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剑侠”为专题编纂而成的文言小说总集,《剑侠传》自产生之后,便有多种版本流传,明清两代屡有续作,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史和武侠小说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如此重要的一部书,自然会引起小说研究者的兴趣。然而,关于此书的成书情况及选辑者是谁的问题,清代以来一直存在争论,鲁迅、余嘉锡、赵景深等学者都参与了讨论。至今各小说史和小说书目提要对于《剑侠传》成书过程的描述依然较为混乱;对于选辑者的认定,或言不知何人所辑,或仅据《弇州四部稿》中的《〈剑侠传〉小序》推测可能为王世贞选辑。专门考辨文章仅有张志合《〈剑侠传〉成书与作者考辨》一篇,此文对于《剑侠传》的研究有所推进,但全篇主要用力于辩驳余嘉锡的观点,未对《剑侠传》成书和选辑者做出详细考证①。国家图书馆藏明隆庆三年(1569)履谦子刻本《剑侠传》的发现,对《剑侠传》成书及选辑者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卷首署名弢庵居士的《〈剑侠传〉引》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所收《〈剑侠传〉小序》文字几乎完全相同②。由于《弇州四部稿》为王世贞本人编纂成书,收入其中的小序断无作伪之可能,所以基本可以据此认定王世贞就是《剑侠传》的选辑者。通过文献比勘发现,王世贞选辑的文言小说总集《艳异编》中,“义侠部一”及“义侠部二”收入的9篇以“侠”为专题的小说,其中有6篇与《剑侠传》所录相同,这在文献实例上进一步证明了王世贞选辑《剑侠传》的可能。
本文对所知见的各个版本《剑侠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辨,同时依据《剑侠传》所收各篇的文献来源,对《剑侠传》的成书情况做一推测,结合《剑侠传》之序跋及王世贞小说编选活动相关资料,论证王世贞就是《剑侠传》的选辑者,将成书时间确定在嘉靖四十年(1561)至隆庆三年(1569)之间。
《剑侠传》不见于明代以前的书目题跋,在现存可以知见的各版本中,最早的是明隆庆三年履谦子刻本。《剑侠传》较少单行,多被收入各丛书中,或与后人续作合刊。主要的版本有四卷本系统和一卷本系统。此外,《四库全书总目》存目著录有二卷本③。
1.四卷本系统
(1)隆庆三年(1569)履谦子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明代隆庆三年(1569)履谦子刻本,全本四卷,附录一卷,不著撰者。卷首有弢庵居士《〈剑侠传〉引》,卷尾有履谦子《刻〈剑侠传〉跋》。履谦子在跋中说:“旧板近胡涂,是用番刻。”可知此版之前,《剑侠传》已有版本刊行。包括附录在内,所收篇目共37篇,为便于后文讨论,列37篇目次如下:卷一:《老人化猿》、《扶余国主》④、《嘉兴绳技》、《车中女子》、《僧侠》、《京西店老人》、《兰陵老人》;卷二:《卢生》、《聂隐娘》、《荆十三娘》、《红线》、《田膨郎》;卷三:《昆仑奴》、《许寂》、《丁秀才》、《潘将军》、《宣慈寺门子》、《李龟寿》、《贾人妻》、《虬须叟》、《韦洵美》、《李胜》、《乖崖剑术》;卷四:《秀州刺客》、《张训妻》、《潘扆》、《洪州书生》、《义侠》、《任愿》、《花月新闻》、《侠妇人》、《解洵娶妇》、《郭伦观灯》;附录:《张守一》、《张祐》、《白廷让》、《青城剑术》⑤。
(2)《古今逸史》本
明人吴琯编刻有《古今逸史》,刊刻时间在其婺源县令任上,即隆庆五年至万历五年之间(1571—1577)。《剑侠传》被收入《古今逸史》的“列传”,卷首题“明新安吴琯校”,不著朝代及撰者。全书四卷,无附录,所收篇目共33篇,分卷、篇目次序及内容全同隆庆三年本。
(3)《秘书廿一种》本
康熙七年(1668)汪士汉编刻的《秘书廿一种》收录有《剑侠传》四卷,篇目33篇,无附录,分卷、篇目次序及内容与隆庆三年刊本和《古今逸史》本相同。目录后附有汪士汉《〈剑侠传〉序》,末署“康熙戊申一阳月至日新安汪士汉识”。每卷前有题识“阙名新安汪士汉校”。
(4)郑官应合刻本
