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重庆市家庭发展政策的对策建议:基于重庆市渝中区预测数据的分析研究

2012-12-14 09:14周学馨
重庆行政 2012年3期
关键词:渝中区户主人口

□ 周学馨 陈 艳

完善重庆市家庭发展政策的对策建议:基于重庆市渝中区预测数据的分析研究

□ 周学馨 陈 艳

家庭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繁衍和发展的基础。家庭户的数量、规模、结构及其变动对人口再生产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急剧变化的时期,传统的家庭结构、规模、功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提供各种保障的功能更趋弱化,这将会对以家庭为基础的传统养老模式造成冲击,直接影响着家庭自身发展。本文对渝中区的家庭人口和老龄化进行预测模拟,把握家庭结构变化趋势,并就缓解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发展压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家庭对人口发展保障功能和促进作用,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渝中区家庭人口结构现状

第一,家庭户,集体户数量逐年递增。由1982年的14.68万户、0.07万户分别增加到2010年的24.55万户和23.09万。

第二,家庭人口以1-3人为主,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1982年渝中区家庭户均人口3.4人,2010年户均人口仅为2.7人,家庭人口数量日趋减少。1990年以来,一人户、二人户数量呈递增趋势变动,2010年家庭户规模以一人、二人、三人为主,合计占比81.90%。

第三,家庭代际以一代为主,代际关系日趋简单。2000年渝中区二代户家庭数量较多,占家庭户总数的47.16%;一代户占37.24%。2010年一代户占49.38%;二代户占30.10%。家庭由二代户为主转向一代户,核心化趋势明显。

第四,低龄户主率有所下降,男性户主率高于女性。2000年渝中区低龄人口户主率较高,男性户主率高出女性户主率13个百分点;而2010年渝中区低龄人口户主率较低,男性户主率高出女性户主率16.6个百分点。

第五,老年人户数绝对量有小幅增长,但相对量有一定下降,女性老年人一人户数量明显多于男性。2000年有60岁以上老年人的户共计6.38万户,占全区家庭总户数的31.21%。有一个老年人的户计3.93万户,占有老年人总户数的61.60%。2010年,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户共计6.45万户,占全区常住人口家庭总户数的27.93%。有一个老年人的户4.17万户,占有老年人总户数的64.64%。

二、渝中区家庭人口预测分析

本次预测采用的方法是扩展户主率法,即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以固有的或变化的分性别年龄户主率为依据,预测未来家庭户数量、家庭规模等情况。

(一)渝中区人口总量和家庭结构预测

以上数据表明,高方案下,2010~2023年渝中区常住人口总量呈缓慢递增趋势变动,之后,常住人口总量开始减少,到2050年降至51.06万人。中方案下,2010~2032年常住人口总量保持缓慢下降趋势,之后,人口总量降幅较快,到2050年常住人口总量降至47.87万人。低方案下,2010~2028年常住人口总量保持缓慢下降趋势,之后,人口总量降幅较快,到2050年常住人口总量降至43.45万人。同时,家庭户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变动,家庭户均人口减少,小型化趋势更加明显。2010年,渝中区家庭户数量20.92万户,2029年增加到24.08万户,达到峰值水平,2030年以后,随着家庭人口总量的减少,家庭户数量也随之降低。

?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渝中区家庭小型化趋势将会更为明显,家庭户数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总人口增长速度,这必然会给家庭各项功能的发挥带来挑战。

(二)渝中区人口老龄化预测

渝中区现有人口老龄化的状况是:一是老年人口绝对量逐年递减,降幅较为平缓。二是人口年龄结构呈“两高一低”特点,劳动力资源充裕,正处在人口“红利”期。三是老年人口高龄化进程加快,女性人口高龄化凸显。

?

以上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一是从老年人口绝对量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5年达6.55万人,2025年达12.26万人,之后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到2050年达到19.27万人。二是从老年人口变动情况看,未来渝中区人口年龄结构将会由“两高一低”向“两低一高”转变,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

从社会负担系数情况看,0.5作为衡量“人口红利”的“拐点”,三种方案下,渝中区“人口红利”拐点将分别在2028年、2029年、2031年出现,社会总负担系数分别为49.93%、50.70%和50.68%。

综上所述,通过对渝中区家庭结构预测以及未来老龄化的模拟可以得出:渝中区的家庭户数量将继续增加,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和核心化,代际关系日趋简单,同时,人口年龄结构将会由现在的“两高一低”向“两低一高”转变,人口老龄化加剧。在这二者的双重挤压下,家庭的各项保障功能必然遭到极大削弱,主要体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抚养和老人的赡养,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生育政策、养老保障、养老服务和住房市场等方面。因此,应根据近期、中长期家庭结构变动趋势,结合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变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完善家庭发展功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迎接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做好充分准备。

