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解网络执政能力内涵

2012-12-21 21:12滕明政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群众能力

滕明政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科学理解网络执政能力内涵

滕明政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网络执政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中国共产党娴熟运用网络平台,科学判断网络舆情,及时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破解群众难题,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积极发展电子党务等能力。

中国共产党;网络执政能力;内涵

网络执政能力作为一个崭新概念,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学者往往侧重于实证化地论证怎样加强党的网络执政能力,而对网络执政能力的概念本身关注不够。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1]而时至今日,对网络执政能力的研究仍然略显不足。

一、科学理解网络执政能力内涵的必要性

互联网是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它为标志的网络时代渐渐走进我们的世界,将它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全方位、多层次、高强度的影响。正是基于此,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2]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人们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概念,才能达到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因此科学理解网络执政能力的概念就成为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时候,不关注网络执政能力概念本身,而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如何加强网络执政能力。这样不仅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反而引起了思想界混乱,例如,有的学者干脆将党的执政与政府的行政混为一团,这模糊了党的领导地位,甚至会造成以党代政的错觉。因此,我们必须回归到这一问题研究的始点,着重探讨什么是网络执政能力。

二、科学理解网络执政能力内涵的五个基本点

网络执政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网络执政能力本身也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它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网络执政能力是指中国共产党娴熟运用网络平台,科学判断网络舆情,及时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破解群众难题,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积极发展电子党务等能力。

1.网络执政能力的基础是娴熟运用网络平台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3]

网民数量的攀增,直接对我们网络执政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执政是在网络上展开的,离开了对网络平台的娴熟运用是根本无从谈起的,因此,娴熟运用网络平台构成了网络执政的根基,是党进行网络执政的最基础的一环。这就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学习网络知识,不断了解互联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网络的发展规律;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会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掌握上网的技巧,了解网络并能熟练操作网络常用工具,能够使用微博、QQ、BBS、Email等网络工具;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了解和学习网络新词汇,运用鲜活的、群众喜爱的和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与网民进行交流互动。

2.网络执政能力的前提是科学判断网络舆情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正在发挥着各种社会情绪宣泄口、缓冲阀、调节器的作用。但是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和自由性,使得很多网民很不负责任。在网络中,网络主体的行为是在“虚拟实在”的情况下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在网络中人们将变成“隐形人”。在这种虚拟状态下很多人说话做事就容易失去约束,会更直接地表达内心真实的,甚至是情绪性的过激性的情感。加上网络“把关人”制度的不完善,不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对所有的言论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证舆论导向的可控性。在网络上,很多道听途说、似是而非、未经深思熟虑的消息从网上传播开来,而且借助互联网本身的传播速度快、受众广等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迅速形成“舆论风暴”。然而这些“舆论风暴”在很多情况下是非理性的和带有极端色彩的,它们并不能真正反映事件的真实情况,因此,科学判断网络舆情就成了党进行网络执政的前提。

科学判断网络舆情就是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网络舆情,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上,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和思考问题;就是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掌握互联网络本身的特点,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把握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符合人民利益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信息;就是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分析处理有效网络数据,能够形成科学的网络舆情分析报告以供决策使用。

3.网络执政能力的核心是及时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破解群众难题

网络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种形式。从本质上讲,网络执政是党在现实中执政的延伸,是适应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将党的执政形式扩大,拓展到网络这种新兴媒介上,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因此,网络执政必须与现实的党的执政保持高度的统一,网络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而且只能是广大群众,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实执政离开了群众,一切无从谈起。网络执政也是如此,群众是网络执政的生命之泉、力量之源、执政之基。

