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与伦理道德建设

2012-12-21 21:12刘在华刘凤艳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道德建设

刘在华 刘凤艳

(1.中共延边州委党校,吉林 延边 133000;2.中共辽阳县委党校,辽宁 辽阳 111202)

社会发展与伦理道德建设

刘在华1刘凤艳2

(1.中共延边州委党校,吉林 延边 133000;2.中共辽阳县委党校,辽宁 辽阳 111202)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伦理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国际国内的教训一再证明,伦理道德败坏了,一定会反过来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

社会发展;伦理道德;科学发展

一、社会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二是横向,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一个社会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过程。

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既有自我的要求,又受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社会成为真正的理性社会,就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规范。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伦理道德主要包括:品德与自律、诚信与德行,以及民事行为与法律规范。在一般的意义上说,伦理道德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也就是说伦理道德是用善良与丑恶、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鄙、光荣与耻辱等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展”可谓是一个十分熟悉的词汇,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深入人心的主流理念。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生产力发展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的物质力量。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也有紧密的关系,因为环境资源是支撑社会和人全面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果生态环境遭到被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就会给社会和人类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

长期以来,我们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在实践中奉行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这种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最根本特征就是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偏重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把发展绝对化、理想化、浪漫化。认为只要发展、建设,只要烟筒在冒烟,机器在飞转,人们在流汗,这就是好的。在传统的发展观看来,只要有发展,总比没有发展好,只要发展的快,总比发展慢的好。而发展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在这样一种发展理念的支配下,人们只是关心和追求发展得更多更快更强这一类问题。而对又好又快发展,则不在人们的考察视野之列。受这种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在实践中,人们可以不择手段的去搞建设求发展。就是说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追求人的发展,以牺牲人的长远利益来实现人的眼前的发展,以损害人的精神追求来实现人的物质发展等等。

因此,社会发展需要道德规范来调节。在建设发展活动中,哪些活动是善的,是应该的,哪些是恶的不应该的,如何进行判断,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给出判断。如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分析,在一些地方的发展活动是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如出现了鱼虾绝迹,草木不生,山枯水臭,甚至出现了癌症村这样严重的后果。这样的建设发展活动从伦理道德角度分析当然是不可接受的,是需要予以谴责和制止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和活动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规范要求的,特别是不符合生态伦理道德的要求。可见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伦理道德的支撑和规范,如果发展离开伦理道德的评价和规范,就说不清哪些发展活动是善的,是应该的,哪些发展活动是恶的,是不应该的。

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

温家宝总理2011年4月中旬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我们当今存在的发展问题。主要有这样一些,如生态环境问题。应该说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是相当重视的。20世纪80年代,国家就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特别是2004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频频发起环境风暴。一批不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包括中央级大企业都上了环保总局的黑名单。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建立在高消耗、重污染的这样一种传统发展模式基础上的,而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这样一种做法没有改变,于是就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状况是每况愈下。江河湖海遭到大范围污染。近岸海域污染非常严重。

当今中国最深刻的危机,在于精神社会文化领域的危机,在于日益深重的三信问题即诚信问题、信仰问题、信心问题。这几十年确实是一个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物质生活不断改善,人们的自由活动空间也在增大的一个时代,但是至少从表面上看,国人似乎找不到信仰,道德似乎在堕落,官德丧失,风德淡漠,人格缺陷,人们的心理越来越焦虑,迷茫,甚至不乏愤怒,人与人的关系,官民关系,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甚至敌对,商人之间的互相欺骗。人和物的距离近了,人和人的距离远了,环顾四周,我们发现人对物的亲近和热情程度超过对人的关心和友爱。今天道德不仅在滑坡,更为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得了道德冷漠症,道德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道德言语更多的是停留人们口头上的一种体面的表达,道德的崇高性沦为笑柄,可怕的是这不仅表现在年轻人中,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整个社会之中,当有人为荣誉而战的时候,有人会说荣誉是一堆废纸,只有老鼠才会啃它,当有人为责任而受累的时候,有人会说他是一个十足的不会享受生活的傻瓜,当有人因同情而资助他人的时候,有人会说这是一个有钱没处花的孤独者。

关于诚信,简单的理解,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品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诚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守信义,讲信用而闻名于世,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一古训,作为中华民族的人生哲学,流传了二千多年,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到今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诚信似乎在整个社会领域大面积的淡化甚至湮灭。近年来,许多行业职业伦理的丧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部分领导干部遗忘了服务人民的本职,忙着权力的寻租与兑现,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14万多人,挽回经济损失84亿多元;食品药品业的底线被一次又一次冲破;娱乐圈充斥着纷乱的情色交易。官场上的虚伪作秀,商场上的坑蒙拐骗,社会上的互不信任,学术上的急功近利。一些企业和商人诚信缺失,是因为他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众人皆知的道理,却成为需要下大力气努力实现的目标:如某地在出台治理教育“三乱”中,有“八个严禁”。“严禁奸污猥亵女生”竟然是其中之一;有的单位,曾以红头文件的形式通知“严禁用公款打麻将”;某单位为整顿行风将“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辆”作为“三条禁令”之一。诚信的失落像瘟疫一样吞噬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以及人们对社会的信心,像毒瘤一样侵袭着社会的肌体。信誉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基,人之失信祸在自身,社会无信人人自危,政府失信权威不力、管理失序。所以在今天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进程中,我们热切地期盼着诚信的回归。与失信相伴随的是人们信仰的缺失。

