海联运,建设以马鞍山、芜湖、安庆等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化港口群;其次,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和城际专线建设,建成连接省内每个地级市的快速通道,将安徽省凝聚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整体,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快速交通建设;另外,还应以合肥、安庆、黄山、阜阳等地的机场为基础,推进空港建设.

4.5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通农产品融入长三角的绿色通道

安徽是农业大省,畜牧水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粮、棉、油、茶等产量居全国前列.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化水平高,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稀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需存在较大缺口[7].因此,在与长三角的分工合作中,安徽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通农产品融入长三角的绿色通道.

4.6 发展现代旅游业,做长三角市民的后花园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有两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5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众多的省级旅游胜地.安徽省是长三角的近邻,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长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伙伴.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开展与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合作,能给安徽带来丰富的客源,并且促进安徽省旅游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4.7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应该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发展好县域经济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使广大的农民群体受益.安徽的县域经济特别是皖北的县域经济总量较小,而作为安徽省2011年唯一入选全国百强县的肥西县也排在百强县比较靠后的位置,反观之,经济实力雄厚的苏南和浙北则有大量县市入选全国百强县.江苏和浙江经济的迅速发展,县域经济所做的贡献功不可没.因此,安徽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对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具有重要意义.

[1]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黄余送,孙兆斌.“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研究[J].江淮论坛,2009(2):15-20.

[3]张秀生,赵伟,胡春娟,等.中国县域经济发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4]李经龙.安徽旅游市场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4):382-387.

[5]乐珊.安徽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安徽:安徽大学,2010.

[6]凌力,肖志颖,张明俊,等.做好徽文章融入长三角——对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分析与思考[J].安徽省情省力,2008(3):21-24.

[7]崔木花.后危机时代沪浙苏皖产业融合的路径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44-48.

A SWOT Analysis on Integrate of Anhui’s Accept Industrial Transfer into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ANG Ju,WEI Ka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 237012,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economy and transferred industry was analyzed,and the reason for slow integration of Anhui into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as indicated.Finally,specific proposal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ntegration of Anhui into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ere offered.These measures included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Wanjiang City Belt”,enhancing the leve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modern tourism and so on.

Anhui;Yangtze River Delta;transferred industry

F127

A

1007-0834(2012)03-0048-04

10.3969/j.issn.1007-0834.2012.03.015

2012-05-29

杨桔(1985—),女,江西九江人,皖西学院经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长三角安徽安徽省
成长相册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