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评论》出版恳谈会侧记

2012-12-18 17:29王仁宝
新文学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会刊恳谈会学术性

◆ 王仁宝 胡 蓓

《新文学评论》出版恳谈会侧记

◆ 王仁宝 胡 蓓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中国新文学学会的会刊《新文学评论》(学术集刊)终于面世了。《新文学评论》出版恳谈会于2012年4月2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运全,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王庆生,武汉卓尔控股集团董事长、著名诗人阎志,湖北省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武汉大学教授於可训,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亚敏,以及多位在汉的知名评论家和媒体人古远清、王泽龙、王兆鹏、樊星、何锡章、李俊国、晓苏、刘川鄂、蔚蓝、周新民、熊唤军等出席了恳谈会。恳谈会由《新文学评论》执行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主持。在欢乐融洽的会议氛围下,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围绕《新文学评论》的编辑出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会刊的创办表示了高度肯定,同时为会刊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明确责任 任重道远

李向农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新文学学会的创办、发展历史,肯定了新文学学会在全国的重要影响力,希望《新文学评论》本着立足中国新文学学会的原则,放眼全国乃至海外新文学研究界,团结和凝聚一大批有造诣的中国新文学专家学者,把“思想性、学术性、批判性、前沿性”的在办刊理念落到实处,坚决恪守会刊的纯学术品格,力图打造出一份像卓尔集团一样“卓尔不群”的中国新文学研究集刊,为进一步繁荣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运全说《新文学评论》的出版令人耳目一新,创刊号厚重、有品位、有分量,对当前的文学评论、文学理论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是中国新文学学会“出手不凡”的力作。他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延座讲话发表70周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加强文艺理论批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他希望这本会刊能够高瞻远瞩,激浊扬清,担负责任,助推创作,探求学术,为中国新文学发展贡献力量。

面向全国 追求卓越

阎志坦言《新文学评论》还属草创阶段,与新文学学会王庆生老师和学会广大会员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表示要在版式、组稿以及选题策划上更下功夫,保持高品位,希望编辑部更广泛地联系作者和读者,努力把《新文学评论》当成文学界的“国刊”之一来打造,树立“中国新文学研究”品牌。

刘醒龙认为《新文学评论》的出版意义重大,因为她圆了湖北文学界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湖北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全国性的文学批评刊物。他还结合《芳草》杂志的办刊经验提出“确定风格,坚持品格”的建议。

胡亚敏高度赞扬了《新文学评论》的水准,非常欣赏刊物的栏目设计。她强调刊物在发表评论性的文章时要有一个基本立场,指出新文学学会会刊应以“面向湖北、面向当代、面向世界”为办刊宗旨,做到既有立足点,又有全国视野乃至世界视野,以符合国家级刊物的定位。

风雨兼程 迎难而上

於可训回顾了他几十年来创办各类刊物的艰辛历程,直言“办刊物难”。他认为《新文学评论》的出版正逢其时,对新文学学会的影响甚大。在谈到刊物的风格定位时,他指出,刊物栏目设置醒目,内容生动、文风多变,希望继续保持《作家语录》、《诗人档案》、《重审茅盾文学奖》、《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等特色栏目。同时,他提议开设“口述文”栏目,以吸收老专家学者的见解。

晓苏认为《新文学评论》学者作家云集,杂志既有看头又具有收藏价值,赞叹栏目新颖“刺激”。熊唤军认为专栏设置非常丰富,既有学术个案的研究,又有综合性的研究,而且还包括中国新文学在海外,现当代旧体诗词这样一些在学术研究中处于边缘化的学术课题作为栏目。他同时也建议每期组织一篇重头稿,在内容版式设计上更加新颖活泼一些,比如插入插图,还有旁白式的精彩摘要等。曾巍从出版人的角度谈了《新文学评论》在出版方面的优势和难处。

关于杂志的栏目设置,其他学者也提出了恳切的建议,如古远清肯定了杂志对台港澳文学的关注,强调栏目要关注文学、学术热点与争鸣;王兆鹏认为《新文学评论》要扩大视野、面向海外,开设一个关于海外华人文学的栏目;李俊国建议为大众美学及其相关的通俗文学开设一个固定的栏目;王泽龙建议开设一个文学新人、文学新作的栏目。

找准定位 加强探索

围绕会刊学术性的追求,不少学者发表了意见。何锡章认为刊物所选文章应有一定的学术意识,时评文章不宜过多,所讨论的问题不应仅仅指涉当下,还应上触到现代、近代乃至于与当代相关的一些古典传统。李俊国探讨了追求学术性的具体做法,认为不宜过多采纳学术含量太低的话题,对茅盾文学奖的评论应该更加深入、具体。张岩泉建议刊物设置稳定的学术性栏目,做学理性的研究。李华忠也强调刊物要有学术性,不应做成大众读物。

刊物既要有学术性,还必须坚持批判性。刘川鄂认为《新文学评论》可以对某些重要的文学文化问题、文学体制问题及当代的某些文学文化现象包括国学热、方言热、方言写作热、地域写作热等,有意识地展开讨论,引起学术和大众的争鸣,使刊物在纯粹的学术梳理之外,还具有深透的思想性。

此外,“前沿性”也是与会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樊星认为刊物应该具有青春气息,关注当下热点,青春写手和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应该引起学院派的注意。蔚蓝强调新文学要体现文学进程的跟随,在市场化文学和传统文学三分天下的背景下,学术研究也可以将网络和新媒体、非主流写作等纳入研究范畴。

猜你喜欢
会刊恳谈会学术性
福建数字经济发展院士专家恳谈会召开
中国心理学会前身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封面
《社区天地》:全媒体时代会刊的创新发展
会刊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路径
以会刊促学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我国大学出版学术性和商业性失衡问题研究
育儿必读的宝典
用“问题化学习”模式改革教育硕士教学的行动研究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攀枝花在沪举行投资合作恳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