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晋,龚新蜀
〔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这一概念是在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因此有学者认为外贸增长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一样,可以分为规模速度型和质量效益型。冯德连认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1]闻潜提出外贸增长方式寓于经济增长方式之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自然也包括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要优先于经济增长方式。[2]鲁建华认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基本取向是从以数量增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转变,变“制造”为“创造”;[3]李青认为外贸增长方式是指推动外贸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4]隆国强认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主要是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并将外贸增长方式分为数量型和质量型,以及粗放型和效益型。[5]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本文认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指从传统的依靠低附加值产品数量和价格优势的出口增长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出口增长方式转变。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将外贸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且产出水平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投入物(包括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增长率,二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根据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外贸产出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小,可以把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粗略地划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如果主要依靠大量投入的积累来提高外贸增长水平就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外贸增长水平,则是集约型增长方式。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所能导致的生产增加。用产出增长率扣除资本和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后有一个“余值”,这个“余值”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意义在于它代表了技术进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一种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和集约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公式推导如下:
对公式(1) 求全微分可得索洛增长速度方程:
其中α 和β 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α+β =1。令分别表示总量产出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投入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则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公式为:
本文选取外贸出口的资本投入(K) 和劳动投入(L) 作为自变量,出口贸易额(Y) 作为因变量。在数据选取上,采用新疆统计年鉴1991-2011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单位采用人民币(统计年鉴上的出口数据以美元表示,用各年份的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汇率中间价将其换算成人民币) 。同时,鉴于外贸企业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数据在现有的统计资料中难以收集,本文用新疆外贸出口总值占GDP 的比例乘以全社会投入(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及固定投资总额) 来代替出口部门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这样分析的基本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度。对实际外贸出口总值、资本、劳动分别进行自然对数变换以消除异方差现象。本文采用Eview5.0软件进行分析。
(1) 模型的建立
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和索洛余值法,借鉴洪银新、沈坤荣和何旭强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一书中分析经济增长源泉构建的计量经济模型,[6]本文将总量生产函数扩展为一个外贸出口增长函数的估计方程,从而对外贸增长进行综合分析。
假设外贸出口增长函数为:Y=A·F(K,L,t)
(1) 式可以表示为:Yt=At·Kα·Lβ·eu
对公式(2) 取对数,得到:
假定公式(4) 为出口增长函数的估计方程,其中,Y 代表新疆外贸出口总值,K 为外贸企业资本投入,L 为外贸企业劳动投入,A 是技术水平,t 为时间,α 是外贸资本投入对出口的产出弹性,β 是外贸劳动投入对出口的产出弹性,eu为误差项。
(2) 协整分析
单位根检验。在模型中,lnY、lnK、lnL 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变动方向较为一致。从表1 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因此,可推断新疆外贸出口与资本投入、劳动力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表1 lnY 、lnK 和lnL 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应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估计和检验的前提条件是所探讨的相关变量必须符合平稳性特点,否则就会产生伪回归现象,因此首先须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各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 检验(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对数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而对数序列的一阶差分在1%显著水平上都是平稳的,即各变量均为同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表2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协整检验。在对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后,得出每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再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DW=1.164483 <du,说明模型存在自相关,消除一阶自相关后再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DW =1.693042 >du,可消除自相关。同时,模型的F 统计量和变量的T 统计值大于临界值,说明模型和变量都是显著的=0.99782 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新疆对外贸易增长函数最终的计量模型为:
DW=1.693042 F=3324.395
保留残差并检验残差的平稳性,由表3 可知,残差序列都是零阶单整的,并通过5%的显著水平,即为平稳的。因此可以认为,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外贸出口增长与资本、劳动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根据此模型可以大致确认新疆劳动和资本对出口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和0.3。
表3 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借助前文新疆外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公式GA=GY-(αGK +βGL) 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并根据模型中要素产出弹性估计的回归结果α =0.708441,β=0.294201,可以分别计算出外贸资本投入增长率(GK) 、外贸劳动投入增长率(GL) 和外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GA) ,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外贸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新疆外贸增长的贡献率(用EK、EL、EA 分别表示资本投入增加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劳动投入增加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份额,EK = αGK/GY,EL = βGL/GY,EA =GA/GY) 。计算出的具体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新疆外贸出口增长的要素贡献率 单位:%
