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测量与评价

2012-12-22 00:48:14刘省贵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郑州市变量因子

刘省贵

〔中州大学 农村发展问题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450044〕

一、郑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指标选择

当今任何区域的发展必须是一种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基础之上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突出发展的可持续性,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1]对某一区域发展状况的评价往往可以通过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量反映出来,重点是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来评价。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描述、评价地区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是综合评价地区可持续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从两个层面对某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分析评价,一是通过对每个单项指标的分析,得出单项指标的变动发展情况;二是运用一定的指标综合方法,计算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从而在总体上分析评价某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状况,找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参考。

由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的大系统,包含的因子很多,影响其评价的相关因素也很多,因此在指标选择和数据筛选方面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本文在认真分析郑州市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经济发展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郑州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此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

本文借鉴笪春年的《城市生态化程度研究——以淮南市为例》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选取了约24个指标,然后再对选取的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讨论,[3]最终,确定了由18 个指标构成的郑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分为三个部分:综合指标是可持续发展指标(SI) ,一级指标包括三个部分,经济发展指标(X) 、资源环境指标(Y) 和社会发展指标(Z) 。二级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指标(X) :人均GDP(X1) 、人均财政收入(X2)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X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4) 、单位GDP 能耗(X5) 、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占GDP 比重(X6) ;资源环境指标(Y)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Y1)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Y2)、“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当年GDP 的比重(Y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Y4) 、人均耕地面积(Y5) 、人均公共绿地(Y6) ; 社会发展指标(Z) :人均道路面积(Z1)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Z2) 、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Z3) 、万人在校大学生数(Z4) 、教育经费占GDP 比重(Z5) 、失业率(Z6) 。

主要数据来源有: 《郑州统计年鉴(2002-2010) 》、《河南统计年鉴(2002-2010)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2-2010) 》、《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0) 》等。

二、郑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指数计算

1.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

目前国内外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根据指标权重计算的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赋权法,该方法多是采用综合咨询评分的定性方法;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郑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用少数几个潜在指标(因子) 的线形组合,来表示实际存在的多个指标。因子分析常常有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1) 确认待分析的原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2) 构造因子变量。(3)利用旋转方法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4) 计算因子变量得分。

2.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

(1) 数据处理

下面我们依据因子分析法的相关步骤来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且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鉴于样本数据较少而指标数量较多的情况,因子分析可能会使原始矩阵不是正定矩阵,因此,我们把郑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分解,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反映郑州市可持续发展情况,所有数据运算通过SPSS15.0和EXCEL2003 完成,原始数据及部分处理结果省略。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结果见表1。

表1 标准化后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标

判断因子分析的适用性和共同度。KMO 统计量为0.677 <0.7,说明各变量信息重叠程度不是特别高,做出的因子分析模型有可能不是很完善,但还是值得尝试的。而由Bartlett 检验可知,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故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变量共同度表示各变量中所含原始信息能被提取出的公因子所表示的程度,共同度都在85%以上,即提取的公因子对各变量的解释能力是很强的。

计算总方差解释表并确定公因子个数。表2 第6 列为两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1.109%,33.279%,其累积贡献率已达到94.388%,而第9 列则是旋转后三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8.147%,36.242%,其累积贡献率也达到94.388%,这是两个因子描述的总方差占原有变量的总方差的比例,可见,提取了两个公共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但究竟是用旋转后的公共因子还是旋转前的因子,需要在下一步判定。

表2 总方差解释表

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给公因子命名。从表3 可知,第一个公共因子中载荷较大的有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均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等,这包含了大部分信息,因子可以命名为强度指标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中载荷较大的有教育经费占GDP 比例、失业率,可以命名为教育因子。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表4 所示的是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据此可以直接写出各公因子的表达式:

F1= 0.258ZZ1+ 0.230ZZ2+ 0.299ZZ3+0.289ZZ4+0.071ZZ5-0.10ZZ6

F2= 0.069ZZ1+ 0.112ZZ2- 0.222ZZ3-0.036ZZ4-0.466ZZ5+0.437ZZ6

表4 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

综合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由各因子的线性组合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函数: F =从而可以得到2001-2009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见表5) 。运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得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见表6、表7) 。

表5 社会发展综合得分

表6 经济发展综合得分

表7 资源环境综合得分

(2) 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

根据上述计算,三个子系统综合得分详见表8。

表8 郑州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

以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的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分为变量,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郑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用SPSS 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见表8。

对郑州市三个子系统9 个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后,选出1 个主成分,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89.741,超过85%。因此,郑州市各年综合评价值即为FAC1_1 的值。结果列入表8 中倒数第二列。

三、郑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结果

从表8 的计算结果来看,2001年到2009年,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与环境资源发展指数基本上保持上升趋势,表明郑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基本上呈现改善趋势,这与近几年郑州市在人口和环境资源改善上所采取的措施是分不开的。在三个一级指标中,经济发展变动幅度最大,其次是社会发展,最后是资源环境。在2001-2009年,郑州市经济发展一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而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其中社会发展指数2006年达到最大值,资源环境2008年达到最大值,并且资源环境指标在9年时间内有6年的数据都是负值,显示郑州市资源环境状况不佳,这说明郑州市发展稳定性较差,发展后劲有待改善,需要采取适当措施稳步推进,避免大起大落。

表8 计算出了郑州市各年份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从时间序列的结果可见,郑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转折点在2008年,呈现在曲折中前进的运动态势。这样的发展态势与郑州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不稳定有很大关系,其中受资源环境的拖累是最大的。这同时也说明,整个系统的发展情况主要还是依赖于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而生态环境子系统目前对其的影响也不小,因此要注意环境资源的改善对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从上面对郑州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评价来看,总体上郑州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三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是逐渐提高的,郑州市可持续发展整体趋势正逐步向更高水平迈进; 但子系统的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考察部分原始数据,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重经济、轻社会、轻生态的现象。对此,我们有必要找出制约郑州市发展的障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郑州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黄朝永,顾朝林,甄峰.江苏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经济地理,2000(9).

[2]张彤军.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8.

[3]笪春年.城市生态化程度研究——以淮南市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郑州市变量因子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中等数学(2020年1期)2020-08-24 07:57:42
郑州市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中国工运(2019年9期)2019-11-14 06:49:56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