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颌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的牙颌面畸形

2012-12-09 13:47孙晓梅滕利丁波归来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颌骨下颌骨植骨

孙晓梅 滕利 丁波 归来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完成唇裂及腭裂裂隙的手术修复。但是,修复手术后常伴有继发的牙齿、颌骨和面部畸形,并且颌骨畸形的程度严重。常表现为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反、牙列拥挤和关系紊乱,影响美观,并且咀嚼、发音等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这类患者与其他发育性牙颌畸形比较,具有治疗难度高,术后复发率也高的特点,单纯的正畸或正颌手术很难有效地改善外形及功能,远期效果较差[1]。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我们采用正颌手术配合术后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牙颌畸形患者2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面型和关系获得了较好的改善。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6~33岁,平均22岁。单侧唇腭裂19例,双侧6例。上颌后缩,伴有下颌轻度或明显前突,上牙弓狭窄,牙列不齐,咬紊乱,前后牙反,前牙反覆盖 3~14 mm,SNA 角 75°~80°,SNB 角 79°~83°。 牙槽嵴均未进行过植骨。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拍摄头颅正侧位X线片和全颌曲面断层片,制备石膏模型。正畸医师与正颌外科医师共同进行外科正畸的测量、分析,预测和模拟手术,制定手术和术后正畸方案。于术前1~4天黏贴固定矫治器,托槽选用带钩的托槽,弓丝选用0.014~0.016英寸的NITI园丝。根据模型外科的咬关系,用自凝塑料制作定位板

1.2.2 正颌手术

采用上颌高位Le Fort I型截骨术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移植术式,加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2-3]。患者全身麻醉,采取口腔前庭沟切口。手术先行高位Le Fort I型截骨前移上颌骨,取髂骨植骨于牙槽嵴裂处,安放中间板,确定上颌位置,固定上颌截骨段;然后行下颌骨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安放终末板于上颌牙列,钢丝临时颌间结扎,以上颌骨为标准再确定固定下颌骨新位置,去除定位合板。颌骨固定采用微型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

1.2.3 术后正畸

所有患者手术中均未行颌间结扎固定,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开或偏畸形;有的因上颌前移或下颌后退不足,表现出前牙覆盖过小,或由于上颌前移或下颌后退过度、表现出前牙覆盖过大。于正颌手术后第48小时后开始颌间牵引。根据出现的畸形情况,用弹力橡皮圈进行弹性颌间牵引,牵引皮圈直接挂在托槽钩上。覆盖适中的采用垂直牵引,覆盖过小的采用AngleⅢ类牵引,覆盖过大的采用AngleⅡ类牵引,偏者采用斜行牵引。术后近期复诊采取较短周期,一周2次至两周1次,逐渐加长调整间隔,直至4周1次。目的在于随时调整矫治器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防止牵引力量过大牙齿松动、过度伸长,或力量过小矫正过缓,或方向偏斜导致新的畸形。

术后4周,患者肿胀消除,骨骼基本愈合,正畸进入常规阶段,黏贴脱落的托槽,更换弓丝,弓丝选择逐渐由细到粗,由软到硬,排齐牙列,平整牙弓,调整咬关系。

2 结果

3 典型病例

男,18岁。左侧唇腭裂术后上颌后缩合并下颌前突畸形,上下颌牙齿拥挤不齐,前后牙,前牙反覆盖11 mm,伴有左侧牙槽嵴裂,左上侧切牙短小,腭侧位。术前X线片头影测量结果:SNA角79°,SNB角82°,ANB角-3°。行上颌高位Le Fort I型截骨术+牙槽嵴裂自体髂骨移植+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术前1 d黏接固定矫治器。术后出现前牙、后牙开,前牙开约0.6 cm。术后48 h开始用橡皮圈进行颌间垂直牵引。正畸逐渐加力排齐牙齿,调整咬关系。术后11.5个月时,牙列平整,覆覆盖基本正常,拆除矫治器保持。复查X线头影测量结果:SNA 角 82°,SNB 角80°,ANB 角2°。X线片示骨质愈合良好,植骨区密度与周围接近。面型满意。术后3年复查,面型好,咬关系良好,烤瓷牙修复左上侧切牙(图1)。

