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红,姜 浩,刘陈艳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学生口头互动现状探究*
薛志红,姜 浩,刘陈艳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采用课堂观察和问卷方式,对大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课堂观察显示,无论教学用语还是教学活动,教师都在尽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口头互动。学生方面,虽然有7成承认听说是最想提高的技能,但对于老师的各种互动问题,只有少数同学主动参与,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局面。对教师的调查则显示,教师认可并创造互动课堂,但学生的参与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大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口头互动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改善。
英语课堂;口头互动;学生参与;课堂观察
在我国,英语课堂缺乏互动一直是困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问题。在英语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目视前方,静静地听讲,面部鲜有表情,很少有语言表达”[1]。“无论老师如何去鼓励,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老师是唯一说话人这种沉闷的课堂气氛”[2]106-117。而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从教多年来也经常遇到以上尴尬的局面。事实上,大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都经历过同样的教学困境。
随着交际语言教学法(CL T)的盛行,越来越多的语言教育学家意识到英语课堂互动的重要性。特别是,2004年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3],这就更加肯定了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导向,而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必须要通过互动才能完成[4]。据此,广大英语教师想法设法创造互动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特别是口头互动。7年过去了,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状况是否有所改观?学生参与课堂是否积极?具体情况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互动(Interaction)指的是二人或多人之间思想、情感或想法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互动者之间的相互影响[5]。语言课堂的互动,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形式的互动,本文特别指的是口头互动。它既包括传统的最常见的师生之间的口语互动,又包括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许多二语习得理论都强调课堂互动对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Long的语言互动假设和Swain的输出理论。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学习者只需要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即可习得语言。对此,Long[6]在其互动假设理论中强调可理解输入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强调互动中的意义协商所产生的会话调整会加强可理解输入,从而大大增加学习者语言习得的机会。Swain[7]235-253的输出理论则认为,二语习得仅靠可理解输入是不够的。她认为输入过程中学习者只注重理解,而在互动过程中所进行的语言输出会使学习者更关注语言形式和结构,因而有助于提高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课堂互动对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M alamah-Thomas[8]认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语言互动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交际的机会。A llw right和Bailey[9]则认为课堂互动使学习者的语言输入、语言习得、语言交际能力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些理论表明,课堂互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语言学习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5]。
在我国外语学习环境中,虽然仅靠课堂有限的练习时间难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事实是,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环境下进行的,走出教室就很难有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10-11],学生接触目标语的机会主要在课堂上[12]。因而,课堂互动是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的一个最主要渠道。
基于以上文献,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大学生英语课堂上的口头互动状况做一调查分析,加强对英语课堂互动的重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研究首先对某普通理工科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预调查。通过访谈,了解到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英语课堂上的口头参与状况感觉不满意。而后,选取代表性教师及其班级作为课堂观察的对象,以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为了在教师选择上尽可能减少对调查结果的干扰,所选两位教师均为该校优秀青年主讲教师,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课堂活动组织能力强。通过面谈,了解到他们都认可交际语言教学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且在课堂上尽可能创造互动环境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在课堂观察前,两位教师被告知听课的目的。将他们所带的3个大班29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这些学生分别来自该校电气工程(1班)、测控技术(2班)以及工商管理专业(3班),他们的英语成绩在全校属于中等偏上,因此他们在互动课堂中的表现能够代表该校学生的基本状况。与此同时,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对该校大学英语课程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验证课堂观察的结果,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课堂互动状况。
采用的测量工具有三种:一是对被选学生的课堂观察,二是对被选学生的问卷调查,三是对大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
1)课堂观察基于“佛兰德斯课堂互动情况分析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王蔷的“学生课堂互动观摩表”[13]76-79,以了解教师组织课堂互动以及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状况。内容包括:①教师用语;②学生语言;③课堂互动形式;④课堂互动中学生的参与情况。研究者对被调查班级进行随堂听课,每班约200分钟(两次课),通过记笔记和录音的方式记录课堂互动情况。与任课教师交流后,选择接近于平常课堂状况的一次对每班进行统计。
2)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的个人背景情况及其与是否参与互动之间的联系,包括是否通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性格、最想提高的技能以及课堂是否积极参与互动等项目。
