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飞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202)
大学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
姚飞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202)
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有诸多优势,但创业转型失败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选取天津三所大学的三位科技创业者案例为研究对象,从个体感知、学校因素感知和政府因素感知三个方面对创业转型要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提出七个新的研究命题,并给出一个大学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大学科研人员;创业者;转型;影响因素;多案例研究
大学科研人员文化素质与科技知识比较丰富,具有机会型创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1)具有出色的分析能力,为理解创业学中的某些概念奠定了逻辑基础[1]。 (2)工程学与创业学有某种“自然的共生关系”[1]。(3)从趋势上看,大学正从学术型科学共同体走向创业型科学共同体[2],前者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研究成果由同行评价;后者基于特殊的应用背景,它以跨学科、问题导向为逻辑,强调知识的实用价值。(4)大学科研人员与科技创业者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如图1,其中科学研究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教学是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而社会服务是创业要素整合的基本要求。
图1 大学科研人员与创业者所承担社会角色之间的联系
从外在因素来讲,一些学者关注影响大学科研人员从事商业活动的经济、制度、社会及历史等宏观因素[3-4]。三螺旋模型提出了大学、产业、政府三个知识创新的要素,关于大学的热点研究问题是大学技术转移部门的管理效率与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影响[5];关于政府和产业的研究的焦点是“政府及其相关产业政策对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有什么实际影响”[6]。在中国,产业政策与政府因素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将二者合并为政府因素。从内在因素来讲,创业者尤其需要较高的商业管理才能[7],科研人员与创业者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价值取向、所需知识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见表1)。
上述研究忽视了影响大学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因素的主观性质。有学者主张从感知视角研究创业[8],认为影响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的各种客观因素需通过创业者的感知才能发生作用,感知代表着个体对周围环境的感觉和知觉,它是一种对现实主观的解释,并不一定反映客观环境[9]。
在中国,政府因素和大学因素在客观上表现出同质化的特点,但不同的科研人员对这些因素的感知可能差异很大,从而影响其向创业者转型的进程。个体感知涉及角色认同,自我效能和风险感知。个人职业角色认同与能否成为创业者直接相关[3]。而大学科研人员的职业角色通常涉及研究、技术、市场和商业等[10]。科研人员通常更认同研究与技术角色,而创业者通常更加认同市场和商业角色。自我效能是对自己采取行动或取得成果的一种信心,若个人认为自己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成为创业者的可能性就增加,至少表现出更强的创业意图。对普通创业者来讲,高的风险感知对创业意图有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担心失败,高的机会感知对创业意图有正面影响。根据以上分析,将影响大学科研人员角色转型的感知分为三类:政府因素感知、大学因素感知和个体感知,图2给出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表1 科研人员与创业者的区别
图2 理论分析框架
研究对象为正处于创业过程中但尚未真正实现创业转型的大学科研人员,具体遵循两个标准: (1)属于大学里的雇员;(2)已创建起企业,但仍承担大学教学或科研任务。
首先,通过朋友针对天津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放问卷300份,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只有2个。接着,通过专家和高校校产处或科技处负责人访谈确定了10位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最终,采用目的抽样,选取信息丰富、含有大量对研究目的有重要信息的3位高校科技创业者作为研究对象[11]。这样,推导出的结论虽不具有普适性,但可做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12]。表2给出三位创业者的背景数据。
表2 研究访谈对象一览表
本研究侧重创业者个体感知,所以大部分资料来自对创业者本人的深度访谈,访谈的主题是请创业者回顾“从科研人员转向创业者转型的影响因素”,根据提前拟好的详细的提纲进行访谈并做详细记录与整理,也借鉴了公司网站与新闻报道的一些信息。
LC现任公司董事长与大学教授,是世界最早研究电纸书的学者之一。1998年至今他一直专注于电纸书的研发和产品完善工作,其间虽曾出任学院副院长,但由于需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与自己技术研究的兴趣发生冲突,最终辞去院长职务。LC最初凭对技术的感觉创办企业,又靠自身在产品开发和组织能力方面的优势,不断完善产品,虽饱尝创业的酸甜苦辣,但靠毅力持续创业,不断寻求创业成功的成就感。
NJ目前兼任大学教授、学院院长、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角色。她喜欢挑战,有强烈的事业心。从1999年开始从事半导体照明应用研究,初期比较认同研究角色,后来经过几年的创业磨炼,使她觉得商业管理角色更为重要,但希望花更多精力做研究项目,感到由研究角色完全向商业角色转型困难重重。提升为学院院长使她又增加了行政管理的角色,经过认真反思,觉得机会多于挑战,于是开始认同多重角色,愿意承受多重角色的压力。
