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问题研究

2012-12-22 00:48张平安宿金勇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布局办学设置

张平安,宿金勇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450045〕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省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和布局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分析研究我省普通高校布局结构的现状及问题,科学谋划今后我省院校设置、布局调整的发展规划,对于深化我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普通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

1.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

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伴随国家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省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1年底,我省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108 所(不含独立学院),其中独立设置的本科高等学校38 所,高职高专院校70 所。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达56.43 万人,其中本科招生人数达到24.36万人,专科招生人数达到32.07 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45.67 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达到68.72 万人,专科在校生达到76.95 万人。普通高招录取率为72%,首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省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

1999年以来,我省按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积极适应国家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在18 个省辖市均设置了普通高等学校(详见表1),甚至个别县(市)也设置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极大的优化了我省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经过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周边省辖市为支撑,辐射全省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结构,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1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统计表

3.普通高校的类别结构

1999年以来,我省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单一学科专业院校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系及结构,组建了一批新的综合性和多科性高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在我省独立设置的38 所本科高校中,有综合类院校2所,师范类院校12 所,理工类院校15 所,财经类院校3 所,医学类院校2 所,农学类院校2 所,政法类院校1 所,其它类院校1 所,另有高职高专院校70所。(详见表2)

表2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类统计表

4.普通高校隶属关系和举办主体结构

1999年以来,原有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已全部下放到河南省,在84 所公办学校中省辖市管高校达到28 所,占33.33%,省(含厅局)管高校为56 所,占66.67%。在管理体制上基本形成了省级人民政府和省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并以省政府统筹协调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我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中,民办高等教育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我省民办普通高校达到24 所,占河南省普通高校数的22.22%,实现了高等教育举办主体多元化和投资主体社会化。

二、普通高等学校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

1.普通高等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同经济社会承载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同时作为一项人、财、物投入巨大的事业,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十分为密切。高等学校可以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求经济社会提供相应的支撑能力。一般说来,区域经济实力越雄厚,办学能力就越强,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也就越好。纵观我省,凡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高等教育也相对发达。影响高等学校布局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变动和城镇化进程。以现代化工、冶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工业发展,引发了高等教育布局、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改革与调整。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伴而行的是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建设意味着各种新的生产要素的集聚,特别是各新兴经济带中一批新兴中心城市或城区的涌现,会对高等学校布局产生积极影响。高等学校布局调整应充分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并力求找出三者之间的契合点。

2.高等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同人口数量、民众需求相结合

人口数量多,适龄入学人口就多,办学规模也必然相应扩大,高等学校布点也会相应的增多,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九年义务教育乃至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扩大高等教育供给,满足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诉求,应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以及高等学校布点的重要指导思想。

3.高等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由于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地理位置、人文传统的不同,加上受政治的影响,高等学校布局中的集中与分散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两种倾向。高等学校布局中的集中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集中部局在大中城市;二是集中布局在大学城。因为高校的设立与发展须尽可能地利用公用设施,节约校园建设投资费用,同时也便于教育、科研和生产相结合,以及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高等学校布局中的分散倾向主要是由学校自身发展和某一区域内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所决定。在我省,许多高校经历了由中专、大专升格到本科教育的发展过程,这类高校一般分散在各个省辖市。另外,某一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人文优势也带来高校布局的分散性。如在国家大型拖拉机生产基地洛阳设置了河南科技大学(原洛阳农机学院),在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焦作设置了河南理工大学(原焦作矿业学院),在中国钧瓷之乡许昌禹州市设置了许昌陶瓷职业学院等。高等学校的布局,无论是集中,还是分散,都必须把握有度。集中,不能一窝蜂似地高密度集聚,那样会超出城市的承载能力,必须集中有度。分散,也只能是相对分散。我国高校布局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高校的分散布局,一般只宜布局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心城市,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宜分散在县一级的区域。

4.高等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坚持层次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高等学校的层次并不是好、中、差之分,而是指各高等学校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在各自的层次上集聚自己的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高校的层次,一般分为综合性大学、多科型学院和应用性高职高专院校,其层次结构应为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高校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办学方向的多样性,专业设置的多样性,培养人才的多样性,办学特色的多样性。在高校布局中应对办学层次及其多样性予以统筹考虑、整体优化,使不同层次的高校在满足经济需求、社会需求、个人需求等方面各有侧重。

三、我省高等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

1999年以来,我省高等学校布局在区域结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项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但是,纵观我省高等学校布局的现状,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建设人才高地、科研高地、服务高地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有以下问题。

1.高水平大学建设滞后,数量严重不足

河南作为近1 亿人口的人口大省和经济总量全国第五的经济大省,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985 工程大学也是空白,仅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工程大学。难以满足我省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广大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要求。

