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俊洪
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研究
□ 肖俊洪
成功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是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相关研究基本上是以全日制学生为对象,专门聚焦成功远程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屈指可数,在国内更是一片空白。本研究采用半结构性访谈的方法,调查了成功与不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别。研究发现,在词汇、语法、语音和听、说、读、写,乃至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及以言行事等方面,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具有鲜明的理性成分,能有效弥补“熟能生巧”中“熟”的不足。此研究发现对远程英语教学改革有诸多启示。
远程英语教学;成功学习者;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
1975年《对外英语教学季刊》 (TESOL Quarterly)和《加拿大现代语言评论》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先 后发表了Rubin和Stern关于成功外语学习者的研究,1978年Naiman等又出版了一本研究成功外语学习者的专著(Naiman,Frohlich,Stern&Todesco,1978)。此后,对于成功外语学习者的研究经久不衰,学界普遍认为“如果我们能更好了解成功学习者是如何学习的,我们就可以将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教授给较差的学习者,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Rubin,1975:42)。迄今,对于成功外语学习者的研究已经从最初集中在学习策略这一个方面扩展到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其他因素(比如学习动机、动力、信念、焦虑,等等)。
然而,相关研究绝大多数是以全日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仅有屈指可数的研究聚焦成功远程外语学习者(比如Bown,2006),这与正在蓬勃发展的远程外语教学规模极不相称(Coleman&Furnborough,2010)。有鉴于此,我们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与不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在情感(包括学习动力、学习信念和学习焦虑)和学习策略上的差异,总结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的经验。这项研究是先前关于中国远程英语学习者研究的延伸(Hurd&Xiao,2010;Xiao&Hurd,2007;Xiao&Hurd,2010)。由于这项研究涉及面广,素材十分丰富,非一篇文章的篇幅所能承载,因此,本文拟集中讨论学习策略,情感方面另文分析和讨论(Xiao,2012)。
如上所述,成功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已经总结出成功外语学习者共有的一些学习策略。比如Rubin(1975)认为,成功的外语学习者乐于猜测,善于猜测,容忍语意模糊和歧义;有强烈的交际欲望,懂得使用补偿策略(比如运用迂回策略或副语言表达手段)弥补自己外语知识的不足;不怕出错;重视交际的同时也注重语言形式/结构,善于总结语言规律;积极主动为自己寻找练习使用外语的机会;能监控自己和他人的外语使用情况,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重视达意和如何以言行事。Stern(1975)、Naiman等 (1978)、Wenden(1990)以及其他一些学者也根据自己的研究纷纷列出了成功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清单。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学者将研究聚焦于具体的语言学习策略(比如词汇学习策略、语法学习策略、语音学习策略和听、说、读、写技能学习策略)以及元认知策略等(Bown,2006;Cotterall,1999;Gan,2004;Gan,Humphreys,&Hamp-Lyons,2004;Graham,2006;Griffiths,2008;Johnson,2005;Ni,Chatupote,&Teo,2008;Norton&Toohey,2001;Rubin,2001;Rubin&Thompson,2009;White,2003;Williams&Burden,1999;Young,2009)。
