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旭 李元春 湛 红
兰州市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肾病内科,甘肃兰州 730080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可达到60%~90%。瘙痒常使患者烦躁不安、辗转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25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进行长期、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并出现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入选患者均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能引起皮肤瘙痒的其他皮肤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的透析时间为2~36个月,平均20个月;透析频率为每周2~3次,每次4~5 h。研究组的透析时间为1~32个月,平均17个月;透析频率为每周2~4次,每次3~4 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时间、透析频率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情况
对照组采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血液透析机,F6型聚风膜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单纯血液透析治疗4 h。研究组采用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串联行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血液灌流器为珠海丽珠公司制造的HA型血液灌流器,血液灌流每2周1次,血流100 mL/min,肝素首剂量为l mg/kg,追加肝素10 mg/h,联合治疗4 h后将灌流器取下,调整血流速度为250 mL/min,继续单纯行血液透析4 h。治疗8周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
显效:瘙痒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有效:瘙痒症状改善;无效:瘙痒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18/2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综述所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疗效好,作用快,不良反应少,是目前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两组患者治疗前PTH及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PTH、β2M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t=12.425,aP<0.05,bt=15.324,bP<0.05;与对照组比较,ct=10.252,cP<0.05,dt=14.732,d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PTH(ng/L)β2MG(mg/L)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前治疗8周后25 25 25 25 42.83±6.42 17.89±4.31ac 39.81±6.39 36.46±5.53 21.79±3.38 9.69±3.24bd 21.78±3.36 20.67±3.43
研究组患者在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过程中无明显不适,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均正常。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时亦无明显不良反应。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长期单独血液透析治疗可增加瘙痒的发生率。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多与尿毒素刺激、透析过程中过敏毒素释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周围神经病变、钙、磷沉积等因素有关[3]。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原理,借助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梯度、水压梯度通过扩散对流,吸附清除毒素并可补充需要的物质,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血液透析清除毒物以小分子物质为主,但对于大中分子物质清除能力差[4]。血液灌流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的吸附装置清除血液中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中毒和慢性肾衰竭。血液灌流因其特有的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特定的孔径、孔分布和较高的比表面积,故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可清除血内大中分子物质,但不能改善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因此,不应单用血液灌流或者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5-7]。
PTH、β2MG均为中大分子物质,可引发肾性骨病、淀粉样变、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瘙痒、异位钙化等多种并发症[8]。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不但可以清除PTH、β2MG等大中分子物质,而且能够稳定内环境,改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同时,二者联用优势互补,能够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9-10]。本组资料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PTH、β2M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1]朱小华,王小兵,苏凤珍,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皮肤瘙痒36例[J].淮海医药,2010,28(5):420-421.
[2]关玉珍.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J].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06,5(3):169-170.
[3]柏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38-1339.
[4]叶智明,史伟,梁馨苓,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瘙痒的疗效及机制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40-1741.
[5]初中,孙晓东.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48-2449.
[6]田其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性皮肤瘙痒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46-47.
[7]徐玉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鱼胆中毒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06-107.
[8]李小媚.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10):1187-1188.
[9]周玲,纪淑霞.血液透析串联树脂灌流器治疗尿毒症瘙痒的观察与体会[J].河北医学,2008,14(11):1357-1358.
[10]肖华.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