2.高等学校的层次结构不合理

在我省设置的108 所普通高等学校中,高职高专院校达70 所,占高等学校数量的64.82%,而本科院校仅有38 所,仅占高等学校数量的35.18%。这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也难以满足我省广大考生接受本科教育的强烈要求。

3.本科高等学校的类型结构不协调

在我省设置的38 所本科普通高等学校中,师范类院校和理工科院校为12 所和15 所,分别占普通本科院校数量的31.58%和39.47%。而财经类院校仅有3 所,占7.9%,科类结构严重失调。科类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难以适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类人才的强烈需求,导致各类学校不顾自身定位纷纷开办财经类专业,培养了一批难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质量不高的财经类人才。

4.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省设置的108 所普通高等学校中,省会郑州市有48 所,其中本科院校16 所,高职高专院校32所,分别占本科院校的42.11%和高职高专院校的45.71%,拥有高校数量均不足相应层次院校的50%。省会普通高校的集中度不够,这与省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同时与周边省会城市普通本科高校设置数量相比,设置在郑州的普通本科高校无论是数量还是比例均有较大差距。(详见表3)

表3 河南省周边省会城市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情况表

郑州市的经济总量已超过西安、济南、石家庄、太原等周边省会城市,但高等学校的集中度还略显滞后。与只有3000 多万人口的陕西省省会西安相比,西安有“985”大学3 所、“211”大学8 所,而河南省只有1 所“211”大学。应该认识到,高等教育资源既是消费力,也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大力提升高校质量、层次是当务之急。

5.高等学校的功能定位不清,特色不突出,存在趋同现象

长期以来,由于政策调控不到位和各个高校自身定位不清,我省高校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办学规模扩张的“大而全”现象。一是有些高校脱离自身办学条件,盲目扩大办学规模,造成办学资源全面紧张,特别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办学基础设施跟不上教学需要,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不顾实际情况,追求学科专业齐全,盲目增设新学科、新专业,导致千校一面的现象出现。

四、优化我省普通高校布局结构的思考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必须在引导我省高校分类办学和合理定位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我省院校设置与布局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总体上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并适当进行政策的调整。

1.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校设置和布局调整的中长期规划

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广泛听取教育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制定高校设置与布局调整规划及其实施方案。要根据我省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的实际,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高等教育重心。加快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要根据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势,优化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各行各业的人才需要。尤其是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在规划中予以重点考虑。对于为现代农业、现代商贸物流业等产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院校的设置和升格,也要予以重点支持。要明确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的职责、任务、招生层次和招生规模,各类型的高校在一定条件下不得任意变更,防止相互攀比、无序竞争,由此促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合理分工和特色发展,有效地发挥高等教育规划的调控作用。

2.进一步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包括区域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

一是针对我省省会城市郑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设置数量少和比例低的现实,有计划的在省会城市布局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以适应郑州作为中原崛起的龙头地位。二是面对我省本科院校数量少,本专科招生比例与全国相比倒挂的局面(全国本专科招生比例为5.4∶4.6,我省本专科招生比例为4.3∶5.7)。积极争取国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优惠政策,加快本科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的步伐。三是根据我省普通本科院校科类设置不合理的状况,在本科院校布局设置过程中,加大财经类院校和农业类院校设置的力度,进一步优化我省普通高等学校的科类结构,更好的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3.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防止高校角色错位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不少高等学校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高校对自身的认识不足,特色定位不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管理缺乏合理分工和统筹协调,致使一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角色错位,这就需要进行政策调整与制度创新。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各高等学校准确定位,要区分研究型院校、教学研究型院校、教学型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院校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对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逐步摒弃整齐划一的行事模式。运用法规、政策、规划、拨款、评估等手段,对高等学校进行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并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提供资格认证、水平评估、质量监控、信息指导等各种服务,提高高等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通过加强和改善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职能,建立起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市场配置教育资源与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

4.努力搞好高校资源配置,实行重点建设与和谐发展相结合

办学资源配置的规则及导向是引导高校准确定位和分类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解决市场失灵和促进资源公平配置两个基本方面,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府作为办学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应当加强对高校办学资源配置规则的制度设计,为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校提供公平的办学资源配置规则,引导高校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分类发展、办出特色。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我省成功实现了由经济落后省份向全国重要经济大省、由温饱不足的省份向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由传统农业省份向新兴工业大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省内外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要求。为此,我省要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加快本科院校设置的力度。努力提高质量,办出特色,逐步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新体系,为中原经区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科技、智力和人才支撑。

[1]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M].2011.

[2]赵庆年.多维视域中的区域高等教育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08(6).

[3]侯龙龙,薛澜.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6).

[4]严晓凤.我国高校布局结构的优化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布局办学设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