郑官应于光绪年间选辑有《续剑侠传》四卷,收明清文言剑侠小说39篇,体例全仿《剑侠传》。刊行时,郑官应将《剑侠传》与《续剑侠传》合刻,目《剑侠传》为前集,自己所选为续集。此本《剑侠传》四卷,所收篇目33篇,分卷、篇目次序及内容与隆庆刊本、《古今逸史》本、《秘书廿一种》本相同,无附录。不著朝代及撰者,每卷前有题识“香山郑官应陶斋辑”。
(5)《丛书集成初编》本
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剑侠传》,以《古今逸史》本为底本加以排印。封面题“撰人不详”,全本同《古今逸史》,附有汪士汉《剑侠传》序。内封有题识:“本馆《丛书集成初编》所选《阳山》、《顾氏文房》及《古今说海》、《古今逸史》、《秘书二十一种》、《龙威秘书》皆收有此书,《顾氏》本仅一则,《说海》二则,《龙威秘书》一卷共十三则,《逸史》、《秘书》两本皆四卷,《逸史》本在前,故据以影印,并附《秘书》本汪士汉序于后,又《逸史》、《秘书》无撰人名。《龙威秘书》作段成式撰,不足信。”
2.一卷本系统
(1)一百二十卷《说郛》本
今本《说郛》最为常见者有一百卷本与一百二十卷本,一百卷本为张宗祥据六种明抄本校理成书,于192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收书725种;在此以前,《说郛》已有明刊宛委山堂本一百二十卷行世,署“天台陶宗仪纂,姚安陶珽重辑”,收书一千二百余种。一百卷本《说郛》未收《剑侠传》,一百二十卷本《说郛》收有《剑侠传》。一百二十卷本《说郛》是陶珽于顺治三年(1646)重辑,《剑侠传》应当是此时被收入《说郛》。此本《剑侠传》一卷,题“唐□□□撰”,所收篇目11篇:《老人化猿》、《车中女子》、《僧侠》、《京西店老人》、《兰陵老人》、《卢生》、《聂隐娘》、《荆十三娘》、《红线》、《田膨郎》、《昆仑奴》。
(2)《唐代丛书》本
清人陈莲塘所编《唐代丛书》,一名《唐人说荟》。卷十三为《剑侠传》。题“唐段成式著”,所收篇目12篇,与一百二十卷《说郛》本比较,少《红线》一篇,多《贾人妻》、《虬须叟》两篇。
(3)《龙威秘书》四集《晋唐小说畅观》本
清人马俊良编选《龙威秘书》四集《晋唐小说畅观》收有《剑侠传》一卷,题“唐段成式著”,所收篇目12篇,篇目次序及内容全同《唐代丛书》本。
(4)《艺苑捃华》本
清人顾之逵选辑的《艺苑捃华》丛书,刊刻于同治七年(1868),收有《剑侠传》一卷,题“唐段成式著”,所收篇目12篇,篇目次序及内容全同《唐代丛书》及《龙威秘书》本。
(5)《说库》本
王文濡于清末民初编选有《说库》丛书,上海文明书局出版,收书170种,有《剑侠传》一卷。前有王文濡所撰《说库提要》,言简意赅,《剑侠传》提要如下:“《剑侠传》,唐段成式撰,所记除《老人化猿》外皆为唐代剑侠事,虽亦杂见他书,要足以资考证。”此本《剑侠传》所收篇目12篇,篇目次序全同《唐代丛书》、《龙威秘书》、《艺苑捃华》本,唯最后一篇《虬发叟》,其余各本均作《虬须叟》。
3.二卷本
现存《剑侠传》不见二卷本,著录于目录书者仅一见。《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存目著录江苏巡抚采进本《剑侠传》二卷。
由以上《剑侠传》各本产生时间、卷数及所收篇目可以大略推知:四卷本系统以隆庆三年刊本最早,所收篇目37篇(前四卷33篇,附录4篇),吴琯《古今逸史》稍后刊刻,无附录,篇目共33篇,应是略去隆庆三年本附录而成,此后《秘书廿一种》、郑官应合刻本、《丛书集成初编》各本均以《古今逸史》为底本,分卷、篇目次序及文字内容全同;一卷本系统中,一百二十卷《说郛》本《剑侠传》11篇均见于四卷本,《唐代丛书》编刻稍后于一百二十卷《说郛》,所收篇目12篇,均见于四卷本,此后《龙威秘书》、《艺苑捃华》、《说库》各本在篇目次序和内容上全同于《唐代丛书》本,应当都是以《唐代丛书》本为底本翻刻;二卷本仅见于《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今已亡佚。
《剑侠传》隆庆三年(1569)刊本共收篇目37篇,通过前辈学者的努力,已经全部考证出其文献来源。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一、通过考证,可知书中篇目来源于汉、唐、宋、明各代著述,证明《剑侠传》非一人独撰,而是选辑成书,在著作权上否定了段成式或王世贞个人独撰的可能;二、通过考证,其中《青城剑术》一篇来源于李昌祺《剪灯余话》,证明了此书选辑时间至少在永乐十七年(1419)《剪灯余话》成书之后。从篇目来源上看,《太平广记》对《剑侠传》的选辑有重要影响。综合前文版本分析,可以对《剑侠传》的基本文献面貌做一简单描述。