(1)灌浆料的本构模型可参考混凝土的本构模型进行模拟,经过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参数选取的合理性。
ZL也兼任副总工程师、教授、海河学者和总经理等多个角色。虽然目前因公司业务繁忙而选择了科研岗,但他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要产品”,所以让他在教授、科学家和企业家三种职业角色中做出选择时,他更认可教师的角色。ZL过去多年在香港跟随自己的导师从事技术创业工作,导师的突然去世使他被迫回国并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创业起步并非想象的那么顺利,但经过反思,他觉得作为工科院校的一位科研人员,自己应该追求技术的市场价值。ZL以现金入股,且股份只有7%,但他不计较眼前利益,希望先把公司做起来再说。表3给出了三位创业者的个体感知。
表3 案例创业者的个体感知
根据上面的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1:大学科研人员的多重角色认同影响创业的绩效,但可降低其对创业风险的感知。
命题2:个体感知 (市场和商业认同、高的自我效能、高机会感知和低风险感知)对大学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有正面影响。
LC所在的南开大学属教育部直属高校,改革开放以来,借助该校名气与雄厚的科技力量,校办企业获得蓬勃发展,到2000年该校独资经营的企业超过40家,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00万的有14家,不含院系所办企业。2000年LC受学校委派开始创业,任公司总经理。创业之初,学校在诸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08年该校对此校办企业进行改制,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南开大学以专利技术入股,占50%,香港庞进集团占30%,LC个人20%。同时,公司与学校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LC明显感到校领导对公司发展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在下降;公司受到学校的校产办、校产党委、资产经营公司多头管理,对科研人员创业的激励措施弱化;此外,随着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逐步开展,校办企业数量在减少,2009年末,南开大学拥有各级校办企业29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1家,参股企业8家。到2012年初,减少到25家,其中18家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国有独资企业大部分处于停产状态,只有5家参股企业保持正常运营状态。在这种背景下,LC觉得公司与大学的产权关系正逐步清晰,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
NJ所在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有着重视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业的传统。多年来,在膜技术相关领域产业化业绩显著,有四家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其中1家公司于2012年初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学校设立专门的科技产业管理处,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依托学校的科研成果,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引领作用强、规模大、效益好、有较大影响的新科技企业。积极支持技术持有人依法设立现代化体制和管理机制的新企业。NJ所领导的研发中心在半导体照明领域各环节获得了许多核心专利。学校为表彰NJ在LED研究领域的突出成果,给了她很多荣誉,并且在新校区采纳了她的专利技术产品。凭借和校领导的特殊关系和自己的艰苦努力,得到校产管理处的大力支持,逐步成为该校科技创业和产学研结合的典范人物。ZL认为该校另一位成功的科技创业者是她的前辈和榜样,对她走向创业之路非常重要。
表4 案例创业者对大学因素的感知
与天津工业大学类似,ZL所在的天津科技大学也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该校也有科技创业的传统,在食品发酵、生物技术等方面产业化效果显著,目前拥有校办企业10家,其中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上的有三家。校办产业发展中心是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职能部门,近年来协助该校教师创办2家高水平的高科技型企业,ZL所创办的企业是其中之一。ZL于2010年3月作为“海河学者”特聘教授被该校引进,该校领导非常希望ZL的技术能够产业化,专门为ZL提供办公室和15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2010年8月,ZL凭借其在微型投影机产品方面的专利成功融资700万元,创建光电科技公司,任公司总经理。为注册公司,学校出面与市教育工委、市财政局等部门进行沟通。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及量产了多款高性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微型投影机产品,ZL也因此成为该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标兵”。但ZL的编制在学院,他时常感到院系领导对他工作的排斥,出于ZL在科研经费方面对学院的贡献 (2011年占学院科研经费40%以上),这种情况并未对ZL创业造成大的影响。ZL认为工科大学的研究成果不会有太高的学术价值,创业能实现其应用价值,大学的主要产品是学生,研究生在这里创业可以得到很好锻炼。表4给出了三位创业者对大学因素的感知。
根据上面的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4:对大学因素的正面感知能促进大学科研人员向创业者的转型。
