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影响因子分析*

2012-12-22 06:28:22陈书毅赵胜国兰顺领
菏泽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皖江城镇居民显著性

陈书毅,赵胜国,兰顺领

(1.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安徽六安 237158;2.巢湖学院体育系,安徽巢湖 238000)

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影响因子分析*

陈书毅1,赵胜国2,兰顺领2

(1.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安徽六安 237158;2.巢湖学院体育系,安徽巢湖 238000)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体育消费行为明显滞后,其主要影响因子是“体育消费设备”、“体育消费态度”、“体育经费”、“个人时间”和“体育服务经营”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上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如下:加强对体育消费者的引导,不断完善城镇体育场馆设施,注重改善体育消费环境,合理进行市场规划等.

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影响因子

引言

当前,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1].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新兴服务消费,对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地方经济等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镇居民的社会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文化生活结构重建等现象更加显著,导致城镇体育消费发展陷入“死寂平衡”和“富裕中的贫困”等困境,制约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功能.

皖江城市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国务院明确提出建设的六大城市群增长极之—,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2010年1月12日),并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承接的发展重点之一等[2].因此,研究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影响因子,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意识、体育消费行为和影响因素等.采用专家评判法和再测法分别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其中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的评价为非常合理和较合理的占89.6%,问卷信度系数R为0.86,均符合社会学的研究要求.

本研究采用多层分段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即依据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的行政区域划分标准,并根据地域特点,选取合肥、芜湖、安庆、滁州等4个地级市.其后,从各地级市随机抽取2个城镇,共抽得8个镇;再次,从所抽取的每个城镇中随机抽取2条街道,共抽得16条街道;最后在每个街道中随机抽取相应住户,共抽得500户居民.2011年3~5月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64份,回收率为92.8%,有效问卷443份,有效率95.47%.对调查问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走访了合肥、芜湖、安庆、滁州等市文体局有关领导和皖江城市带城镇体育健身休闲服务消费场所的管理人员,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

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强弱对其参与体育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居民对体育消费价值表示肯定.其中,37.2%的居民认为“体育消费是城镇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人的社会发展”的说法非常正确,48.5%的居民认为正确,只有14.3%的居民说不清.表明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不仅对体育消费的价值和功能予以肯定,而且在认识程度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反映出他们的体育观正在由生物体育观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和社会的“三维”体育观.可见,在我国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和经济快速发展下,城镇居民消费观念正朝着发展型、超前型和科学理智型等方向嬗变.

进一步调查统计表明,70.4%的城镇居民“愿意花钱参加体育活动”,仅有2.3%的居民“不愿意花钱参加体育活动”.这种思想意识的缘由,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人重生”的情绪,也有当前改革开放和竞争环境带来的观念更新.综上表明,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消费观念正在逐步改变,“花钱买健康”的社会意识已逐步形成,体育消费意识较强.

2.2 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以货币购买力表示的人均体育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直接反映了居民体育消费状况[3].

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2010年体育消费水平调查情况,见表1.跨入新世纪以来,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体育消费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精神愉悦于一体的社会文化消费现象,开始成为城镇居民衡量其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表1可见,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年体育消费小于等于50元的人数最多(占33.4%),大于1 000元的居民仅占9.8%.从表1还可以看出,多数城镇居民年体育消费水平在200元及以下.

表1 2010年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2.3 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类型

不同学者对体育消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本文将体育消费类型主要分为实物型、参与型和观赏型.

调查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很少经常性参与体育消费,相比较而言,实物型体育消费的居民比例较高,占所调查居民的44.2%,经常参与体育健身和体育项目培训的参与型体育消费的居民占11.6%;经常参与观赏型体育消费的居民占5.4%.也有部分居民从不参与这些方面的体育消费.

与其它兄弟省份城镇相比[4,5],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落差,体育消费行为明显滞后.