1.《剑侠传》所收各篇的文献来源
在四卷本《剑侠传》各篇文献来源的具体考证上,余嘉锡、赵景深、刘荫柏、罗立群等学者都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⑥。综合前辈学者的成果,按照隆庆三年刊本篇目次序,将作者、文献来源等列表如下。
《剑侠传》各篇文献来源简表
潘将军《剧谈录》(唐)康骈原名《潘将军失珠》,《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六“豪侠”《潘将军》宣慈寺门子《唐摭言》(唐末五代)王定保《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六“豪侠”《宣慈寺门子》李龟寿《三水小牍》(唐)皇甫枚《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六“豪侠”《李龟寿》贾人妻《集异记》(唐)薛用弱《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六“豪侠”《贾人妻》虬须叟《北窗记异》(宋)佚名氏韦洵美《补侍儿小名录》(宋)王铚原名《崔素娥》李胜《江淮异人录》(宋)吴淑乖崖剑术《春渚纪闻》(宋)何薳秀州刺客《鹤林玉露》(宋)罗大经原名《张魏公》张训妻《江淮异人录》(宋)吴淑潘扆《江淮异人录》(宋)吴淑洪州书生《江淮异人录》(宋)吴淑义侠《原化记》(唐)皇甫氏《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义侠》任愿《青琐高议》(宋)刘斧花月新闻《夷坚志》(宋)洪迈侠妇人《夷坚志》(宋)洪迈解洵娶妇《夷坚志》(宋)洪迈郭伦观灯《夷坚志》(宋)洪迈张守一《广陵妖乱记》(唐)郑廷诲一说《广陵妖乱记》为罗隐撰张祐《桂苑丛谈》(唐)冯翊原名《崔张自称侠》白廷让《洛阳搢绅旧闻记》(宋)张齐贤原名《白万州遇剑客》青城剑术《剪灯余话》(明)李昌祺原名《青城舞剑录》
从《剑侠传》所依据的原本文献产生时间上看,自汉代至明代都有采辑,主要集中于唐宋。从数量上看,37篇中有35篇采自唐宋人撰述,汉人著述和明人著述均只有1篇,而出自东汉赵晔《吴越春秋》的《老人化猿》很可能是选辑者直接从《太平广记》而非原书采辑。各篇所依据的原本文献中,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宋人洪迈《夷坚志》、宋人吴淑《江淮异人录》所占比例最大,均有4篇入选。前述各版本中多有题署《剑侠传》为段成式撰者,或许就跟段成式作品入选较多,而《酉阳杂俎》在明清又较为常见有关。
2.《剑侠传》部分篇目采辑自《太平广记》之可能
从上表备注可以看出,《剑侠传》37篇中有20篇同时见于《太平广记》。其中,与《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三至一百九十六“豪侠类”篇题及内容皆相同者有18篇;《扶余国主》一篇,《太平广记》作《虬髯客》,篇题不同而文字相同;《老人化猿》篇,《太平广记》卷四四○“畜兽”题《白猿》,篇题不同而文字相同。四库馆臣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已经发现了《剑侠传》部分篇目与《太平广记》相同的问题,在《剑侠传》提要中说:“旧本题为唐人撰,不著名氏。载明吴琯《古今逸史》中。皆纪唐代剑侠之事,与《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三卷至一百九十六卷所载豪侠四卷文尽相同。次序及句下夹注,如潘将军条下所附‘忘其名疑为潘鹘硉也’九字,亦复吻合,但讹鹘硉为鹤碎耳。盖明人剿袭《广记》之文,伪题此名也。”⑦馆臣所谓“文尽相同”,有两种可能:一、馆臣确实是没有详细阅读《剑侠传》文本就作出结论,认定《剑侠传》所有篇目都与《太平广记》豪侠四卷相同,事实上仅其中20篇相同;二、馆臣所见的二卷本《剑侠传》或许就是仅录20篇或者更少,且所收篇目皆与《太平广记》相同。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一书对馆臣所作提要有详细的辨证,指出馆臣之谬,但是却忽略了馆臣见到的二卷本不同于其所据以论证的四卷本这种可能。