3)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教师对课堂互动的态度、创造互动课堂的做法以及对学生课堂口头参与状况的总体评价。除调查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人数之外,其余题项都采用L ikert五级量表。为方便起见,采用同意、一般、不同意三级统计。课堂观察在学生二年级第一学期中间进行,随后向被选学生和全体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发放调查问卷。
被选学生英语学习基本情况的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个人主要信息 (总人数=296)
在被调查的296名学生中,有机会参加四级英语考试的173人中已有134人通过考试。大多数学生选择口语(73.8%)和听力(65.3%)为最想提高的技能,远远高于选择阅读、写作以及翻译的人数。在性格方面,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属于混合型性格,虽然认为自己是外向性格的人不多,但认为是内向性格的也仅占17.3%。对于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并不主动,仅有21.3%的同学回答“是”。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英语水平不差,而且有努力提高听说能力的动机,同时大部分学生性格并不内向,但尽管如此,多数学生还是承认自己不主动参与英语课堂互动。
3.2.1 教师组织课堂互动情况
此部分是了解教师组织课堂互动的情况。根据表2,在教师语言中,3个班的两位老师都给出了较多次数的提问(分别为73,68,54),用以启动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回答问题,参与互动。对于学生的一些回应,老师给予了反馈。与其他项目相比,两位教师能给予学生较多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及情感沟通,尤其是三班,表扬次数达20次。在所统计的3次课中,老师给予了少量的纠错,而且 3个班中仅有1次对学生提出批评。同时,两位教师都采用了多种师生互动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该结果说明,教师能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手段尽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口头互动。
表2 教师组织课堂互动情况统计
3.2.2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情况
这部分调查学生参与课堂口头互动的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各班老师在课堂活动中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学生能够主动给予回答。尤其是三班,老师提问54次,学生主动回答45次。但在整个师生互动中,学生表现出较多次数的沉默,一班、二班都有22次,占总问题数的近三分之一。三班情况有所好转,但也有9次。
调查还发现,因为是大班授课,老师点名提问次数较少,一般发问都是面向全班,旨在通过提问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从数据来看,尽管学生对大部分问题都有回应,但对于一班和二班而言,在这些学生能给予口头回答的问题中,仅有少数问题(分别为7次、5次)的参与者超过20人以上,有一半以上的问题参与者还不足10人。也就是说,按这两个班总人数计算,约有十分之一的问题参与者最多不过25%,近50%的问题参与者不足10%。三班整体而言比其他两个班活跃,老师的54次提问中,有16次参与人数超过20人,不过也有25次参与人数不足10人。换言之,也就是有近三分之一的问题参与互动的学生达25%,但也有近一半的问题参与者不足10%。通过与任课老师的面谈证实,以上调查结果与老师平时课堂的状况是基本一致的。所以,虽然每个班的互动状况有所不同,但从整体而言,仅有少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仍处于被动局面。
表3 学生课堂互动情况统计
表4 教师对英语课堂互动的评价(教师数=58)
笔者向教师发放问卷共60份(占所有任课教师的95%),收回有效问卷58份。统计结果显示(见表4),从教师对英语课堂互动的态度来看,虽然有超过一半(56.9%)的教师认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但也有近40%的教师对此采取谨慎的态度,这也许与我们的教学环境和学生水平有关。不过,尽管如此,除3位教师外,其余都赞成英语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并且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互动氛围,为学生参与口头互动提供机会。具体而言,绝大多数教师(86.2%)在讲课中能够经常向学生提问,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而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所有老师都不会给予批评。多数教师设计的问题都较为容易,不同意者仅占5.2%。另外,75.9%的教师在“经常组织各种口语活动”一项选择“一般”,说明老师们有时会组织口语活动。大学英语课程毕竟不是口语课,所以这样做也符合该课程的授课规律,并不能说明老师不积极组织互动课堂。
在教师努力组织互动课堂的同时,学生的参与状况又如何呢?根据表4可知,绝大部分老师(87.9%,79.3%)确认班里只有少数学生向老师提问,参与口语活动的学生也较少,并且参与互动的学生大多是固定的群体。相比之下,课堂上学生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状况要好一些,但也有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只有少数学生回答问题,认为参与人数在三分之一或以下的竟高达81%,这也进一步说明多数学生不愿参与互动。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近三分之二(63.8%)的教师认为不满意,而满意者仅有5.2%,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口头参与状况和老师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从对教师的调查结果看,教师认可并创造互动课堂,除少数班级外,大多数班级或者说大部分学生的互动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课堂观察的结果。
尽管调查结果的具体数字不尽相同,但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课堂观察都表明,目前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口头互动状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也就是说,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不足的状况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改观。
课堂互动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过程,涉及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从教师而言,教师的观念、教学的形式、手段、教师语言等都会影响课堂互动的顺利开展。从本调查来看,教师们无论从教学观念、教学活动还是教师语言都在努力创造一个互动的课堂,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比如,两位老师都较多地使用了“提问”这种最常见、最直接的方式启动学生的互动,包括开放型和陈述型的问题。据课堂观察者发现,对于一些难以马上给出回答的问题,老师给予了讨论和等待时间。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老师除了表示接受之外,更多的是给予学生表扬。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和沉默,老师给出较多的反馈是与学生沟通思想和给予鼓励,只有少数纠错,批评的次数则更少。N unan认为语言课堂上使用人性化的鼓励和积极的评论尤其有助于自我尊重低的学生减少焦虑、培养开口说话的自信心[14]。也有调查表明,无论学生是否给出预期回答,他们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15]。因此,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口语交流,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老师还适当设计了多种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而从学生层面,参与课堂互动也涉及诸多因素,如学生的学习观念、英语水平、学习动机、性格、对英语课堂学习的态度等个体因素。在本研究的受试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把提高口语和听力作为最想提高的技能,并且已经有不少学生通过了四级统考,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而且有提高听说能力的强烈欲望。另外,人们普遍认为,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善于谈话、善于反应,而内向型性格的学习者趋于安静、害羞。但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属于外向和混合性格,内向性格的学生不足五分之一,而实际上课堂上不主动参与的学生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因此,以上这些因素并不足以成为阻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原因。然而,事实是,大部分学生也承认自己在课堂互动中不活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英语课堂上的被动局面,我们应该对此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探讨。