如前所述,本文集中讨论学习策略,除了涉及词汇学习策略、语法学习策略、语音学习策略和听、说、读、写技能学习策略外,还专门调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情况,因为在师生和生生处于准分离状态的远程学习中,学习者必须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元认知策略)并且努力为自己寻找实际运用目的语的机会(社交策略)。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汕头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参加远程英语学习的时间短,对于远程学习的体验可能不很深刻,也难以从学习效果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区分,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没有包括一年级学生。
诚如Rubin(2005)所述,目前外语教学界对于何谓成功学习者和不成功学习者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研究者通常制订自己的标准。本研究对于成功和不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的区分及标准如下:首先统计我校英语专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个人的总成绩,即截至调查时按照教学计划修完的各门功课的期末考试成绩的总和,各年级名列前15%的学生被划分为成功学习者,而位居最后15%的学生则划分为不成功学习者。按照这一标准,我们一共遴选出13名成功学习者和13名不成功学习者。接着,我们逐一接触候选研究对象,向他们说明研究的目的,承诺保护隐私,请求他们给予支持并逐一商定个别访谈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分别有3名成功学习者(1名二年级组和2名三年级组)和3名不成功学习者(1名二年级组和2名三年级组)表示不愿意参加调查,因此,实际参加调查的人数为10名成功学习者(二、三年级各5名)和10名不成功学习者(二、三年级各5名)。
成功组的5名二年级学生的排名依次如下(文中所有学生的姓名均为化名):林倩(女)、陈畅(女)、徐雄(男)、彭涛(男)和程龚(女),其中林倩和徐雄专科阶段为英语专业,林倩、徐雄和程龚已婚;成功组的5名三年级学生的排名依次如下:郑洁(女)、刘芳(女)、李阳(男)、彭丹(女) 和许剑(男),除许剑外,其余学生专科阶段均为英语专业,郑洁、刘芳和李阳已婚。不成功组的5名二年级学生的倒数排名依次如下:张桦(女)、尤勇(男)、章逵(男)、杨梅(女)和马玲(女),其中章逵和杨梅专科阶段为英语专业,章逵和马玲已婚;不成功组的5名三年级学生的倒数排名依次如下:谭敏(女)、吴庚(男)、赖莉(女)、黄添(男) 和谢晶(女),其中吴庚、赖莉和黄添专科阶段为英语专业,黄添未婚,其余已婚。20名研究对象均有固定职业。
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出,两个组的男女比例相同,均是4男6女,专科阶段读英语专业的人数分别是6人(成功组) 和5人(不成功组),各有6人已婚。由此可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不存在突出的差别,有较强的可比性,符合本研究的目的。
我们以半结构性访谈的形式开展调查,如果还有疑问,则以电子邮件或QQ留言的方式追踪询问。如前所述,这项研究是先前有关中国远程英语学习者研究的延伸,因此,我们结合先前的研究结果,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遵循让受访者畅所欲言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访谈问题。访谈提纲在小范围内进行试测(共有5名学生参加),根据试测的反馈,对一些问题做了文字上的修改,同时补充了一些备用的提示性的问题,以保证正式访谈顺利进行。
考虑到成人在职远程学习的特点,所有个别访谈都在腾讯QQ聊天工具上进行。正式访谈历时3个月。每次访谈一结束,我们马上把访谈文本下载保存并仔细阅读,如发现有未尽之处或对受访者的真实意图把握不准时,立即通过QQ或电子邮件与受访者联系求证。
在完成所有访谈以及必要的后续求证之后,我们采用“框架法”(the‘framework’ approach)(Srivastava&Thomson,2009)对访谈文本和后续通信进行内容分析,以总结归纳两个组各自的共性和组别之间的差异。首先,仔细阅读每一份访谈记录文本,标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概念;然后,再次阅读每一份文本,整理其中所涉及的关键概念,初步分析这些概念之间是否隐含一定的逻辑关系,勾勒出一个初步的概念框架;接着,根据概念框架把同属一个概念范畴的素材进行归类;最后,进一步完善概念框架并据此对素材进行理论层面的阐释。
访谈结果表明,两个组在学习英语词汇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成功学习者所使用到的学习策略数量多、种类多、理性成分多,而不成功学习者则相反。
表1 词汇学习策略