罗立群依据四卷本所收篇目,指出:“从所选篇目及分卷来看,此书当是在《太平广记》‘豪侠类’的基础上扩编而来。”⑧这种推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这20篇虽不能完全断定选辑者在编选过程中是采自各篇原本还是直接从《太平广记》中选出,但是,基于学术界已普遍认同的对《太平广记》在明代流传和影响的认识,选辑者在编选中确实有见到《太平广记》之可能⑨。
3.《剑侠传》成书情况推测
假定选辑者尚未确定,在系统梳理《剑侠传》各版本及所收各篇文献来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成书过程做出这样一个推测:《剑侠传》成书时间在永乐十七年(1419)《剪灯余话》成书后至隆庆三年(1569)之间,因为履谦子于隆庆三年春翻刻旧版时,旧版已模糊不清,可知成书应早于隆庆三年;隆庆三年履谦子刻本作为现存最早刊本,前有小引,后有跋语,且比其后各版多出附录4篇,其所据以翻刻的底本很有可能就是此书的初刻本;《剑侠传》为明人采辑众书而成,其中20篇与《太平广记》中文字内容基本相同的篇目或许是选辑者直接从《太平广记》选出。
基于《剑侠传》成书过程的推测,对此书成书的时间范围有了一个初步判断,根据其所选各篇的文献来源,对此书的选辑过程也有了一个基本认识。这些工作的进行,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考证《剑侠传》的选辑者。
1.关于《剑侠传》著作权的争论
《剑侠传》虽然在明清两代影响很大,但是直到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馆臣才开始对此书的成书情况提出质疑,认为是明人依据《太平广记》所纂伪书。张心澂《伪书通考》依据馆臣提要,将《剑侠传》归入伪书。此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也指出署名段成式撰著的《剑侠传》为明人伪作。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中对馆臣的观点进行了批驳,举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中所载《〈剑侠传〉小序》,认定此书是王世贞自著之书,非依据古人。张志合《〈剑侠传〉成书与作者考辨》一文对余嘉锡的观点一一斟酌,指出其中错谬,认为此书为王世贞所辑而非其所著,将这个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但是此篇论文篇幅有限,没有依据诸种版本对《剑侠传》成书情况进行详细的考辨,对选辑者的认定也仅依据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中的《〈剑侠传〉小序》。刘荫柏在《隆庆刻本〈剑侠传〉叙录》一文中提出了《剑侠传》非王世贞选辑的观点。
2.《剑侠传》序跋对于问题解决之重要意义
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收入《剑侠传》序跋两篇:王世贞《〈剑侠传〉小序》与汪士汉《〈剑侠传〉序》⑩,各本小说史及小说资料汇编对于《剑侠传》序跋的引用与解读,大略不出这个范围。通过对各个版本《剑侠传》的细致梳理以及相关资料的阅读,可以补充三篇序跋:弢庵居士《〈剑侠传〉引》、履谦子《刻〈剑侠传〉跋》、郑官应《〈剑侠传〉序》。其中,郑官应选辑有明清剑侠文言小说集《续剑侠传》,刊刻时与《剑侠传》合刻,这篇《剑侠传序》就是为合刻本而写,收入夏东元所编《郑观应集》。对《剑侠传》选辑者考辨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隆庆三年刊本卷首弢庵居士的《〈剑侠传〉引》和卷尾履谦子的《刻〈剑侠传〉跋》。
根据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录隆庆三年刻本《剑侠传》原本,序文全篇如下:
