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气象新闻语篇人际关系协商研究*

2012-12-19 06:31龚长华
关键词:语域基调语篇

龚长华

(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报纸气象新闻语篇人际关系协商研究*

龚长华

(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对《南方都市报》气象新闻语篇的基调和角色转换进行分析,发现报纸气象新闻语篇的“编、作者-读者”之间在身份、接触和情感三个方面表现出不平等的关系,存在人际关系协商。这种现象出于多种因素考虑,符合新闻报道和信息披露的特点和要求。用语言学理论探讨气象新闻中的角色转换和人际关系协商,为研究报纸新闻语篇提供了语言学视角。

气象新闻语篇;语域;基调;角色转换;人际关系协商

0 引 言

气象新闻本质上属于服务性新闻,内容涉及气候、天气或者气象变化等影响人们生活的自然气象变化以及相关气象事件。“气象新闻不同于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根据观测设备所记录下的数据结合该地区的天气、气候发展规律预测未来几天甚至较长时间内的天气形势,并通过气象台向公众发布。而气象新闻的报道是建立在天气预报的数值基础上,结合新闻元素,通过气象记者、编辑的二次加工,形成对受众有用的信息。[1]”气象新闻作为服务性的新闻类型,既报道了客观的气象信息,又融入编、作者视角下的新闻素材,构成了新闻语篇或者新闻文本,这种特殊的文体也不断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在欧洲,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从语言学、语义学、文化或者意识形态等角度对新闻文本进行话语分析,V an D ijk把新闻看成是话语(N ew s as discourse),分析新闻结构、制作和理解,并对新闻文本进行深入研究[2]175-176。而在国内,研究报纸气象新闻的语篇大多从新闻学、传播学角度出发,侧重对气象新闻报道形式和特点变化的分析[3-4],讨论如何从“实用性、生动性和知识性”拓展报纸气象新闻报道[5],而从语言学角度对报纸气象新闻的专门研究则几乎没有。据文献所示,方琰在分析《人民日报》50年来的报纸新闻语篇的语类(Genre)变化时,把气象新闻看成是一种语类,分析了报纸天气预报的语篇结构形式和变化[6]。

本文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Register)理论,分析气象新闻语篇语域三个变量中的基调(Tenor)变量,研究气象新闻语篇中的角色转换以及人际关系协商,语篇素材来自于《南方都市报》2005年3月7日到3月13日的气象新闻,分析气象新闻中的一些语言特点,挖掘报纸气象新闻中的人际意义。

1 语域理论与语域变量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但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有两种不同但是又相关的理解:①Halliday认为语域是语言的功能变体(V ariety),是由一套特定的语境值(V alue)所决定的,表示讲话人的社会行为;②M artin认为语域相当于语境类型[7]176-177。

Halliday在M alinow ski和Firth关于语境(Context)研究的基础上,借用Reid的语域(Register)概念,将语域研究和语境结合起来,建立起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Halliday首次提出并阐述语域的3个参数:“语场”(Field)、“语式”(M ode)和“风格”(Style)[8]。由于“风格”这个术语过于大众化,后来Halliday采用了Spencer和Gregory在L inguistics and S ty le中的“基调”(Tenor)替代了“风格”,正式确立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三变量:语场表示语篇起作用的整个事件,讲话者有目的的活动;基调表示角色互换,参与者之间永久以及暂时的社会关系;语式表示语言在事件中的功能,以及语言的渠道(是书面语体还是口头语体)[9]22。语场、基调和语式作为语域的三个变量一起构成对语域的描写。Gregory&Carroll指出,语域的三个变量实际上都与交际者所扮演的角色有关:语场是目的角色,基调是交际者之间的关系,语式是交际者与媒体之间的关系[10]7。Halliday&Hasan认为,语境与语言使用之间有互为预测关系,语域是与特定情景配置密切相关的意义配置(Configuration of meanings),具有典型的表达特征、词汇语法特征和音系特征[11]38-39。

根据Halliday的论述,基调指在一定话语环境中的参与者以及他们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包括永久的、短暂的),它影响着讲话者的语气(M ood)选择和情态(M odality)选择[12]223。M artin结合Poynton关于基调的研究发展了自己的理论,认为基调是参与者之间社会关系的协商。他把话语基调分为3个范畴,即表明在一定社会文化中交际双方相对位置的“身份”(Status);表示在一定社会习俗中双方参与程度的“接触”(Contact);表示参与者之间的“情感”(A ffect)[13]523-525。