从表1可以看出,除背诵外,其他各项两个组有很大的不同。背诵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最喜欢使用的策略,而且也有积极的效果(Ding,2007;Wen&Johnson,1997;戴炜栋和王栋,2002)。有学者认为,这可能跟中国的学习传统有关,也可能因为在中国实际使用英语的机会不多或是应试教育使然(Gan,2004)。然而,成功学习者除了背诵生词外,还特别注意学以致用(第1和第5项策略),也就是说他们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使用所学词汇,这点很重要。诚如Rubin(1975)所述,外语学习的成败至少取决于三个要素:天赋、动力和机会,因此要鼓励学习者积极为自己寻找或创造使用外语的机会。另一方面,成功学习者善于发挥自身智力成熟的优势,能使用举一反三的策略帮助巩固所学词汇(第2和第4项策略)。相比之下,不成功学习者主要是通过背诵学习词汇。对于大多数远程学习者而言,由于年龄偏大、记忆力退化、学习时间有限、身兼数职等等原因,单靠背诵是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
当被问到在学习一个单词时主要注意单词的哪些方面时,除了词义外,两组在其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正确掌握一个词的发音有助于记住它的拼写以及在听的过程中快速辨认这个单词;掌握一个词的词性和搭配有助于准确处理一词多义问题以及正确使用这个单词。在这些方面,不成功学习者有明显不足:发音(成功学习者8人:不成功学习者3人,下同);词性 (7:3);搭配 (7:2)。
值得一提的是,当谈到词汇学习的最有效方法时,两组的认识比较接近,都强调学以致用、理性记忆(联想法、构词法以及词义、发音、词性、搭配并重)。因此,如何帮助不成功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言行一致”,应该是有效提高词汇学习效果的关键,值得认真探索。
由于学生都修读过语法课,因此,本研究侧重于调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如何处理与语法有关的问题。首先,所有学生无一例外都认同语法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但认为语法难掌握的不成功学习者明显多于成功学习者(8:4)。对于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是否注意语法的问题,两组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详见表2)。
表2 语法与听、说、读、写
从表2可以看出,除听之外,在使用其他三项技能时成功英语学习者远比不成功学习者更加注意语法。在交际法教学理论盛行的时候,语法的作用曾经受到质疑,甚至出现不教授语法这种极端情况。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语法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相关研究也证明成功外语学习者都注重学习和运用语法(Rubin,1975;Griffiths,2006;Johnson,2005)。成功学习者有比较强的语法意识,这也体现在他们对待疑难语法结构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上,10名成功学习者中有5名表示会查工具书并进行认真分析,另外5名则表示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就会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相比之下,只有3名不成功学习者会请教他人,7名表示任其自然。
在谈到语法学习的方法时,在不成功学习者的言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背诵语法规则”和“多做题”这两个概念,学生吴庚的话很有代表性:
“学习语法就是要多背诵语法规则并多做语法习题。我在读高中的时候,为了应付高考,把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语法规则都背下来了,还做了好多好多语法习题,硬是把语法给克服了。”
可是这位学生在开头就表示:
“我的语法基础太差,总感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掌握。”
在这方面,成功学习者的做法可以归纳为: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语法规则,摒弃不求甚解的习惯,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语法规则以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李阳的话最有代表性:
“我从来没有为了语法而学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这样很枯燥而且效果不好。我的经验是先结合例句理解规则,然后在平时的阅读或者写作过程中自觉地做一些语法分析,不想当然,要刨根问底,慢慢地很多语法规则就能被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现在,除了一些特别复杂的结构或者要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我基本上都不特别有意识地做语法分析了。”
