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2012-12-21 14:04杨晓英
党史文苑 2012年7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杨晓英

(中共揭阳市委党校 广东揭阳 522000)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在缅怀革命先贤们丰功伟绩的同时,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增强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辛亥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种强大精神动力。

一、辛亥革命精神的主要内容

1.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精神的核心和实质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它像一根红线,始终贯穿于辛亥志士们的一切言行中,正如辛亥志士所言:“吾人之主义,可大书而特书曰:爱国主义。”[1]P63它是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辛亥志士们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不懈奋斗,从而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丽凯歌。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驱使下,辛亥志士们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把忧国忧民之情化为爱国爱民之心、报国报民之志和救国救民之行,以高昂的民主主义精神,推翻了清帝国,打破了数千年封建专制统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调,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跨越,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欧洲以外第一个废除君主世袭制度的国家——中华民国;它提出了中国第一个较为完备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变;它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实现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周恩来总理曾对其做出过科学的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

2.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奋斗精神。辛亥革命精神是一种“就是要苦战八十年,也应该要坚持下去”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奋斗精神[3]P278。面对艰难的处境、强大的敌人,辛亥志士们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和牺牲,知难而上,前仆后继,决心为救国而持久奋斗。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社会,坚信有志竟成,“终必能达完全之目的”[4]P214,并对祖国未来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只要我人心不死,这中国万无可亡之理”[5]P278,“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世纪的曙光,整个人类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6]P225。

3.英勇无畏、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首创精神。辛亥精神是一种“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舍我其谁的革命精神,是一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是一种“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最终赢得独立、走向富强,从而跻身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前进的完整轨迹。辛亥革命赫然就是这串足迹的第一个足印,其先导之功不言自明,因此完全有理由视其为中华民族迈向独立、富强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为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和主要标志之一”[7]。

4.仁爱、团结、奋进的精神。辛亥精神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仁爱精神,是一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奋斗精神。列宁在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曾用了5个字来概括:“东方的觉醒。”回顾辛亥革命的那段历史,爱国志士、革命政党和各族人民以团结凝聚的态势,集聚力量奋发图强。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广泛联络会党,积极联合当时立宪派中的革命分子,主张“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于是才有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从这个角度上说,辛亥革命充分彰显了中华儿女团结、不屈不挠、奋发抗争的民族精神。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8]三次革命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辛亥革命先驱拯救中华、振兴中华的理想得以实现。一个世纪以来,在辛亥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各爱国党派、无数仁人志士为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为后来人民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石。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辛亥革命宣扬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继承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的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催生一个新型政党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革命政纲,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9],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新的发展方向,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终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

2.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团结海内外一切爱国力量,勇敢担当起历史责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这既是百年来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和民族复兴宏伟事业的新的开端。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的历史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将两岸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应该在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扬辛亥革命精神,进一步增进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方针的共识,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努力。今天,我们为海内外辛亥革命后人在两岸和平发展道路上再次携手同心而欢欣鼓舞。最近几年,两岸关系全面推进、成果丰硕。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进,制度化协商机制日益完善;两岸成功签署ECFA,经济合作迈入新纪元;两岸大交流局面全面展开,人员往来迈上新台阶;两岸同胞共同参与、相互支持,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台北花博会。实践证明,辛亥革命先烈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宏愿正前行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并拥有着光明的前景。我们应该坚持铭记历史,以共同的历史记忆来增进民族认同感,团结所有爱国党派和海内外一切爱国力量,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作为交流平台,增进两岸之间的互信,勇敢担当起历史责任,共谋祖国统一大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继续奋斗。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加速发展的世纪,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腾飞的世纪。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就要弘扬先烈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奋斗精神、英勇无畏、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心系祖国、团结奋进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坚持民族气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海内外同胞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1]张楠,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 2卷)上册[C].北京:三联书店,1977.

[2]周恩来.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61-10-10.

[3][4][5]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下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0.

[6]孙中山全集(第 1 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潘荣.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2).

[8]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9]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N].人民日报,1956-11-12.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