凡剑侠,经训所不载,其大要出庄周氏、《越绝》、《吴越春秋》,或以为寓言之雄耳。至于太史公之论庆卿也,曰:“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则意以为真有之。不然以项王之武,喑呜叱咤,千人皆废,而乃曰无成哉?夫习剑者,先王之僇民也。然而城社遗伏之奸,天下所不能请之于司败,而一夫乃得志焉。如专、聂者流,仅其粗耳,斯亦乌可尽废其说!然欲快天下之志,司败不能请,而请之一夫,君子亦可以观世矣。余家所蓄杂说剑客事甚夥,间有慨于衷,荟撮成卷。时一展之,以摅愉其怫郁。若乃好事者流,务神其说,谓得此术不试,可立致冲举,此非余所敢信也。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弢庵居士的《〈剑侠传〉引》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一《〈剑侠传〉小序》文字几乎完全相同。仅“时一展之,以摅愉其怫郁”句,《弇州四部稿》本作“时一一展之,以摅愉其郁”,弢庵居士引此句少“一”,多“怫”。《弇州四部稿》为王世贞本人编撰成书,此文断无作伪之可能。从内容上看,《〈剑侠传〉小序》是王世贞为自己选辑《剑侠传》所作序言。虽然无法考证“弢庵居士”是否就是王世贞刊刻此书时的署名,但是,两篇序言文字全同的事实已经是证明此书为王世贞选辑的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了。
履谦子《刻〈剑侠传〉跋》没有明确指出《剑侠传》的成书及选辑者,根据跋中所言“旧板近胡涂,是用番刻”,可以推知此前已有刊版。跋后题署“明隆庆己巳春三月毘陵履谦子识”,明确了此版刊刻的时间为隆庆三年(1569)。“履谦子”究竟是谁现在已无从考证,可备一考者为明人吴履谦。王世贞好友张元凯有《伐檀斋集》,其中有诸名家赠答诗一卷,收录王世贞等人赠诗,亦有吴履谦赠诗两首,吴履谦名下标注“字幼元”,此集卷十二有《饮幼元寓斋二首》,可知张元凯与吴履谦有所交游。然而,可能是吴履谦声名有限,史书及地方志均无此人生平记载,只能根据他跟张元凯的交往推测其大约活动在嘉靖隆庆年间。至于他是否就是“履谦子”,且于隆庆三年刊刻《剑侠传》,就不得而知了。
3.王世贞选辑《剑侠传》可能性的进一步论证
明人许自昌选辑有《捧腹编》一书,卷首辑者自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夫稗官野史,盛于开元、天宝间,或据实纪异,或加空缀说,口绣笔彩,用以资清麈、消雄心。而宋元诸公,皆称述朝家耳目之事,略涉谐部,有关风教。迨我明兴,寥寥无几,独杨用修、祝希哲、王元美数公,富有纂者,丹铅所历,累累充籍。”结合王世贞的生平著述来看,他确实对小说编撰活动情有独钟,撰有《觚不觚录》,选辑的文言小说总集除《剑侠传》外,还有《世说新语补》和《艳异编》。
《艳异编》一书,前人对选辑者是否为王世贞亦有争议,陈国军在《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一书中详加论证,遍举材料,考实《艳异编》辑者为王世贞。今各本小说史及小说书目,多认同王世贞为《艳异编》的辑者。郦波《王世贞作品年表初考》根据王世贞写给友人徐子舆的信,将此书成书大略系年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将《艳异编》与《剑侠传》进行细致的文献比勘后可以发现,《艳异编》卷二十三“义侠部一”和卷二十四“义侠部二”所收的9篇小说,其中有6篇与《剑侠传》所录基本相同,即:《虬髯客传》、《红线传》、《昆仑奴传》、《车中女子》、《聂隐娘》、《花月新闻》。从篇名上看,两书稍有不同,《剑侠传》中,《虬髯客传》篇名为《扶余国主》,《红线传》篇名为《红线》,《昆仑奴传》篇名为《昆仑奴》;从文本内容上来看,《艳异编》6篇全同《剑侠传》,两书选辑所依据的文献应为相同底本。虽然无法断定在时间上两书究竟哪本成书在前,但是,《艳异编》在文献实例上进一步证明了王世贞选辑《剑侠传》的可能。