1999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颁布条例,允许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经过学校批准,暂时离岗一般不超过2年,参与学校控、参股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调动了科研人员创业的积极性。受政策的激励,LC于2000年带着自己的研发团队所开发出来的世界上首部“阅读不耗电电纸书”开始创业。后来LC获中国“发明创业奖”等多项奖励,增强了持续创业的信心。2005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等部委针对校办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权关系不顺、管理体制不规范等问题,出台措施,促进校办产业的清产核资和改制工作,LC开始了二次创业之路,当前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发展和技术合作上,认为目前世界电纸书行业还不成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面对苹果和亚马逊等强大的竞争对手,LC积极与Google、方正、华旗、TCL等国内外知名公司进行密切合作。LC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表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认为真正的出版型阅读器不能怕山寨,要利用山寨。最近,LC获“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军者”称号,认为中小企业的数量与市场的活跃程度紧密相关,而目前天津的中小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NJ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项目等政府研究资助1200多万,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授权8项,这些专利对2008年NJ创办企业帮助很大。由于一开始就与学校建立清晰的产权关系,所以国家关于校办企业规范化管理的相关措施对其没有负面影响,相反,NJ认为政府的许多政策对她创业帮助很大;另外,做学院院长也让她可以更好地落实学校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从而更好地创业。
表5 案例创业者对政府因素的感知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5:不同学者ZL1999年7月由教育部保送至香港科技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2006年3月在香港科技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年。10多年来ZL一直跟随自己导师致力于高性能微型投影仪的研发和成果转让工作,拥有1项美国专利,填补了我国在微型投影仪光引擎核心技术上的空白。2011年ZL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项目共4项,总经费达185万元,获得国家专利3项,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5篇。ZL认为中国的南北差异较大,北方政府对大学办企业审批手续较为复杂,如大学不能直接投资办企业,只能以学校科技开发部名义进行投资,且需要市教工委、市财政局等多个部门的审批。产业环境不够理想,各配套企业专业化程度较低;投融资体系不够健全,最先进的技术由于需要资金太多没人愿意投资,所以选择了一个相对低端的产品进行融资。经过一年多的奋斗,ZL研发及量产了多款高性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微型投影机产品。表5给出三位创业者对政府因素的感知。
对政府因素 (教育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财税及产业政策)的感知是不同的。
命题6:对政府因素的正面感知能促进大学科研人员向创业者的转型。
通过对三个案例的深度对比分析发现,大学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受政府因素感知、大学因素感知、个体感知的影响。政府因素感知涉及对创业教育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财税及产业政策的感知;大学因素感知涉及对考核体系、领导支持、角色示范、学生参与、校产管理机构支持等因素的感知。个体感知涉及角色认同、自我效能、机会感知和风险感知。图3从感知视角总结出大学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的影响因素。
三位创业者目前都认同教授角色且都为多重角色认同,他们都没有实现从技术或研究认同向市场或商业认同的完全转型。大学科研人员创业有其特殊性:(1)受传统教学科研角色的影响,存在角色认同与转型的问题。(2)普通创业者以白手起家常见,而大学科研人员常以一项专利技术或者研究成果起家,知识产权将成为创业的重要初始资源。若大学高层领导重视且校产管理机构服务到位,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整合资源,克服转型障碍。(3)科研人员比普通创业者拥有更多的创业机会感知。但这需要政府通过财税及产业等配套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科研人员主动抓住潜在的创业机会,真正实现从科研人员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型。综上所述,提出如下研究命题:
命题7:政府因素感知、大学因素感知和个体感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对营造创业氛围和大学科研人员持续创业具有显著影响。
图3 大学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影响因素
从实践上,本文强调各种因素的感知对大学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的影响。政府和高校在制定政策措施时若能更多考虑科研人员的感知,会提高各种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本研究案例中的三位创业者都以现金入股,LC和NJ的专利成果属职务发明,学校以这种专利入股,ZL虽拥有自己的美国专利,但也并未获得技术股份。三位创业者都感到这种做法的不合理性。虽然我国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但同时又规定,若有合同约定,科研人员可拥有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这为大学管理者提供了极大的管理空间。为了从根本上激励科研人员创业,大学校产管理机构完全可把发明专利的部分所有权归属科研人员。针对案例中三位创业者的多重角色认同问题,大学可以针对创业人员设计不同一般学者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增设“成果转化分”,它等价于“教学分”和“科研分”;也可单设职称评定序列如科技推广型教授等;在成果奖励时,可设立创业绩效奖。另外,案例中LC和NJ都没有感到融资难的问题,建议政府在制定财税及产业等政策时,避免让相关创业者过早过快获得大量资金。即使高潜力创业者,所新创的企业必须在早期就接受市场的严峻考验,这样可增强大学科研人员创业的可持续性[13]。