气象新闻是在报纸语境下受到一定因素限制的书面语篇,其语言交际双方是错位的、非直接的。但是毫无疑问,报纸“编、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角色间的某种联系,这种角色和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协调就蕴藏在语篇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基调对其加以认识,因为基调是交际双方的角色、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协商,是人际元功能在语境上的投射[14]。

2 报纸气象新闻语篇的基调分析

语篇的基调分析离不开对语篇的语言分析。一般来讲,话语交流是由交际双方在同一个时间、地点共同完成,如购物、看医生、师生交流等。而报纸的“编、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则不然,他们的交流不是在共同的时间、地点下发生的,而是通过“报纸”这一特殊的媒介来完成的。因此这种“编、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方式是单向的。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为基础,采用M artin关于语篇基调的论述方式,分析《南方都市报》气象新闻语篇基调的3个次范畴,研究报纸“编、作者-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实现和调节。

2.1 身份—权利的标记

M artin关于基调次范畴“身份”的论述类似于Poynton 对“Power”(权势)[15]和Hasan对“Social role”(社会角色)[16]228-246的论述。身份是指交际双方在文化社会等级体系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可以指人们的社会职位、家族辈分、年龄、性别、知识以及财富实力等。权势在一定语境下交际双方的分配中可以是对称的或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交际双方在实际上可能是平等的,也可能是不平等的。这种平等与不平等的关系不一定体现在社会地位上,而是体现在交际过程中。通过交际过程中语言选择的“对等性”(Reciprocity)我们可以发现,报纸气象新闻中“编、作者—读者”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关系主要体现在:

1)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可靠性。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在报纸气象新闻中,编、作者将自己的身份隐藏起来,将信息的披露来源大量地通过引用权威机构直接标注,显示信息的权威性,给读者不容置疑的感觉,在信息交流中读者始终处于接受的地位。如:

例1 广州五山观象台录得昨天早晨的最低气温是6.4℃,比前天早晨下降0.7℃。(2005年3月7日A 24版)

例2 根据气象台预测,广州今天多云为主,早晚有轻雾,13~23℃,相对湿度 40%~80%,吹轻微偏北风。(2005年3月8日A 48版)

例3 目前在蒙古国一带有一股强冷空气将南下。根据气象资料分析,这股强冷空气将于明天傍晚前后起自北向南影响我省,明天夜间到达广州。(2005年3月10日A 48版)

气象信息来自于气象台以及气象资料分析(哪怕是预测,也是由气象台预测),这无疑增加了信息的权威性。V an D ijk指出新闻语篇具有劝说内容特征(Persuasive content feature),也就是强调报纸新闻信息来源的权威性。除了利用可靠来源(如气象专家)外,新闻语篇还有其他语言策略,如:利用来自现场目击者的证据、表示精确的数据(如人数、时间、事件等)[2]84,这一点在气象新闻语篇中也十分常见,如例1、例2中的气象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可见信息因精确而具有权威性。

2)气象解释

自然界气象变化无常,有些气象现象难免给人带来困惑。因此在气象新闻中,报纸编、作者经常对一些天气现象做一些解释、原因分析,介绍一些气象知识,同样这些解释也是出自无需置疑的专业人士。

例 4 根据气象台记录,昨天最高气温是23.0℃,但最低气温只有9.3℃。最低气温还不到10℃,为什么感觉不到寒冷呢?气象专家解释,阳光普照的日子里,白天气温上升较高,感觉暖和。到了晚上气温下降,但是人们一般在室内活动,所以就不觉得冷了。(2005年3月8日A 48版)

例5 不少市民感觉昨天有点闷。气象专家解释,那是因为阳光少、云量多、湿度大、气压低、气温高“五大因素”共同作用。(2005年3月10日A 48版)

3)气象术语使用

专业术语一般出现在专业性的语篇中,但是在气象新闻中报纸编、作者为了准确说明气象信息,使用了大量气象专业术语。这是气象新闻信息传播的要求,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专业词汇显示了讲话人自身的日常态度上的权势,尤其在外行人看来。[17]36”一方面,它们让读者意识到对不同领域专业知识认识的有限性;另一方面,这些词汇出现在报纸中,慢慢也就进入日常生活中,虽然普通读者对它们的理解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它们为读者认识气象专业词汇的语境意义提供了更直接的机会。如:

例6 最新气象资料数据表明,广东刚刚又度过了一个“暖冬”,“温室效应”又再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2005年3月9日A 48版)

例7 来自西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前锋,昨天上午已经到达蒙古国南部到我国新疆北部一带。(2005年3月10日A 48版)