这位学生的话可以归结为: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陈述性语法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转变为程序性语法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这对于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顾琦一,2007)。
在语音学习方面,两组学生都表示会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会模仿正确的读音,但成功学习者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会注意语音语调的含义,正如彭丹所说的:
“我觉得首先音标要学准确,然后模仿是必要的,再就是要分析,例如什么情况下要轻读或重读、意群应该如何停顿、什么时候要升调或降调等等。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或检查自己的语音语调时会更有收获,更能矫正自己错误的音调。”
的确,这对于准确模仿、正确运用非常重要(Takeuchi,2003),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可以分为两类:接受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 (听和读) 和生产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说和写)。
在听和读方面,两组学生的不同首先体现在母语对外语使用的影响上。在听和读英语的时候,习惯逐词逐句翻译成中文的成功学习者人数分别是2人(听)和0人(阅读),而不成功学习者却多达8人(听)和7人(阅读)!逐词逐句翻译不利于保证理解的准确性和提高理解的速度。母语不同,思维习惯会有所不同,布局谋篇也会有差异。因此,依靠逐词逐句翻译来理解外语的语篇往往会导致过分注意细节而忽略篇章,不能保证理解的准确性;而由于还要经过翻译这道程序,理解的速度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在听力方面。
依靠翻译进行理解的学习者往往会养成不好的听或读的习惯,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证明。比如,试图做到从头到尾听懂或读懂每一个词的成功学习者仅有1人(听)或0人(阅读),而10名不成功学习者全部都表示这是他们的目标!再如,在听或读的过程中,碰到生词在所难免,出现这种情况,成功学习者(听力9人,阅读8人)表示如果这个词不妨碍理解就跳过去,如果妨碍理解就会根据具体的语境大胆推测其词义。相比之下,仅有2名不成功学习者表示在听的过程中碰到生词时会尝试猜测词义,3名说逢生词必查(这就意味着无法顾及后面的内容),5名表示能听懂多少算多少。在阅读方面,表示逢生词必查词典的不成功学习者多达7人,仅有1人表示会尝试猜词义。所有成功学习者表示在听和读的过程中会积极借助常识提高理解水平,而能这样做的不成功学习者仅有3人。逐词逐句翻译也会影响对不同外语活动所必须采取的不同学习策略。9名成功学习者表示在听或读的时候能根据不同要求做到归纳中心、寻找特定细节或进行推理判断,而在听方面所有不成功学习者都表示这样做难度太大,在阅读方面有4人表示能勉强做到但效果差强人意,其余都表示做不到。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既要容忍适度的语意模糊和歧义,也要善于根据语境、题材背景、常识等进行猜测(Ehrman&Oxford,1995;Goh,2005)。事实上,我们在听和读母语的时候也会碰到生词,但是我们很少查词典,因为我们能容忍适度的语意模糊和歧义,也经常大胆猜测词义。本研究印证了Rubin(1975)的观点,成功学习者懂得把处理母语生词的好方法应用到外语学习中。懂得根据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策略也是成功学习者必备的技能(Rubin, 2005),在本研究中,两组学习者的不同也体现在这个方面上。
母语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也体现在说和写这两种生产性技能上。比如,有9名不成功学习者谈到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自己都必须先用中文构思,然后才用英语表达,而仅有1名成功学习者表示有时会这样做,但一旦意识到就会强迫自己用英语思考。如果一时想不起某一个单词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单词,在说的时候,成功学习者都能通过使用同义词、近义词、用更容易的文字解释,甚至“拐弯抹角”等方法来解决,诚如刘芳所说的:
“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找意义相近的词或短语代替,通过paraphrase让对方明白我的意思,或者干脆用肢体动作表示。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屡试不爽,我的外国客户都夸我口语好!”