2.4 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影响因子分析

本研究将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较少参与体育消费的原因归纳为10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材料进行R型因子分析,因子的提取方法为主成分法.根据统计学原理,提取特征值大于1以上[6]的5个主因子,这5个主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占整个方差的73.769%.同时采取“Varimax法”进行因子旋转,除去每个主因子矩阵中小于0.5的载荷,得出各主因子的具体内容.根据各主因子中变量所具有的共同性,分别命名为体育消费设备、体育消费态度、体育服务经营、体育经费和个人时间.各影响因子对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状况,见表2.

表2 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影响因子构成

从表2可知,在影响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因子中,影响最大的是“体育消费设备”因子,其后分别是“体育消费态度”、“体育服务经营”、“体育经费”、“个人时间”等因子.另外,统计分析表明,各因子对不同人群体育消费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4.1 不同性别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因子

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居民为206人,占46.5%,女性居民为237人,占53.5%.在“体育消费态度”和“体育服务经营”因子的影响上,不同性别的居民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分别为:T=2.517,p=0.012;T= -2.103,p=0.028).相比较而言,男性居民更趋向于对当前体育消费市场服务不满意,而女性居民“体育消费态度”更消极些.究其原因,可能是男性居民对体育运动兴趣更大,更加追求消费服务条件和环境;女性居民由于受到自身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多数不太好动,而且承担了除工作之外的大部分家务.因此,在体育服务经营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引导女性居民关注体育消费信息,培养她们参与体育的兴趣.

2.4.2 不同年龄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因子

443名调查对象年龄分段如下:16~25岁(青年)86人,占19.4%;26~35岁(中青年)89人,占20.1%;36~45岁(中年)91人,占 20.5%;46~60岁(中老年)92人,占20.7%;大于60岁(老年)85人,占19.3%.研究表明,青年居民主要受“体育消费设备”、“体育服务经营”和“个人时间”3个因子的影响,尤其在“体育服务经营”和“个人时间”因子上,与其它年龄段居民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该年龄段的居民大多是在校求学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有关;同时,他们对时尚运动服饰和新颖运动项目的追求欲更强些,因此,对当前体育消费产品提供的现状不满足.

影响中青年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子是“体育消费设备”和“体育服务经营”,尤其前者与其它龄段居民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原因是该年龄段居民大多仍延续着青少年时期对体育运动和休闲服饰的钟爱,但所在城镇的体育活动场所紧缺,体育服务产品也不全面、不完善.

中年居民主要受“个人时间因子”、“体育消费设备”和“体育消费态度”3个因子的影响,且“个人时间因子”的影响最主要,并与其它年龄段居民呈显著性差异,表明这两个年龄段居民大多处于人生事业的黄金时期,同时家庭的负担和压力也最重,因此,在时间和精力上不能更多地参与体育消费活动.

影响中老年和大于老年居民体育消费的因子主要是“体育消费态度”和“体育经费因子”,并与其它年龄段居民存在显著差异性,该年龄段居民对体育消费信息关注较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保持健康、防治疾病,而对锻炼场所及其环境并没有很高的要求,这可能与这一代人的消费观念有直接的关系.

2.4.3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因子

在“体育消费设备”因子上,高中或中专、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居民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前者对当地的体育消费场所及消费内容不满意,从而影响他们对体育消费的参与,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对体育产品及体育消费场所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体育消费态度”因子上,伴随学历的提高对体育及体育消费信息的关注更积极,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居民与其它学历的居民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前者健身意识以及对体育关注的程度强于后者.

在“体育服务经营”因子上,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对周边体育消费场所的环境越不满,而且各文化程度的居民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文化程度较低居民的职业、收入水平等因素有关.伴随消费水平的升级,开支数目必然增多,由于文化程度较高居民的职业地位及经济收入较高,使他们逐步趋向于享受性和发展性的消费,因此,对消费环境及消费内容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

在“体育经费”因子上,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与其他学历的居民存在显著差异,前者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低学历居民在经济收入上可能较低;另一方面,在消费观念上需要引导,如老年居民中低学历者就较多.