例8 展望明天,北部有小到中雷阵雨,局部大雨,中部和南部有阵雨或雷阵雨,中部和北部局部地区可能有8级左右的雷雨大风。(2005年3月10日A 48版)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会对“暖冬”、“温室效应”、“前锋”等术语有些常识性的了解,但是对于“小到中雷阵雨”、“大雨”等普通读者不见得就能够说出其中的差别。在气象新闻报道中,离开了这些专业术语就不可能构成合格的专业性新闻报道,因此不能因为读者可能不懂就不使用专业术语。研究发现,现在的报纸气象新闻专业术语的使用并没有比以前少,但是由于气象新闻的篇幅比以前的“天气预报”要长得多,所以气象专业术语的词汇密度不算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气象新闻的可读性,反映出报纸编、作者在有意识缩短他们同读者群的专业距离。

报纸气象新闻语篇中编、作者充分利用了这些手段,以彰显他们与读者之间身份上的不平等。表1说明了本文所分析的《南方都市报》一周气象新闻语篇素材中这些手段的使用情况。

表1 《南方都市报》一周气象新闻语篇中3种手段的使用情况

权威的气象信息发布、精确的气象数据、专家对“反常”天气状况的通俗解释以及频繁出现在字里行间的专业术语,表现出专业服务新闻的客观性、权威性,同时也将“枯燥”的气象数据跟平常读者的生活连接起来。报纸“编、作者-读者”之间的社会身份就在这“专业-通俗”之间的切换中实现了人际关系的协商。

2.2 接触-群体间的纽带

M artin关于“接触”的阐述相当于Hasan提出的“Social distance”(社会距离)[16],它是由双方的交际频率和范围决定的。M artin把接触分为卷入型和非卷入型两种,卷入型还可以从社会活动是否涉及到家庭、工作、娱乐等以及是否是规律的和偶尔的来考虑。他特别指出,从系统的角度看,接触越多,可供选择的语言资源也越多;从过程的角度看,接触越多,就越可以不使用外显的语言而使用内隐的语言[13]530。Gregory&Carroll也指出,两个人共知的东西越多,就越不用说得明白[10]51-52。但是由于报章语篇交际中“编、作者—读者”没有以往接触,因此王瑾和黄国文认为要将交际双方非直接接触包含在内。如果两个人之间能够找到一个契合点,两个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就会缩短,频繁的接触只不过是可能的契合点之一。契合点可以是相同的籍贯(乡音)、相同的行业、相同的爱好、相同的评价和意识等等[14]。

在《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中,编、作者为了避免气象专家占绝对权威的现象,除了必要的气象信息外,他们特意加上普通市民的生活感受,引用口语化语言以及普通读者耳熟能详的气象谚语、俗语来调节新闻语篇中的角色关系,缩短报纸“编、作者-读者”之间的社会距离,给读者以温和的感觉。如:

例9 除了阳光,昨天连风也吹得起劲,这就为喜欢户外活动的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娱乐项目——放风筝。记者昨天下午在珠江新城看到,晴朗的天空帐幕上迎风摇曳着不少色彩鲜艳的风筝。江边的草坪上,或者三口之家或者年轻情侣,正为飞扬的风筝放线、叫喊。(2005年3月7日A 24版)

例 10 “阳光不刺眼,晒在背上不热不烫刚刚好。”一位送报员说。其实阳光收敛了是云量增多的缘故。(2005年3月9日A 48版)

例 11 “前两天闷得人直发慌,我甚至要开空调来解闷散热,没想到冷空气说来就来,天空一下子就变了脸。”在广告公司上班的赖小姐说:“真是忽如一夜北风来啊!”(2005年3月13日A 24版)

气象专家、气象术语因为其“专业性”、“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强势,在“编、作者-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但是报纸新闻是要面向普通市民的。V an D ijk认为,报纸新闻的风格受到可读性和易懂性反馈的限制,虽然这种反馈很少是直接的。记者通常考虑他们认为一般读者能够理解的东西,这种考虑也影响他们写作的风格[2]76。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报纸气象新闻中出现了许多普通读者群体能够理解的生活习语、生活事件的描述,这也使报纸“编、作者-读者”在专业气象信息与通俗日常生活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根据本文所分析的《南方都市报》一周气象新闻语篇素材统计,笔者发现有7篇气象新闻中9次直接引用普通市民感受,有5篇穿插使用了谚语(俗语),有5篇描写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这些手段的使用有效缩短了气象新闻中读者的距离感觉。