在这方面,多数不成功学习者选择冷场,因此往往导致交流无法继续,仅有2名表示会用“意思差不多的词”来“救场”。
在写方面,两组的主要差别在于词典的使用。不成功学习者主要依靠查汉英词典解决问题,而仅有2名成功学习者有时这样做,其余都表示会先考虑“替代”,实在不满意才会去查词典。
上述这些方面的差别主要涉及补偿策略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跟学习者在听和读的过程中是否逐词逐句翻译有一定内在联系。
研究发现,语言学习更多的是以语块(language chunk)——短语、习语、套语,乃至经常一起出现的组合(比如strong tea,heavy rain等等)——为单位,而非以单词为单位(Halliday,2002;Schmitt,2000),因此,有学者提出要重视语块教学,培养学习者善于使用语块的能力。在这一方面,两组体现出明显的不同,表示在说和写的时候会尽量使用现成表达方式的成功学习者分别有10人和9人,而不成功学习者则分别为4人和3人。
在如何处理语法与达意的关系上,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别,都表示在口头表达时会更加注重达意,而在书面表达时则会努力做到语言的准确和达意并重。
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计划、监控、评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的策略(Wenden,1999)。诚如White(1999)所指出的,在远程学习过程中,由于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在计划、监控、评估、反思学习活动方面,学习者经常难以得到教师及时的帮助,因此,学习者必须掌握相应的元认知策略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首先,调查发现,除刘芳外,所有成功学习者都能制订学习目标并经常检查是否实现学习目标。刘芳之所以没有目标意识,用她自己的话讲:
“我一直很努力,但我只重视过程,不在乎结果,事实上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和成功。这也许跟我英语基础比较好有关系吧。”
相比之下,有4名不成功学习者没有自己的目标,比如:
“还要制订目标?我们的学习不就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吗?”(杨梅)
“老师没有说要制订什么个人的学习目标啊,也没有给我们制订您所说的目标呀!”(张桦)
另外5名原先制订过学习目标,但是因为一直没能实现,所以现在也不给自己制订学习目标了。比如:
“我原来为自己制订过一些阶段性目标,比如,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要求自己记住里面的生词。可是,我的目标总不能实现,老实说,现在的心态是顺其自然,不在乎什么目标了。”(吴庚)
其次,8名成功学习者能尽量做到学习、工作和家庭三不误,安排好学习时间,在学习的时候也能集中精神,排除杂念。有2名做不到,他们有自己的小家庭,在单位又是骨干,所以工作、家庭和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但由于自己的基础好,所以学习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然而,在这一方面,仅有1名不成功学习者表示能较好安排学习时间,其余的都说工作太忙或者家务缠身,在学习上经常临时抱佛脚。
在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评价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方面,两组学生都声称自己这样做,但效果不同。成功学习者能从反思和评价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明白哪些方面尚需下更大力气提高,因此,学习效果越来越好,这反过来又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反思和评估自己的学习。不成功学习者虽然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但可能因为不懂得如何归纳总结经验和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所以都反映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正如尤勇所说的:
“长期以来我对自己学习进步缓慢深感困惑。我一直都想找出个中原因。我请教过老师和学习好的同学,上网查找过英语学习方法的资料,也尝试过不少‘好’方法,可是都没有奏效!”
两组的另外一个差别体现在对语言错误的态度上。有8名成功学习者表示不怕出错,其余2名说有点怕,但是却有多达8名不成功学习者怕出错:
“如果没有十分的把握我就不敢说出来或写出来。”(章逵)
这也许是不成功学习者不能得益于反思和评价的另一个原因。
诸多研究表明,成功学习者能为自己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Gan,et al.,2004;Rubin,2005),我们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制定目标诚然重要,然而,如何实现目标才是直接影响学习进步的因素。比如,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时间的投入,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中,成功学习者能做到而不成功学习者基本做不到。监控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于远程外语学习至关重要(Andrade&Bunker,2009;Hurd,2005),但监控和反思本身并不能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重要的是能否因此而总结出好的学习方法并努力在后续的学习中付诸实施、能否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能否大胆尝试不怕出错。
成功的外语学习者有强烈的交际欲望,会积极为自己寻找实际使用语言的机会(包括课内和课外的练习 机 会) (Horwitz, 1987; Rubin, 1975;Takeuchi,2003;William&Burden,2000;束定芳,2006)。这一点对于远程外语学习十分重要,因为语言交际活动不足是远程外语学习的主要缺陷之一。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名成功学习者表示有强烈的交际欲望,2名表示一般,1名不置可否;而不成功学习者中仅有2名交际欲望强烈,1名一般,其余都表示没有这种想法。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只有1名成功学习者(徐雄)说:
“不懂的时候当然希望多听,只有觉得自己能够表达清楚、顺畅了才会更喜欢说吧。”
其余的都表示:“沟通自然是你一句我一句,否则就没有意思了。”
相比之下,主要是在听别人说,自己很少开口的不成功学习者多达7名!
