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新红
褚新红,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副校长,《中国教师报》教育专家团成员,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基地实践领衔指导教师;曾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引领的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培养的多名青年教师在国家级、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其团队被评为和平区优秀团队。
实践证明,在教育内涵发展过程中,教师质量决定教育质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因此,我校一直把教师培训作为实施优质教育、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基础性工作,并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引领是关键。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和实践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但专业引领不等于专家引领,学校的教学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也应担当专业引领的角色,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这对教师的帮助最大,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是提高全体教师素质的基本策略。同时,学校的这部分骨干群体也是填补著名专家的前沿教育理论、高端专业引领到针对普通教师教育教学的“中间地带”的最好接力,我校就采取了“名家大师—首席教师领衔团队—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全体教师”的层层递进式引领模式。
1.以青年小组为基础,引领深度。
由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的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思维活跃、积极进取,接受新理念的能力强。从2002年新课改之初,我校就组建了青年教师学习小组(以下简称“青年小组”),集中了30岁以下的大部分教师,通过管理措施系统化、名家引领常态化、同伴互助经常化、自我反思制度化的“四化”管理,强化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我们聘请了著名特级教师张树林、王珍元、董翠翠作为青年小组的指导教师,他们参入到每周的小组学习中,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教学风格指导其课堂教学。专家的引领解决了深入解读课标、不断挖掘教材资源等诸多实际问题。学校还经常请来教科研专家进行讲座,有的放矢地为青年教师引路。如,针对青年教师重实践、轻科研的情况,我们请市教委副巡视员徐广宇讲“如何注重教育科研,做研究型教师”,请教科院王毓珣研究员做“高效教学下一堂好课的标准”的报告,使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标志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成长,向40分钟要质量。专家的引领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团队精神的形成,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为他们引领全体教师奠定了基础。青年小组教师回到学科组内,交流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量,并将专家的引领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故事,讲学生的发现,讨论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商量某一例题的多种讲法,扩充了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知识。
2.以首席团队为龙头,引领高度。
随着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感到青年小组的骨干教师总有一种“吃不饱,不过瘾”的感觉,同时也没能充分发挥学校首席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这时,和平区启动了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工程,我校的语文、数学首席教师领衔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团队成员分别由我校6名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学校的首席教师参加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培训后,带回几十张名家大师精彩讲座的光盘,成为团队教师学习前沿教育理论的宝贵资源,进一步拉近了我校的教学管理群体与名家大师的距离。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讲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天津教科院院长张武升讲的“漫谈教育家”等。名家从不同的视角,展现自己研究的领域,先进的理论对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起到了提速作用,也切实提高了每位成员的研究功底。在首席教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进一步实践和完善了首席教师的教学法,即“小学语文言语体验教学法”和“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在和平区举办的两届对外交流研讨会上,首席教师和团队成员向全国各地的专家、教师展示了我们的教学法,得到了与会同行的赞誉。如今,我校的两支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充分利用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实践的机会,汲取名家大师最先进教育思想和可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为青年小组教师和全体教师传经送宝,团队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与教训、研究的成果、对课程中问题的质疑,在青年小组中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共享达到互动的目的,为首席团队、青年小组教师进一步辐射全体教师夯实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育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要激励教师不断进行反思,而在细化专业化引领的过程中,教师得到了大量的各类教育信息,反思正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所以,我们一直努力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教师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提高。
我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文章,了解反思性教学的来源、兴起、定义、特点、目标、意义。如,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学习的目的是让教师不但了解反思性教学的理论,而且从内心接受,从而变成教师的需求。教师从最初的每节授课后写出当堂的及时反思开始,逐渐把独自的反思变成学科组教师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性反思,并将交流思想碰撞后的深入反思写出来;还有教师对每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多层反思,选取本周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片断汇集成“精彩回眸”;最终理论结合实践,弄清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而这样的角色定位最需要的就是不断的总结、反思、改进和创造。而教学反思正是使教师总结、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在教师习惯了课后反思交流的基础上,我校要求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并设立了教学反思本。青年小组、首席团队成员每听一次讲座、每听一节课或者看一次录像课后都要及时写出反思。如,首席团队教师到北京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的课后,深刻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找到课改观念与自己教学的有效结合点;首席教师到花园城市新加坡培训后于博客中发表反思: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课堂中、实践活动中,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时间里,向他们传递环保的理念,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我们责无旁贷,为了未来一代,从小树立环保理念。国情不同,教育相通……我们的反思从知识上升到理念,上升到国家的未来。在反思中实现了理想与现实于自我心灵上的沟通。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使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理性的升华,同时也将多级学习的内容辐射到全体教师中去。
在教师不断加深反思的过程中,我校组织了各级的反思交流会,有以学科为单位的教材深度研读反思沙龙,也有全校性的教育新理念学习反思交流。在教师代表交流了自己的反思后,我们又增加了教师间的评价环节,教师利用自己独特的反思视角讨论或辩论,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考,思想处于开放状态,不同观点相互撞击,通过争论,趋向统一,不仅提高了认识,也提高了自身的教科研能力及理论知识水平,对教师的自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专业引领、强化反思,再平实不过的教育理念,而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之所以取得一点成绩,不过是追求“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想起那个关于柏拉图的经典故事:苏格拉底要求每一个学生在一年之中每天甩动手臂300下,结果只有柏拉图做到了,所以后来他成功了,成为大哲学家。我们不妨学学柏拉图,学校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未来,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做,实实在在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