2.3 情感-亲密的反映

M artin关于基调的“情感”次范畴相当于Halliday所说的“语言负载的程度”[12]33。正如Poynton 指出的,“情感”与“身份”和“接触”不同,它不是展现在所有语篇中的。他把“情感”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永久的、短暂的”[15]78。在此基础上,M artin将“情感”细分为三大类:积极、消极,对自己、对他人以及长期、短暂[13]533-535。笔者认为,《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中的“情感”主要体现在“积极”、“对他人”和“长期”这三个方面。根据M artin的细分,又可以将报纸气象新闻实现“情感”的“积极”落实在“满意(幸福、体贴)”上。在《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中,这样表露“情感”的文字几乎每天都会有,编、作者只是这样“长期地”结合天气变化,将他们“对读者”的“体贴”体现出来,充分展现了语言的人际意义。

例12 气温继续回升,但昼夜温差大,大家出门还是要多穿衣裳。此外,雾天将再次来临,大家要小心驾驶,还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2005年3月7日A 24版)

例13 恰逢“三八妇女节”,各位男士不妨参考下近来的天气给母亲、妻子、女朋友送上一件风衣或一条丝巾,又或者是亲自下厨炮制一煲清热润肺的菜干猪肺老火汤。(2005年3月8日A 48版)

气象新闻属于服务性新闻报道,它同样具有新闻报道的语言策略。V an D ijk认为在提供新闻信息的同时,利用能够引起读者情感的事实,增加信息的态度性、情感性考虑,读者可以更加容易接受该信息。但是如果过于煽情,也可以使读者对新闻事实产生漠视、抵制以及不信任[2]85。从上面例句可见,《南方都市报》气象新闻根据天气变化“劝告”读者开车小心、添加衣衫等等都属于“编、作者-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尤其在例13中,报纸编、作者能够根据当天是“妇女节”的特殊日子,适时加大情感渲染,让读者在“死板”的气象新闻中感受到不少温情。在《南方都市报》7天的气象新闻中,出现19次报纸编、作者对读者(普通市民、司机等)很明确的“积极的关怀”,让读者感到温暖,很好地构建了报纸编、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人际意义。

3 报纸气象新闻语篇中的角色转换的需要

3.1 实施角色和投射角色

功能语言学认为,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交际双方存在着基本角色,无论是怎样变化角色,但主要的角色只有“给予”(Giving)和“需求”(Demanding);交往中所交换的可以是货物和劳务(Goods-&-Services),也可以是消息(Information)[18]40。在信息交流中,说话者通过人称选择表达自己和交际对方的存在以及双方的关系。在汉语中,“我(们)”指说话者,“你(们)”指听话者,他(她、它)(们)指第三者。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很自然而且明确地表现了各自在话语交流中角色和指示意义。V an D ijk认为,新闻话语是非个人作品,因为新闻不是某一个人单独写作而成,而是制度化组织制作、表述的产品。这就是说,不仅通常的“你”缺席了,而且真实的“我”也不在场[2]75。气象新闻涉及的是报纸“编、作者-读者”之间关于气象信息的交流以及信息提供方式。编、作者提供信息,读者接受信息。除了信息互动外,气象新闻“编、作者-读者”之间形成一种行为互动角色关系:编、作者是实施角色或者言语角色,在新闻中“提醒”、“要求”读者随着天气变化做出相应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因而读者在无形中就成了被要求对象,充当投射角色[18]69。

例14 看来这个季节是逃不过雨雾笼罩的厄运了,大家趁早晒被吧。(2005年3月9日A 48版)

在例14中,报纸编、作者没有出现,却以缺省的身份劝告“大家”,提出建议。此时“编、作者-读者”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读者自然成了被劝告的对象,充当投射角色。据统计,在《南方都市报》2005年3月7日到3月13日的气象新闻语篇中,信息交流的给予者并没有使用“我”、“我们”这样的指称形式,编、作者有意隐蔽了自己的实施角色,大多数使用“气象专家”(18次),偶尔使用“记者”(4次)作为行为互动的实施角色。对于行为互动的投射角色也没有确定地使用“你”、“你们”,而是将投射角色泛指化,大多是用“市民”(15次)、“司机、开车的朋友”(6次)、“大家”(38次)等泛指指称。可见,报纸气象新闻的编、作者对维护信息的权威性、客观性的需要超过了与读者保持平等关系的需要。隐蔽自己,泛指对方,不仅增强了信息的说服力,也使读者更加容易接受语篇中的行为互动信息和角色关系。

3.2 角色的包含和摈出

Gregory&Carroll认为基调有“包含-摈出”的社会功能,它标记着相互关系和群体的范围[10]61。王瑾、黄国文认为摈出和包含的谈话对象往往是相对的,将某些人包含为谈话对象常常意味着将剩余的人摈出谈话对象的范围[14]。