关于信仰,信仰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政治信仰、国家或民族的信仰,道德信仰。而政治信仰的迷失化,国家或民族信仰的空泛化和道德信仰的极端自私化,说明这样一个事实,财富在增长,信仰在失落。信仰是人们生活的定准星,是为人处事的底盘,失去了信仰,生活就会纯粹变成功利场,人生就会失去方向,人就会成为精神空虚的经济人,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没有信仰的人就是一个什么都不信的人,少数官员贪污腐败,是因为他们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滑坡,而这是最致命的滑坡。而一个精神上什么都不信的人,就只有相信感官上的欲望了,金钱、肉欲名利因此成了人们疯狂追逐的对象,只要我家有火炉,哪管室外天地冻,人们只能信奉这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生活信条,于是做什么事都不需要守规矩,不再需要负责任,不再需要畏惧,而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怕的时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有人曾这样说过现在中国人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乏自信心,这句话显然言过其实了,但是也多少说明了当今中国人信心失落的事实。

关于信心,简单地说,信心是一种人们精神上的关于实践行动的执著力、追求力,人在从事任何活动之前,特别是一项重大活动之前,都会表现出一种渴望成功,力求达到目的这样一种积极的饱满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一般表现为人的信心,信心属于精神范畴,但它是人们取得成功的精神保障,没有信心人们就如同失去动力的扁舟,任由外力的摆布,随波逐流,或者如同一群没有凝聚力、向心力、上进心的只受人的心理本能欲望驱使的乌合之众,没有信心人们就会以一种灰色的甚至灰暗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个社会,看待我们民族的未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会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虚度时光,游戏人生,如果一个人对国家或民族没有信心,就会愤世嫉俗,滋生厌世恨世之情。缺乏对国家对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就当前的中国来说,由于社会不公的加剧,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等原因,特别是对那些平凡人来说,由于他们生存异常艰辛,他们身处底层,进入更高层次或者过着相对体面的生活的难度加大,他们的弱势地位有被凝固化甚至世袭化的倾向,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对国家对社会也对自身的善心和自信心,那么信心的失落必然导致信仰的淡化和诚信的泯灭,这个时候,人们更多的是受眼前功利的驱使,而沦为了一种只追求眼前功利的没有社会责任感的经济动物和只满足感官刺激的两足禽兽。如在广州市一些市民相信八卦镜、红布这些东西能辟邪纷纷挂镜子挂红布,有一个市民竟然将红旗倒挂在自家阳台时间长达近一年之久;如黑窝点工人带着防毒面罩生产豆芽;小悦悦事件、三鹿事件、“皮革奶”问题、染色馒头、苏丹红、瘦肉精、“健美猪”“化妆猪”以及山西的黑煤窑、安徽和新疆的现代“包身工”,老人倒了不敢扶、见死不救、救人者东西被偷……在我们这个具有数千年“守望相助”人文底蕴的国度中,道德的沦丧和人心的冷漠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

国际国内的教训一再证明,伦理道德败坏了,一定会反过来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三鹿奶粉”事件,不仅彻底毁掉了一个著名的企业,而且伤害了全行业,伤害了相关地区,甚至伤害了国家形象。这样的教训,可以促使人们进一步认清新形势下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日益严重的发展问题或者是发展中的高代价现象,我们要对发展本身进行探究和反思。要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发展本身并不是天然合理的,发展绝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要、为谁而要的问题。我们要对发展活动,发展实践,进行应有的评价和限制,特别要对它进行伦理道德上的限制。要将伦理价值观引入到发展观之中。在发展伦理学看来。人们能够做到,并不是应该做的。发展的现实性并不等于它的天然合理性。发展还要考虑他的价值追求和应有的伦理规范。经济上去了,道德滑坡了;国力大增了,人心涣散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作风腐败了;财富充裕了,精神萎靡了;物质满足了,信仰丢失了……所有这些,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是国家强盛的标志。

党的十六届五种全会提出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的理念,所谓科学发展,简单地说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既追求增长,又关注代价的抑制和克服的一种低代价的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缓解和克服一系列发展问题,就必须要对发展行为和发展实践进行严格的约束和规范,其中也包括对伦理道德上的约束和规范,要将伦理道德引入到人的发展实践中,使人们明白哪些行为是应该的,哪些行为是不应该的,从发展伦理的角度去分析,人的发展实践必须要有一种伦理精神对它进行范导。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些人认为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是‘细节问题’,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小题大做。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有害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他强调,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反腐倡廉抓源头的一个重点。他向全党和全社会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把思想道德的建设任务,提升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温家宝总理2011年4月中旬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

加强公民伦理道德教育,探索改进伦理道德教育的方式,拓宽伦理道德教育途径。同时积极探索行业、社区、单位、村镇开展伦理道德教育和伦理道德实践活动的有效方式。发挥国家公务人员的伦理道德示范作用。伦理道德建设离不开伦理道德示范的激励引导作用。国家公务人员的行政伦理状况和道德水准决定着全社会的伦理导向和道德水平。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培育全社会积极进步的伦理,首先强化“官德”建设是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应该从制定从政道德法律、严格从政道德标准、加大从政道德教育力度、建立人民群众对公务人员的道德评价机制和公务人员道德奖惩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带动全社会伦理精神培育和道德建设的进程。

责任编辑 张小莉

D08

A

1672-2426(2012)08-0093-04

刘在华(1958- ),男,吉林图们人,中共延边州委党校统战民族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统战理论。

刘凤艳(1975-),女,辽宁辽阳人,中共辽阳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道德建设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