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2-12-23 02:53申林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育人思想服务

申林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申林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当前高校育人工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新变化,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都向高校育人工作提出新要求。为此,要树立“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工作理念,提高育人工作的战略前瞻性;构建教育、管理、服务统一协调的工作格局,提高育人工作的运行实效性;完善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育人工作的实际针对性;形成以专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合力,提高育人工作的整体战斗力。

育人为本;文化育人;十七届六中全会;高等学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就是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做好育人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遵循人的成长成才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推进育人工作取得实效。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有大学责无旁贷的使命。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高校育人工作还面临许多新挑战。

1.进一步加强育人工作是新形势、新环境的迫切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日益变化,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在这一进程中,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由此日益增强。这些迅速而显著的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强烈冲击。一方面,大学生的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直面现实,积极引领,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明辨是非、坚定立场,引导他们不仅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应瞩目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我们既要看到育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攻难克坚中创新育人工作思路,更新育人工作理念,完善育人工作体系,全面提升育人工作水平。

2.进一步加强育人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寄予前所未有的重托,对人才培养特别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2004年,中央颁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到“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的高度;2010年,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不断提出殷切期望。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做到“四个结合”,首要就是“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再次寄予厚望,希望青年人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2011年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南开中学与母校师生座谈时强调,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国情,重视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倡个性教育和多样化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话语,既有对青年的期望和重嘱,更饱含着对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新期待。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这不仅是我们自身的使命与责任,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关系到国运兴衰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二、新形势下做好高校育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新形势新环境下,高校育人工作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因势而动,因势而变,因势而强,尽快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新思路,进行前瞻性规划,力求创新,力求突破,力求提升。

1.树立“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工作理念,提高育人工作的战略前瞻性

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要特别强调“为生尽责”,即以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的包容性,管理的宽容性,教师的责任心,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生尽责”既是“以生为本”工作理念的延伸,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理念、育人理念。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尽责,还要对学生的就业出路尽责,更要对学生的品格塑造、品位提升尽责。一方面,我们要精心向他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尤为重要的,我们要努力完善他们的道德情感,锤炼他们的品格意志,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句话,我们要为了所有学生的成长成才尽责。

一要转变角色,做学生权益的维护者。“教”与“学”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但在实际工作中,“教”与“学”常常是“对立”大于“统一”。事实上,突出统一性,教学相长,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培养优秀的学生,是教师这一职业价值的不可或缺的衡量标准。广大教师及全体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权益的维护者,与学生一起维护和争取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监督学校各项工作不偏离“育人”这一主题。

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生为本”的“本”,已经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育人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更多地要求自下而上服从的现象,依然一定程度存在着。教育工作者要信任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发展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要增强各部门(单位)的服务功能,深入挖掘服务过程中的育人内涵。大学的首要与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一切机构设置都是为了突出这一主题。育人,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所有大学人的基本职责。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功能,并在服务过程中深入挖掘育人内涵,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要主动将本部门、本单位纳入到学校整体育人体系当中。

2.构建教育、管理、服务统一协调的工作格局,提高育人工作的运行实效性

教育是学生工作的关键,是学生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有效方法;管理是学生工作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服务是学生工作的重要依托,是新形势对学生工作的新要求。为此,学生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继续深化教育、改进管理、提升服务,以浸润人心的教育、充满人性的管理、饱含赤情的服务,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的密切融合;并以三者的合力增强,构建育人工作新格局。

一要突出育人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实事求是,坚持从本校实际出发,教育、管理、服务各项措施的运行,都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特色,遵循育人工作规律,不盲目求高和标新立异。所谓系统性,就是要处理好教育、管理、服务的关系。教育的内容要丰富,以达到鼓舞人、发展人;管理的方式要适当,以达到培养人、感召人;服务的举措要到位,以达到吸引人、打动人。三者要紧密联结,无缝连接,确保育人的效果。

二要突出育人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要顺应时代发展,贯彻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紧紧把握育人工作的时代性特征,不断拓展育人工作的新空间和新途径,丰富育人工作的手段和载体,进一步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拓展和更新教育内容,使教育的主题更富有时代特质,更贴近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实际。

三要突出育人工作的指导性和服务性。要实现从注重教育、管理功能到注重服务功能的转变。实践表明,以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面对当前育人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大力提倡指导和服务功能,这既与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更生动践行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服务功能,将成为未来学生工作发展和提升的新突破点、新生长点。

3.完善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育人工作的实际针对性

当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群体需求和个人思想行为日益呈现多样化。在此情势下,“保稳定”、防御型、高压式的工作机制只能是暂时的应急措施,难以解决实质问题。必须着眼长远,改进和完善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一要突出文化育人的作用,通过培育大学文化促进育人。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增强文化育人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大学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大学作为教育人、引导人、提升人、发展人的重要力量,人文精神的培育较之知识的传播,更具有终极意义。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的社会影响力、辐射力、作用力远远超过其他社会组织,尤其应将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作为教育的第一要义,将培养既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敢于担当人类社会发展使命的合格人才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此,应充分挖掘文化育人的内涵,积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以更好地教育人、影响人、培养人、发展人。

二要继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凸显其解决思想问题的精神支柱作用。要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号召,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效用。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使其既体现传统优势,又在新环境下彰显活力。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当前大学生复杂的思想问题。在精通树立典型、宣传鼓动、后进帮扶、一对一谈心等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同时;还要开拓互联网工作新领域,大力运用博客、微博等新的教育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气息。

三要加快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建设步伐,切实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机制,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减少因实际问题摩擦引发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冲击;有利于避免学生工作人员过多陷入事务性工作中,从而疏忽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完善学生思想变化的跟踪反馈机制,对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能给以及时解决和疏通。

4.形成以专为主、全员参与的工作合力,提高育人工作的整体战斗力

当前,高校育人工作领域和内容不断更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帮扶、奖励与处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网络管理、健康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尽在其中。面对如此繁多的工作任务,必须积极构建“集中领导、多方联动、全员参与、统一协调”的育人工作体系,形成育人工作合力。

一要建设一支更加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使其担负好育人工作的主体职责。专职学生工作者是育人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更是育人工作效果优劣的直接责任者。专职学生工作者应加强自身建设,在做好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要致力于学生工作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中,树立形象,提升素质,锻炼队伍。

二要整合各部门(单位)的育人功能,使其在全员育人中发挥积极作用。要进一步研究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鼓励、支持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部门和广大师生员工,一同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要根据各部门、单位的实际工作职能,探寻其发挥育人功能的切入点、着力点,并立足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统一协调,系统整合,实现育人效果的最优化。并使广大师生通过参与育人工作,激发事业潜力,彰显生命价值。

三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和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使其成为育人工作的有效承载者。学生既是我们开展育人工作的客体,同时也是实施育人工作的主体。做好育人工作,离不开学生干部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学生社团组织的大力参与。要努力建设让学生信服、在学生中间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他们,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大学精神,培育优良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带动更多的学生共同成长进步。大力增强社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开拓社团活动新领域,扩大社团活动人员覆盖范围,使其成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大学生成长进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舞台。

责任编辑 张小莉

G41

A

1672-2426(2012)07-0091-03

申林(1960-),男,山东日照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育人思想服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想与“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