在运用全要素生产率对新疆外贸增长方式进行分析时,本文借鉴周振华按EA 大小来确定经济增长方式的方法来衡量外贸增长方式的集约化水平:当0 <EA <25% 时为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当25% <EA <50%时为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阶段,当EA >50%时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当EA 接近100%时则是高度集约型增长方式。
图1 1990-2010年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对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EA) 单位:%
表5 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份额(阶段平均值) 单位:%
首先,从传统要素上看:一方面根据上述回归模型的结果可知,近二十年来新疆外贸出口的增长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呈现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增加能带动新疆外贸出口的增长。其中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708441,说明新疆外贸增长依赖资本要素拉动的特征较为明显。另一方面,从表4 可知,在新疆外贸出口增长的要素贡献率上,资本要素投入对新疆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年均贡献率达到76.48%,远高于13.72%的劳动要素投入贡献率,成为新疆外贸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因此,新疆外贸的增长主要是依靠传统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实现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
其次,从图1 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变动轨迹来看,1990-20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对新疆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呈现波动态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动的幅度逐渐变小。排除个别年份的异常数据,总体来说,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小,仅为10.11%,远低于25%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标准,说明新疆外贸增长方式仍然处于以粗放型增长为主的阶段。
从新疆外贸的发展时期来看,如表5 所示,新疆从1990年到2010年经历了“八五”到“十一五”四个时期。其间年均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波动幅度较大,“八五”、“十五”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份额较低,分别为4.083%和6.476%;“九五”、“十一五”时期稍高,分别为12.01% 和17.89%。在新疆外贸发展的具体时期上,1990-1993年间,EA 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负增长,这归因于新疆作为地处边缘的内陆地区,外贸体制改革刚开始起步以及周边的国际形势不稳定对出口产生消极作用;从2001年至今,由于新疆对外贸易口岸不断增加和口岸自身功能日渐完善,新疆加快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步伐,中央及各省市援疆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波动逐渐变小。“十一五”时期,波动幅度进一步收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呈逐渐提高态势,2010年达到42.33%。根据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变动轨迹判断,“十一五”以来,新疆外贸增长方式开始朝集约型方向转变。
最后,依表5 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与外贸出口增长率两者变化方向可知,全要素生产率与外贸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新疆外贸出口增长率提高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反而下降。这主要归因于两方面:一方面,新疆自身的科技水平低,人力资源储备薄弱,贸易方式落后,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对外贸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另一方面,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内地省份经陆路出口的主要通道,新疆外贸出口增长受周边经济环境的影响要大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此抵消了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带来的积极作用。
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对新疆外贸增长中各要素投入的贡献率进行测量,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说明,新疆外贸增长主要依靠传统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其中资本要素的投入对新疆外贸增长的贡献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第二,在“八五”至“十一五”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的进步) 对新疆外贸的年均贡献率均小于25%,对新疆外贸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小,新疆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方式为主。如果继续依靠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来推动新疆外贸的增长,新疆外贸将面临增长瓶颈,并对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第三,“十一五”期间,新疆外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外贸增长中集约化的成分越来越大,新疆外贸的增长方式开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我们提出加快新疆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几点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工贸联合,形成由一批龙头外贸企业带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出口格局,提高拥有自主品牌的地产工业品向周边国家出口的比重,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出口品牌培育体系,对名牌出口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提供融资、信贷和保险的便利。通过亚欧博览会和喀交会等对外交流平台,对新疆特色产品、地方名牌产品进行大力宣传,扩大新疆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企业逐渐从依靠价格取胜向依靠商品质量和品牌取胜转变,促进新疆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情况,实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优势,并在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尤其要支持新疆本土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加大对R&D 的投入,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同时采取税收减半、简化项目审批手续等措施,吸引内地的高新技术企业进疆投资,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将新疆的优势资源产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促进新疆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培育扶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政府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信息、咨询等服务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引导风险基金、投资公司和银行信贷等投融资方式支持新疆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发展,为新疆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支撑。
[1]冯德连.推进外贸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1995(10).
[2]鲁建华.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06-03-27.
[3]闻潜.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J].经济经纬,2005(3).
[4]李青.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经济学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7(2).
[5]隆国强.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从何着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1-24.
[6]洪银新,沈坤荣,何旭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