对于课外使用英语的机会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两组没有很大的差别。成功学习者100%表示认同,而不成功学习者也只有2名不认同。但是,两组在实际使用英语方面差别非常大。除2名外,所有成功学习者都在课外积极使用英语,比如:
“会跟群友用英语聊,包括在线视频。”(陈畅)
“主要是跟客户交流。”(彭涛)
“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用英文交流,对于了解对方文化或说话方式还是很不错的。现在各种网络通讯媒体很发达,通过MSN、SKYPE等可以跟外国朋友聊天或视频谈话,看英文大片也很方便。”(刘芳)
“工作的关系,听说是必需的。读是兴趣,看看书或报刊。写也是兴趣,有时写点杂文,有时帮人家修改作文等。”(李阳)
“经常看英语电视节目、电影,还有听英文歌曲,网络上的听力材料偶尔也听听,有时间也会读家里的一些英语书籍。还有,上网的时候会浏览英语网站。”(徐雄)
在这方面,只有2名不成功学习者表示课外使用英语:
“阅读和参加英语角活动。”(赖莉)
“工作中与客户邮件来往,面对面交谈。”(谢晶)
远程英语学习者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有很多英语实践活动,因此,积极为自己寻找这样的机会非常重要(White,1995),Horwitz(1987) 甚至认为课外学习机会关乎外语学习的成败。这也是成功外语学习者的特点之一(Rubin,1975;Takeuchi,2003)。本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本研究表明,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与不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上的确存在差别。长期以来,“熟能生巧”被奉为外语学习的金科玉律,因此,外语教学实践中常常强调多练,而且往往是脱离语境的操练,甚至是机械性的重复操练。对于学习时间能得到充分保证、不存在工学矛盾、有良好的互动交流实践环境的全日制学生而言,“熟能生巧”的确能保证学习效果。然而,对于远程英语学习者而言,过分强调“熟能生巧”可能不现实。这就要求学习者能够扬长避短,即诉诸更加理性的方法,弥补“熟”的不足。在我们的研究中,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具有鲜明的理性成分,比如通过学以致用、联想法、构词法以及词义、发音、词性、搭配并重巩固对生词的记忆;对语法问题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促进陈述性知识的程序化;语音学习时并不满足单纯的模仿,而是在理解语音语调含义的基础上模仿和矫正自己的音调;坚持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提高社交策略的使用水平;在听和读时结合语境、题材背景、常识等进行猜测,根据不同听、读目的采取不同的策略;在说和写时充分利用补偿策略以及使用语块,提高表达水平,等等。至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这本身就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本研究的结果对进一步全面提高远程英语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目前电大英语专业本科各门课程对于语言三要素——词汇、语法和语音——的教学重视不足,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困难。本研究涉及情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薄弱是导致学生进步慢、缺乏信心、自我效能感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Xiao,in press)。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加强这些方面的教学,把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融入教学活动和练习之中,全面提高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使用有效策略指导学习的意识。此前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远程英语学习者来讲,基于策略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肖俊洪、彭一为、张永胜,2007)。
在听、说、读、写技能的教学方面,我们基本上是以大纲为基础,强调交际用途。但是,如果能配合学习策略的训练,设计、组织和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效果肯定更加明显。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摒弃用母语思维的习惯,掌握与不同语言活动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相适应的策略,在接受英语输入时容忍适度的语意模糊和歧义以及善于借助相关知识进行猜测、推理,在输出英语时善于使用补偿策略以弥补自身英语知识的不足,突出“语块”教学,促进英语输出技能的提高。上述诸方面,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实现。
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完全可以通过“书面教学辅导”——教材——和学习支持服务进行。比如,通过精心编撰设计的教材能引导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但是,如前所述,仅仅这样还不够,当学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却苦于找不到对策或者不能很好总结经验时,教师主动干预,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学生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妥善处理工作、家庭和学习的矛盾也应该是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毋庸讳言,目前我们大多数教材没有把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和反思等元认知能力纳入教学设计之中,但是,与国外的远程教育机构相比,我们的辅导课时多(尤其是面授辅导),以固定教学班为单位施教,而且每个教学班都配有固定的班主任,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个优势应该能在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上发挥更大作用。