根据《剑侠传》书中选目,可以将《剑侠传》成书时间限定在永乐十七年(1419)《剪灯余话》成书至隆庆三年(1569)之间。明确王世贞为选辑者,可以将成书的时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王世贞在序言中说:“余家所蓄杂说剑客事甚夥,间有概于衷,荟撮成卷。时一一展之,以摅愉其郁。”余嘉锡在对此书的辨证中指出了“摅愉其郁”的原因:“世贞以其父忬为严嵩父子所害,而己不能报,恨当时之为司寇者,怵于嵩之威权,不敢治其误国之罪,坐令流毒四海。因思此时若有古之剑侠其人者出,闻人诉其不平,必将投袂而起,操方寸之刃,直入权相之卧内,斩其首以去,则天下之人心当为之大快。……所谓时一展之,以摅愉其郁者,盖世贞著此书时,嵩父子尚未败,以己有杀父之仇,终天之恨,而无所投诉,故常郁郁于心,聊复为此以快意云尔。”虽然余嘉锡认为《剑侠传》是王世贞自著之书的看法是有问题的,但是这段成书背景的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将“发愤著书”的观点改为“发愤编书”,就比较符合实际了。由此,基本可以断定此书的选辑时间,应在其父被害之后,即嘉靖三十九年(1560)之后。从嘉靖四十年(1561)开始,王世贞里居在家,时间长达9年,直至隆庆三年(1569)才赴任为官。这9年的时间里,王世贞撰述颇多:《艺苑卮言》六卷完稿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艳异编》编定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前后,隆庆元年(1567)开始撰次《宛委余编》。将《剑侠传》的成书时间放在嘉靖四十年(1561)至隆庆三年(1569)之间,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综上,《剑侠传》应为王世贞采辑众书编选而成,其中部分篇目的选取可能直接依据《太平广记》;成书时间应在嘉靖四十年(1561)至隆庆三年(1569)之间;初刻本今已不见,隆庆三年刊本应是据初刻本翻刻,现存版本主要有四卷本和一卷本。《剑侠传》在明清两代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其后颇多续作,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中的“剑侠”系列。
注:
① 参见张志合《〈剑侠传〉成书与作者考辨》,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② 刘荫柏《隆庆刻本〈剑侠传〉叙录》一文对弢庵居士序文已有知见,但未发现其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中《〈剑侠传〉小序》相同这一重要事实。参见刘荫柏《隆庆刻本〈剑侠传〉叙录》,载《文学遗产》1985年第2期。
③ 关于《剑侠传》的版本,刘荫柏、罗立群等学者已有简要介绍,参见刘荫柏《隆庆刻本〈剑侠传〉叙录》,载《文学遗产》1985年第2期;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4-105页。
④ 隆庆刻本卷首目录中作“扶余国王”,文本中题目为“扶余国主”,参见隆庆三年履谦子刻本《剑侠传》目录及卷一。依据诸种版本,作“扶余国主”似较为妥当。
⑤ 隆庆刻本卷首目录所列,附录仅3篇,文本中实为4篇,参见隆庆三年履谦子刻本《剑侠传》目录及附录。
⑥ 参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72-1173页;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65-68页;刘荫柏《隆庆刻本〈剑侠传〉叙录》,《文学遗产》1985年第2期;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5-106页。
⑦ [清]永瑢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907页。
⑧ 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5页。
⑨ 牛景丽《〈太平广记〉的传播和影响》一书对《太平广记》编纂成书之后在各代的传播和影响有详细的论述,参见牛景丽《〈太平广记〉的传播和影响》,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⑩ 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93-5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