图1 典型病例Fig.1 Typical case

4 讨论

4.1 正颌手术矫治唇腭裂术后颌骨畸形的必要性

本组患者唇腭裂术后颌骨畸形严重,上颌发育不足,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下颌前突。经高位Le Fort I型截骨术,明显的鼻旁及眶下区凹陷得到较好的矫正[2]。反覆盖重度,且下颌前突者,同时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退下颌,使上下颌骨达到较正常的位置关系,获得良好的面型。避免了上颌过多的前移,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4-5]。术中,我们选用了微型钛板及钛钉进行骨内坚强内固定。

牙槽嵴裂植骨术增加上颌骨的稳定性,重建牙弓的完整性,改善裂隙鼻翼基底高度。本组同期植骨患者均已错过最佳植骨年龄[6],将植骨与截骨同期进行,减少手术次数、创伤和瘢痕的形成,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4.2 颌骨畸形正颌术后正畸的特点及必要性

手术前移上颌骨,或同时后退下颌骨,建立了新的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但新建立的关系常不能立即取得平衡,而导致手术后效果不稳定;同时,术中新建立的咬关系与口颌系统的神经肌肉组织之间尚未适应,原来的神经发射必然对现有的咬功能产生影响。口颌系统软组织的作用也是畸形复发的因素之一。术后正畸进一步改善新建立的颌骨位置及咬关系,也使得软组织逐渐适应并取得平衡[7]。

正畸颌间牵引通常采用方弓丝上加牵引钩,或弯制牵引曲。本组患者未行术前正畸,大多数患者牙齿不齐,不能即刻放置方丝或粗的澳丝。我们采用带钩的方丝托槽,将牵引皮圈挂在托槽上进行颌间牵引。对有可能在牵引时由于弓丝太细引起弓丝变形的部位,通过变化牵引的橡皮圈的位置及增加辅助弓丝等方法可进行预防。正畸治疗过程中,随牙齿的排齐随时更换弓丝,增加其粗度和硬度,可防止牙齿松动伸长及咬关系牵引变形。

本组患者术后正畸,近期主要是颌间牵引稳定上下颌骨关系,4周左右再逐渐给力排齐牙齿,继续保持颌间牵引。对裂隙植骨处两侧的牙齿加力轻微,同时在裂隙处的弓丝上加扩展弹簧,保持裂隙宽度,也避免施加向裂隙处的力造成植骨的吸收。

术后正畸进一步排齐、平整牙列,调整前牙前后位置关系及上下牙弓宽度,保持获得的正常咬关系。解决牙列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获得良好的牙关系[8]。因未行术前正畸直立牙轴去代偿,同时此类患者的畸形复发率更高,治疗期间尽量保持轻度的深覆盖,使反畸形过枉矫正,避免畸形复发。

为避免畸形复发,我们让患者佩戴弹力头帽,进行面部软组织重新定位塑形,一般建议戴3~6个月。

本组患者均未行颌间结扎固定,既降低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呕吐误吸的危险,又利于术后进食。传统的颌间结扎,6~8周内患者只能用吸管从磨牙后区的间隙内吸食流食。不行颌间结扎,患者可早期进半流食直至软食,保证了术后的营养,有益于伤口和骨的愈合;有助于口腔清洁,利于消肿,并防止感染。

正颌手术矫正骨性Ⅲ类颌骨畸形,术前正畸与否,外貌及稳定性无明显差异[9]。本组患者术后随访0.5~3年,面型及咬关系良好,均无明显复发现象。

[1]沈国芳,唐友盛,Samman N,等.98例唇腭裂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2):74-77.

[2]任敏,滕利,丁波,等.高位Le Fort I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5):526-529.

[3]滕利,任敏,智勇,等.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对比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7):709-712.

[4]Figueroa AA,Polley JW,Friede H,et al.Long-term skeletal stability after maxillary advancement with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using a 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 device in cleft maxillary deformities[J].Plast Reconstr Surg,2004,114(6):1382-1394.

[5]Wang XX,Wang X,Yi B,et al.Internal midface distraction in correction of severe maxillary hypoplasia secondary to cleft lip and palate[J].Plast Reconstr Surg,2005,116(1):51-60.

[6]王鑫,罗奕.影响牙槽嵴裂植骨术疗效的有关因素[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6):567-569.

[7]张震康,张熙恩,傅民魁,等.正颌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80-185.

[8]周彦恒.正颌外科患者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1):7-9.

[9]Liao YF,Chiu YT,Huang CS,et al.Presurgical orthodontics versus no presurgical orthodontics:treatment outcome of surgical-orthodontic correction for skeletal class III open bite[J]Plast Reconstr Surg,2010,126(6):2074-2083.

猜你喜欢
颌骨下颌骨植骨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1例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