至于社交策略,一方面,在辅导教学中要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水平的练习活动,创设多样化的协作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学生能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交际欲望。另一方面,要结合远程英语学习特点,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手段,要求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比如在工作中、结合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借助信息通信技术获取丰富的英语资源和便捷地与其他学习者或英语本族语者开展具有真实交际意图的互动等),一箭双雕,既弥补远程英语学习实践活动不足的缺陷,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旧知识和锻炼听、说、读、写技能,实现“以言行事”。英国开放大学的外语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参加“驻校学习”(residential school),包括到目的语国家“沉浸”一段时间,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外语社交技能。
最后,必须指出,任何研究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本研究也不例外。在访谈过程中,有些受访者善于自我表述,有些则不善言谈;有些受访者可能会揣度研究人员对研究问题的偏向并做出相应的回答。这些都是访谈这种研究工具自身的局限,因此,访谈的结果不一定很全面和准确。但是,由于我们采取了防范措施,比如试测、承诺保护隐私、后续求证等,研究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
[1]Andrade,M.S.&Bunker,E.L.(2009).A model for self-regulated distance language learning[J].Distance Education,30(1),47-61.
[2]Bown,J.(2006).Locus of learning and affective strategy use:Two factors affecting success in self-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J].Foreign Language Journal,39(4),640-659.
[3]Coleman,J.A.&Furnborough,C.(2010).Learner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outcomes on a distance Spanish course for beginners[J].System,38(1),14—29.
[4]Cotterall,S.(1999).Key variables in language learning:what do learners believe about them?[J].System,27(4),493-513.
[5]Ding,Y.(2007).Text memorization and imitation:The practices of successful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System,35(2),271-280.
[6]Ehrman,E.M.&Oxford,R.L.(1995).Cognition plus:Correlates of language learning success[J].Modern Language Journal,79(1),67-89.
[7]Gan,Z. (2004).Attitudes and strategies as predictors of self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an EFL contex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4(3),389-411.
[8]Gan,Z.,Humphreys,G.,&Hamp-Lyons,L.(2004).Understanding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EFL stud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J].Modern Language Journal,88(2),229-244.
[9]Goh,C.(2005).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Expertise [A].In K.Johnson(Ed.)Expertis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C](pp.64-84).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10]Graham,S.(2006).A study of students'metacognitive beliefs about foreign language study and their impact on learning [J].Foreign Language Annals,39(2),296-309.
[11]Griffiths,C. (2008).Lessons from good language learners[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Halliday,M.A,K.(2002)On grammar(The first volume of a series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K.Halliday)[M].London/New York:Continuum.
[13]Horwitz,E.K.(1987).Surveying student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A].In A.Wenden&J.Rubin(Eds.),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C] (pp.119-129).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14]Hurd,S.(2005).Autonomy and the distance language learner[A].In B.Holmberg,M.A.Shelley&C.J.White(Eds.),Languages and distance education:Evolution and change[C](pp.1-19).Clevendon:Multilingual Matters.
[15]Hurd,S.&Xiao,J.(2010).Anxiety and affective control among distance language learners in China and the UK[J].RELC Journal,41(2),183-200.