从理论上,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14],本文所提出的七个研究命题,丰富和加深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但属于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所得结论需要通过大样本定量调查加以验证。
[1]凯瑟林.艾伦.技术创业[M].李政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
[2]朱永跃,马志强.创业型大学视野下我国高校师资队伍新探[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116-121.
[3]Shane S.,Khurana R..Bringing individuals back in:the effects of career experience on new firm founding[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3,12:519-543.
[4]Stuart T.E&Ding W..The social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of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2005.
[5]Litan R.E.,Mitchell,L.,Reedy,E.J..The university as innovator:bumps in the road[J].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mmer,2007,(4):57-66.
[6]T.Taylor Aldridge.David Audretsch The Bayh-Dole Act and scientist entrepreneurship[J].Research Policy,2011,40: 1058-1067.
[7]张九庆.自牛顿以来的科学家——近现代科学家群体透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8]Krueger N.F..The impact of prior entrepreneurial exposure on perceptions of new venture feasibility and desirability[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3,18(1),5-21.
[9]Arenius P.,Minniti,M..Perceptual variables and nascent entrepreneurship[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5,24(3): 233-247.
[10]杰拉德.乔治,亚当J.博克.技术创业[M].陈立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4.[11]Patton,M.Q..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 ed.)[M].Newbury Park:Sage,1990.
[12]Yin R.K..Case study research:desigh and method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3.
[13]Daniel J.I..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0,(6):41-50.
[14]张九庆.我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32-139.
Multi-case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University Researchers to Entrepreneurs
Yao Fei
(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202,China)
Entrepreneurs from university researchers have many advantages.But the failure rate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University researchers to entrepreneurs is high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complex.Sampling three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 from 3 Universities in Tianjin for case study,we analyzed comparativel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ntrepreneurship transformation through in-depth and detailed comparison from three aspects:individual perceptions,university factors perceptions and government factors perceptions,and propos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transformation.The research result will bring import impact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area.
University researchers;Entrepreneurs;Transformation;Influencing factors;Multi-case study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高校科研人员向创业者转型的影响因素及社会心理机制研究”,天津文化艺术规划项目“文化创意人才创业的生态系统研究;天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 (项目编号:11ZLZLZF03500)”。
2012-07-03
姚飞 (1971-),男,河南邓州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创业与营销管理。
F062.3
A
(责任编辑 刘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