《南方都市报》气象新闻中,编、作者十分注意语言交际中语篇基调的“包含-摈出”社会功能,在角色的处理上把报纸“编、作者-读者”单层角色关系转换成“专家-读者”和“编、作者-读者”之间的多层角色关系。报纸气象新闻具有提供气象信息的社会功能和吸引读者的求利功能。在某种意义上,通过角色转换摈出编、作者自身,包含读者,可以最大化地实现新闻目的。在提供气象信息方面,让读者感到“专家-读者”形成信息传递关系,使读者充分相信报纸传递的信息;在吸引读者群方面,编、作者淡化自身角色,面向最广泛的读者群体。

从报纸气象新闻语篇基调来看,报纸的编、作者除通过“身份”这个基调的次范畴表现出强势以外,他们努力在“接触”和“情感”这两个次范畴上加以弥补,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包含读者,扩大读者的群体,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报纸编、作者在“身份”这个次范畴上利用专家来提供权威性气象信息,也更加说明了编、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可见,现在报社已经完全将读者的权势放在文章的首要考虑因素,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准确、可信的资讯。

4 结 语

Halliday强调功能语法是一种“自然”语法[19]。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通过分析语言是怎么被使用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得到解释。报纸气象新闻作为一种新闻语篇,功能语言学家对它的研究和分析还不多见。本文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中的基调变量,分析广州《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探知报纸气象新闻中“编、作者-读者”之间的角色转换,以及编、作者为了协商“编、作者-读者”之间人际关系在语言上的努力,挖掘报纸气象新闻中的人际意义,同时为研究报纸新闻语篇提供语言学视角。

[1]吴德高.解读报纸中的“气象新闻”[J].新闻世界,2009(4):31-33.

[2]V an D ijk T A.N ew s as D iscourse[M].London:Cassell,1988.

[3]陈娟.从直线报告到立体解读[J].中国记者,2005(11):8-10.

[4]唐星宇,林良根.气象新闻的专业化与通俗化比较分析[J].广东气象,2008,30(5):43-44.

[5]陶晓岚,温亚丽.报纸气象新闻报道的现状和拓展的思路[J].黑河学刊,2010(2):49-51.

[6]方琰.语类变化及社会/文化变化——人民日报50年来的语类变化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4(1):61-70.

[7]M atthiessen C M IM,Teruya K,L am M.Key Term s in System ic Functional L inguistics[M].London/N ew York:Continuum,2010.

[8]HallidayM A K,M cIntosh A,Strevens P.L inguistics Sciencesand L anguage Teaching[M ]. London:Longman,1964.

[9]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 Foreign L 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0]Gregory M,Carroll S. L anguage and Situation:L anguage V arietie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s[M].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78.

[11]Halliday M A K,Hasan R.L anguage,Context and Text:A spects of L anguage in a Social-semantic Perspective[M].Geelong,V ic.:Deakin U niversity Press,1985.

[12]Halliday M A K.L anguage as Social Sem 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 anguage and M eaning[M].Beijing:Foreign L 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3]M ar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Beijing:Peking U niversity Press,2004.

[14]王瑾,黄国文.语篇基调与报章语码转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5):331-336.

[15]Poynton,C.L anguage and Gender:M aking the D ifference[M].Geelong,V ic.:Deakin U niversity Press,1985.

[16]Hasan R. Text in the System ic-Functional M odel[G]//W.D ressler.Current T rends in Textlinguistics.Berlin:W alter de Gruyter,1977.

[17]M artin J R,Rose D.Working w ith D iscourse[M].N ew York/London:Continuum,2007.

[18]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 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9]Halliday M A K.A 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 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A Negotia tion of Inte rpe rsona l Re la tionship in W ea the r New s D iscourse in New spape r

GONG Changhua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Guangdong PharmaceuticalU 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Based on the Register theory in System ic Functional L ingu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nor and the turn of roles in weather new s discourse in SouthernM etropolitan N ew spaper,and concludes that an un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ditor/w riter and the readers exists in status,contact and affection and furthermore a negoti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m,which is caused by several factors,but is in accordance w ith the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new s report and information exposure.A nd finall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urn of roles and the negoti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weather new s discourse,providing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for studying new s discourse in new spapers.

weather new s discourse; register; tenor; turn of role; negoti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152.3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2.02.017

1673-1646(2012)02-0080-06

2011-10-22

龚长华(1966-),男,副教授,博士生,从事专业: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域基调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摩登基调
论木版画的色彩基调与印刷细节控制
定好生活基调
电影《三个白痴》中的情绪基调种类
语域下土木工程英语词汇文体特征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