[16]Johnson,K.(2005).Expertis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C].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17]Naiman,N.,Frohlich,M.,Stern,H.H.,&Todesco,A.(1978).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Research in Education Series 7[M].Toronto,Ontario: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18]Ni,Q.,Chatupote,M.,&Teo,A.(2008).A deep look into learning strategy use by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students in the Chinese EFL learning context[J].RELC Journal,39(3),338-358.
[19]Norton,B.&Toohey,K.(2001).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good language learners[J].TESOL Quarterly,35(2),307-321.
[20]Rubin,J.(1975).What the‘good language learner’can teach us[J].TESOL Quarterly,9(1),41-51.
[21]Rubin,J.(2001).Language learner self-management[J].Journal of Asian Pacific Communication,11(1),25-37.
[22]Rubin,J.(2005).The expert language learner:A review of good language learner studies and learner strategies [A].In K.Johnson(Ed.),Expertis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pp.37-63).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3]Rubin,J.&Thompson,I.(2009).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4]Schmitt,N.(2000).Key concepts in ELT[J].ELT Journal,54(4),400-401.
[25]Srivastava,A.&Thomson,S.B.(2009).Framework analysis:A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for applied policy research [J].JOAAG,4(2),72-79.
[26]Stern,H.H.(197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31(4),304-318.
[27]Takeuchi,O. (2003).What can we learn from good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A qualitative study in the Japanese foreign language context[J].System,31(3),385-392.
[28]Wen,Q.&Johnson,R.K.(1997).L2 learner variables and English achievement:A study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majors in China[J].Applied Linguistics,18(1),27-47.
[29]Wenden,A. (1990).Helping language learners think about learning[A].In R.Rossner&R.Bolitho(Eds.),Currents of chang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pp.161-175).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0]Wenden,A.(1999).An introduction to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and Beliefs in Language Learning:Beyond the basics[J].System,27(4),435-441.
[31]White,C.(1995).Autonomy and strategy use in distanc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research findings[J].System,23(2),207-221.
[32]White,C. (1999).The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of distance learners[J].Open Learning,14(3),37-46.
[33]White,C.(2003).Language learn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4]Williams,M.&Burden,R.(1999).Students’developing conceptions of themselves as language learner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83(2),193-201.
[35]Xiao,J.(2012).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distance language learners:an‘affective’perspective[J].Open Learning,27(2):121-136.
[36]Xiao,J.&Hurd,S.(2007).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distance English learning:a study of learners at Shantou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China [J].The Journal of Asia TEFL,4(2):141-64.
[37]Xiao,J.&Hurd,S.(2010).Motivation and beliefs in distance language learning:The case of English learners at SRTVU,an Open U-niversity in China[J].The Journal of Asia TEFL,7(3):59-91.
[38]Young,D.J.(2009).Working toward shared visions of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42(1),5-6.
[39]戴炜栋,王栋.一项有关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观念的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2,91(5):24-29.
[40]顾琦一.输入与输出在陈述性知识程序化过程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2):40-45.
[4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114(4):21-29.
[42]肖俊洪,彭一为,张永胜.远程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训[A].孙绿怡,阎学谦.《探索启迪创新》[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161-168.
A Study of Successful Distance English Learners’Learning Strategies
Xiao Junhong
Research on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s learning strategies has been high on the agenda of practitioners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ESL/EFL).Nevertheless,the majority of studies were undertaken in the conventional learning context.This study,therefore,set out to focus on the good distance language learner,investigating 10 successful and 10 unsuccessful distance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 with the aim of constructing a‘learning strategy’profile of the successful distance learner.Using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 in learning strategies between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distance English learners in terms of vocabulary,grammar and pronunciation,the skills of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metacognitive skills as well as social skills.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successful learners embodied more rational features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used by unsuccessful learners,hence able to better compensate for lack of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distance English learning.Implications for effective distance English instru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teaching English at a distance;successful English learner;learning strategy
G442
A
1009—458x(2012)04—0049—08
2012-02-25
肖俊洪,教授,汕头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515041)。
责任编辑 石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