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丽君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往往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过敏性疾病中,以速发型过敏反应比较常见,其主要类型有皮肤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1]。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儿童各种过敏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已达7.5%,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56%。小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其免疫形成初始化过程有关。一般情况下,机体肠道含有一定量的菌群,主要参与生物拮抗、营养吸收与代谢、免疫应答调节等。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启动炎症反应,机体的保护功能削弱,发生变态反应的几率上升。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益生菌可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强肠道特异性IgA反应,还有助于提高肠道屏障功能,使在过敏人群中发生改变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恢复正常,因此,益生菌可以作为预防过敏性疾病的主要手段[2]。基于此,本文对本社区100例有过敏史的婴幼儿口服双歧杆菌6个月,随访观察其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社区有过敏史的100例3岁以下的新生儿,其中,男58例,女42例;早产15例,足月85例,本研究收集资料的时间为2011年1~6月。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0.418);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0,P=0.564),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经父母知情同意后,将在社区中随机选取的符合本研究条件的100例新生儿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双歧杆菌组50例,母乳或混合喂养时补充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商品名:思连康,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60010,每片0.5克),服用方法:6个月内婴儿1日2次,1次1片;6个月~1岁幼儿1日2次,1次2片;1~3岁幼儿1日2~3次,1次2片。婴幼儿可将片剂溶于50℃以下温水或牛奶中服用,服6个月。对照组50例,母乳或混合喂养时未添加任何微生态制剂。婴儿在治疗6个月后来院随访过敏症状,并检测IgG抗体阳性率及IgE抗体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过敏性湿疹、腹泻及鼻炎发生率较双歧杆菌组明显升高,双歧杆菌组总体发病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双歧杆菌能降低湿疹、过敏性腹泻及鼻炎发生率;而过敏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双歧杆菌对该病作用不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常见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比较[n(%)]
双歧杆菌组较对照组的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总IgE抗体水平比较,双歧杆菌组亦明显降低(P<0.05),表明双歧杆菌能减少过敏反应的危险,见表3。
表3 两组IgG和IgE抗体比较
过敏是指由免疫机制诱导、抗体或者细胞免疫机制介导的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Ⅰ型是IgE介导的超敏反应;Ⅱ型即细胞毒性超敏反应,由抗细胞表面和组织表面抗原的抗体与补体途径的一些成分及各种效应细胞相互作用,造成这些细胞和组织的损伤;Ⅲ型即免疫复合型超敏反应;Ⅳ型即T细胞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3]。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产生过敏反应的抗体属于IgE类,这些个体可以归类于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属于IgG一类。大多数能与IgE和IgG抗体发生反应的过敏原是蛋白质,它们通常带有碳氢侧链,但是在某些遇见情况下单纯碳水化合物也可以作为过敏原。过敏性疾病患者常具有对某些物质过敏的特应性体质,如吸入冷空气、花粉、尘螨等;进食鱼虾、牛奶等;接触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当这些过敏原进入患者体内,便通过一系列反应,使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释放致敏活性物质,作用于靶器官上,引发过敏性疾病。在社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皮肤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
一般情况下,在正常人体皮肤、黏膜以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寄居,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丛,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此类菌群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与人的健康和疾病间存在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发挥着很多重要功能,例如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协助机体的消化、吸收等功能。通常,正常菌群对于人体无害,但在某些条件下如菌群失调、异位寄生等,正常菌群中的某些微生物是可以致病的。本研究针对社区婴幼儿过敏性疾病进行了研究后分析发现,双歧杆菌组患儿的湿疹、鼻炎及过敏性腹泻发生率明显减低,较对照组IgG阳性率低、IgE抗体水平降低,提示:早期合理补充益生菌是预防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最佳时期,能干预以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4]。
益生菌缓解过敏反应的机制可能是其提供信号物质-病原体相关分子特质结构(PAMP),它们被肠上皮细胞或DCs上的TLRs识别后,通过TIR区域向胞浆内传导信号,激活NF-κB等转录因子和蛋白激酶,释放细胞因子,表达共刺激分子(如CD86,HLA-DR)等,从而激活Th细胞向不同的亚型细胞分化(如Th1、Th2、Treg或Th17),因此选取TLRs作为研究益生菌免疫调节机制的重要切入点;益生菌可能通过刺激DC分泌TGF-β或IL-10,促进CD4+CD25+Treg数量增加,从而达到口服耐受的作用。
[1]方平,王瑾,吴昊.铜陵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吸入变应原调查和特异性免疫治疗[J].安徽医学,2009,30(1):60-62.
[2]Sjogren YM,Tomicic S,Lundberg A,et al.Influence of early gut microbiota on the maturation of childhood mucosal and systemic immune responses[J].Clin Exp Allergy,2009,39(12):1842-1851.
[3]张修侠,潘家华.早期口服乳杆菌干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32(6):741-744.
[4]刘崇海,杨锡强,刘春花,等.变应性气道反应与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关系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4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