学生课堂参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许多影响因素。本研究由于被调查的教师、学生、学校的局限性,得出的结论也许不能说明各类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的具体情况。但调查至少给出启示,那就是在新的课程要求下,虽然教师在努力创造互动课堂,但是学生不愿意说英语、不愿参与口头互动仍然是英语课堂的一大难题。因此,教师在努力创造和精心设计互动任务的同时,应该认真探讨此现状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办法,改变英语课堂互动不足的现状,使英语课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1]徐飞.大学英语教学师生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2]Gao L iping,L iu Jun.W hen Group Work doesn’t Work:How can W e Engage Students W ho don’t Participate?[G]//English L anguage Center Shantou U niversity.Review of Applied L inguistics in China.Beijing:H igher Education Press,200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黄芳,韩戈玲.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互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6):51-56.
[5]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A 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 anguage Pedagogy[M]. Beijing:Foreign L 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Long M.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enth U niversity of M ichigan Conference on Applied L inguistics,1983.
[7]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in Its Development[G]//S.M.Gass,C. G.M adden. Inputin Second L anguage A cquisition.MA:N ewbury House,1985.
[8]M alamah-Thomas,A.Classroom Interaction[M].Oxford:Oxford U niversity Press,1987.
[9]A llw right D,Bailey K M. Focus on the L anguage Classroom:A 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 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1991.
[10]杨雪燕.外语教师课堂策略研究:状况与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54-61.
[11]文秋芳.压缩教学周期,增加教学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国外语教育,2008(3):3-5.
[12]T suiA B M.Introduc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M].London:Penguin English,1995.
[13]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4]N unan D.U nderstanding L anguage Classroom s[M].N ew York:Prentice Hall,1989.
[15]L iu Yanfen,Zhao Yuqin.A study of teacher talk in interactions in English classes[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 inguistics,2010(2):76-86.
An Investiga tion of S tudents'O ra l Inte rac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 lasses
XUE Zhihong,JIANG Hao,L IU Cheny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North U 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China)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me college students'oral participation in English class interactions through the author'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the questionnaires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Classroom observations reveal that both the teacher talk and the interactive patterns show the teachers'efforts to encourage and guide their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class oral interactions.A s for the students,although about 70%agree that speaking and listening are their most wanted improved skills, facing the teachers'interactive questions,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m give oral responses actively while most students behave passively.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for teachers demonstrate that the teachers accept the concept that language classroom should be interactive and try to create interactive classes.However,the students'performance in class oral interactions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to most of the teachers. It concludes that students'unw illingness of class oral participation remains unimproved.
English classes;oral interaction;students'participation;classroom observation
H319.3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2.02.014
1673-1646(2012)02-0067-06
2011-11-20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学生英语学习观念和策略对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2010041070-02)
薛志红(1968-),女,副教授,硕士,从事专业: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