在“个人时间”因子上,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居民认为对他们参与体育消费的影响更大,并且与其他学历居民呈显著性差异.而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居民大多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由于法定节假日的增加,闲暇时间也逐步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大多或退休或待业,时间因素已不是阻碍他们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2.4.4 不同收入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因子

443名城镇居民年收入水平如下:小于等于5 000元(最低收入人群)94人,占21.2%;5 001~10 000元(低收入人群)75人,占16.9%;10 001~30 000元(中等收入人群)112人,占25.3%;30 001~50 000元(高收入人群)91人,占 20.5%;大于50 000元(最高收入人群)71人,占16.0%.研究表明,在“体育消费设备”因子上,收入较高与收入较低的居民存在显著性差异,“中等收入人群”及其以上的居民认为,缺乏就近场馆和体育消费项目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在“体育消费态度”因子上,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较而言,伴随经济收入的增加,个体关注体育及体育消费信息的意识更加积极.

在“体育服务经营”因子上,“中等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与其他收入水平的居民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认为,当前市场服务体系及相关部门宣传不够,从而影响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这可能与这些居民收入较稳定、健身意识较强有关.

“低收入人群”认为,“体育经费”是影响他们体育消费行为的重要因子,并且与其他收入水平的居民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原因是这些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作为享受性的体育消费目前还不能作为消费的重点之一.

在“个人时间”因子上,“最低收入人群”和“最高收入人群”与其他收入水平的居民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这些居民余暇时间较少,这可能与他们的身份及当前从事的职业有关.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体育消费行为明显滞后.影响这一现状的因子主要是“体育消费设备”、“体育消费态度”、“体育经费因子”、“个人时间因子”和“体育服务经营”等因子,而且不同居民的影响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3.2 对策

加强对体育消费者的引导,促进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不断完善城镇体育场馆设施,努力实现体育消费全民化;注重改善体育消费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育消费需求,合理进行市场规划;努力构建群众性体育健身与休闲多元化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体育市场法治管理,解决体育相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20822/805136.html.2002 -07 -22.

[2]安徽省政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EB/OL]. http://www. ah. xinhuanet. com/zhuanti/wanjiangcsd/.2010 -02.

[3]李宗浩.体育经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赵胜国,邰崇禧,汪康乐.小康社会富裕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特征动态分析——以太湖周边苏州城镇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110 -113.

[5]赵胜国,邰崇禧,汪康乐,等.太湖区域苏州城镇中产阶层体育健身消费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8):34 -37.

[6]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Sports Consumes of Residents in Wanjiang City Zone

CHEN Shu-yi1,ZHAO Sheng-guo2,LAN Shun-ling2

(1.PE.Department of Liuan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Liuan Anhui 237158,China;
2.PE.Department of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China)

Adopt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questionnaire,the consuming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of sports in Wanjiang City Zone has been studying.Result is indicated:town dwell sports consumption consciousness of Wanjiang City Zone is stronger,but sports consumption behavior is obvious lag,the main impact factor is"sports consumer devices,""sports consumer attitude","sports funding","personal time"and"sports service business",etc.,for different groups of influence on each factor varying degrees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Based on this,it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s follows:to strengthen sports consumer guide,and constantly to improve the urban sports facilities,to pay attention to improve sports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nd reasonably to make a market planning etc.

Wanjiang City Zone;residents of towns;sports consumes;influencing factor

G80-05

A

1673-2103(2012)02-0083-05

2011-12-19

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2012210;ASS2010213)

陈书毅(1965-),男,安徽六安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

猜你喜欢
皖江城镇居民显著性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26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新四军对皖江地区会道门及帮会的统战工作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小鲟”过皖江
中国三峡(2016年5期)2017-01-15 13:58:48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知识产权(2016年8期)2016-12-01 07:01:32
基于三圈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2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