三、对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工作重心,出台家庭发展支持政策

政府应将工作的重心由人口转向家庭,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培育和提升家庭发展功能。一是转变政府工作观念,由以“人口”发展转向以“家庭”发展,强化家庭发展的理念。二是在现有人口政策框架下,构建家庭发展支持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家庭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体系。依据家庭“抚幼”、“养老”两大功能,加大对家庭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抚幼方面,依托计生、卫生部门,以社区卫生机构为载体,设定社区医疗点,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服务,特别是切实免费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孕期保健工作,以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在优生优育的基础上还开展优教工程,加强对新婚夫妇、0-3岁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进行关于科学抚养、保育和教育方法和知识的免费培训;出台教育优惠政策,包括逐步提高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费和特困生补贴标准,以及将学龄前儿童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在养老方面,提高计生优惠政策奖励标准,奖励对象以个人转变为家庭。建立奖励补贴标准与经济增长联动机制,逐步提高计生优惠政策奖励标准。此外,采取财政补贴方式,为符合生育政策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锻炼、健康检查等方面的服务。

(二)制定以家庭为单位的政策导向,不断进行政策创新

家庭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保健健康、经济收益、子女教育、福利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整合多种力量,充分发挥家庭的传统功能,不断挖掘家庭的新功能,充分发挥家庭在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一是完善计生优惠政策,提高奖励标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和家庭结构的转变,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因此,应建立计生家庭福利政策,包括:第一,建立计划生育奖励账户,确保发放资金足额、及时到达计划生育家庭;第二,建立政策性的计划生育保险制度,解决因执行计划生育国策而发生的各种风险问题,切实保障妇女权益。二是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应以家庭为单位,考虑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口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家庭支出。三是对弱势家庭及其成员实施特殊关怀,促进家庭自立和自我发展。计生、民政、老龄、财政等部门,应通过实施“爱心养老”等服务项目,为高龄、特困老人和空巢家庭进行特殊关怀,同时对单亲家庭、隔代教养家庭、低收入家庭、残障家庭、高风险家庭等实施人文关怀。在税收减免、再就业、福利津贴标准等方面应考虑这些家庭的抚养负担,并且要突出家庭在其中的地位,帮助更多的家庭自立、自强,使这些家庭的经济功能、情感功能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提高和增强,从而促进家庭的健康稳定发展。

?

(三)整合社区资源,构建“家庭+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列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家庭小型化要求便捷性和可及性的养老服务,空巢家庭要求居家养老服务,高龄和失能老年群体更需要良好的社会照料资源。社区的邻近和便捷优势,能够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构建以街道为中心的社区网格化养老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居家养老的高龄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社区网格化养老服务包括:重点推广“托老服务”,即参照日本社区养老服务方式,根据老人需要提供 “上门服务”、“日托服务”、“短托服务”、“长期服务”等多种形式;在社区医疗中心建立社区老年人3个月以上的护理服务;开展老年保健咨询和指导服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建立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等。对城镇“三无”老人,享受低保的贫困老人及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养老资助。探索建立社区养老

服务组织或专业性养老服务机构(公司)为其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涉老产业的微型企业快速发展。

(四)完善住房政策,迎合家庭结构变动趋势

随着家庭小型化和老龄化的加剧,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化。政府应当从住房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两方面着手,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房产开发商合理投资,科学规划未来住房结构,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居住和养老需求。

首先,在住房建设总量上,科学编制年度住房规划。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居民用住房市场调控力度,科学编制年度住房规划,出台相应政策对房产开发商住房建设标准、结构予以规定,鼓励城市房产开发商多建小户型经济适用房。其次,在社区建设规划上,融入“养老元素”。房产开发商应重视社区养老功能的建设,将老年人的居住和养老需求纳入住房建设和社区规划中,特别是老年人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如老年人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活动中心等纳入社区的建设中。同时,政府应对新建小区中“涉老”元素较多的房产开发商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推出社区内两年代人共存居住宅、长寿型住宅和老年公寓三种住宅等,以满足不同家庭和老人的居住需求。目前而言,重庆市原有的社区建设很少涉及到“养老元素”,离现代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仍有很大距离。今日被重庆当地媒体称为第一个老年社区的“南滨·你家我家”小区正式亮相,该社区将医疗、老年娱乐教育和儿童设施融入其中,在社区内设置了专门的医疗站,可以24小时监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在硬件设施方面,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特点,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等都设置了应急按钮,社区医疗站可以第一时间急救。最后,建立房地产开发信息互动平台,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政府应将家庭户数量、结构变动信息、国外地产先进理念及时反馈给房产开发商,为进行住房合理开发建设提供依据,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房产开发商新建社区规划、住房类型和结构进行科学引导。

作者:周学馨,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

陈 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博士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渝中区户主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回来(外一首)
重庆市渝中区噪声污染现状、问题及防治对策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开展个性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策略探析——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汉唐户主资格的变迁*
张小飞落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