在转型期中国,涌现出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如贫富悬殊、官员腐败、传统价值观受冲击等,面对这些问题,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途径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但是人们通过传统媒介表达个人情感的代价太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垄断的传播格局被打破,人们寻找到了一种便利的、代价低廉的表达渠道——网络。于是,在网络上人们终于可以表达出自己压抑了很久的情感,强烈情感的释放,不可避免的担忧,很多不成熟的、甚至是偏激的思想通通可以一放为快,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其中确实蕴含了群众的最强烈的心声,最真实的诉求、最迫切的难题。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在网络时代,重视网络和网络民意,已经成了领导干部自信的表现,是领导干部能力提高和作风改进的体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关注网络、重视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把网络当做新形势下发扬民主的崭新形式,及时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破解群众难题;要想群众之所想,积极开展网络调研,听到更多的真话、了解更多的实情、汇集更多的民智,从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善于面对群众的提问,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敢于面对群众的质疑,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要实事求是,不遮掩、不说谎、不造假;要及时对群众在网络上反映的问题进行回复,做出合理的解释,最大限度地压缩不良信息传播空间,把公众情绪纳入到主流舆论上来;要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兑现承诺,踏踏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能在网络上大开“空头支票”,在现实生活中一点不作为。

4.网络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胡锦涛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4]这里再一次说明了舆论对政治、对国家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西方学者同样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媒体政治不是所有的政治,但所有的政治必须通过媒体影响决策,如此一来,政治被根本地形塑,在其内涵、组织过程的领导权上,被媒体系统的内在逻辑 (特别是新的电子媒体)所形塑。”[5]美国未来学家托勒夫在《权利的转移》一书中更是直接地指出 “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权的人手里,谁掌握了信息,拥有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6]因此,我们必须强调网络执政,而且必须把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当做网络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的重要性,牢牢掌握网络话语权,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话语权上的优势,控制了网络话语权就控制了对其他异己的言语的影响和支配,就能主导网络;要加强新媒体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牢牢扭住媒体发展的方向,紧紧跟踪最尖端的媒体技术,运用最强大的高科技增强舆论渗透的能力;要提升主流媒体的高端引领功能,充分利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强势媒体,关注最最重大的问题,发布最权威的信息,解决突出的问题,强化媒体主流地位;要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年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精神财富,充分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加强对我们网民的教育,引导网民正确、依法、依公德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要依法坚决取缔涉黄及其他不良信息网站,调动一切资源、尽最大努力将不良信息扼杀于萌芽,最大程度上消除不良信息的恶性影响。

5.网络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发展电子党务

在网络时代,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当然要体现在网络上,因此,积极发展电子党务就必然成为党的网络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党网络执政能力的直接指向。这里的电子党务是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党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即传统党务工作搬到计算机和网络上),还包括了适应网络时代而进行创新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设立网络发言人、开展网上信访、接受网上监督等。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好网络党建工作,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创造更加有效的网络党建形式,着力提升党员自身网络素质,坚决抵御网络社会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其次,要借发展电子党务,为群众更好地参与国家事务提供良好的平台,为群众更好地监督党员创造更好的机会。再次,要通过发展电子党务,公开党的事务,更加密切党群关系,使广大群众更好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之,娴熟运用网络平台,科学判断网络舆情,及时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破解群众难题,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积极发展电子党务五个方面是党网络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党网络执政能力这个系统。五个方面犹如五个齿轮,齿齿相连,整个系统才能正常运转。于是,加强党的网络执政能力建设就必然应该从这五个方面,即从网络执政能力本身寻找有意义的启示。

[1]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jrzg/2009-09/27/content_1428158.htm,2009-09-27/2011-04-01.

[2]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7408514.html,2008 -06-21/2011-10-23.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2011 -07 -19/2011-10-23.

[4]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7408514.html,2008 -06-21/2011-10-23.

[5][西班牙]M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等译.认同的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66.

[6][美]M阿尔文·托夫勒著,权利的转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32-33.

责任编辑 魏子扬

D26

A

1672-2426(2012)08-0038-03

滕明政(1988-)男,山东青岛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猜你喜欢
群众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幽默是一种能力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