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治疗术后腹痛100例疗效观察

2012-12-09 13:13:36吴健瑜王海焦桑方方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柴胡中医药大学排气

吴健瑜,王海焦,桑方方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二外科,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术后腹痛是外科手术后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术后小肠功能恢复较快,结肠则需48h,之后患者恢复排气排便而逐渐康复出院。然而,常有不少患者在此期间出现腹痛,可引起患者的强烈不适,延缓排气排便恢复,甚至引起腹部肌肉痉挛,影响伤口愈合。因此,及时和迅速消除术后腹痛,是患者得以顺利康复的一个重要条件。笔者近年来运用大柴胡汤治疗本症状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均为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的住院患者。年龄14~72岁,有胃部手术史22例,结肠手术史者50例,回肠手术史28例。临床表现均为腹部术后3d内出现腹腔内阵发性疼痛,时轻时重,或兼见腹胀、牵涉伤口疼痛,无排气排便,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细。腹部透视常常提示肠管充气明显,血常规正常。

1.2 治疗方法

方药以大柴胡汤原方:柴胡15g、黄芩10g、白芍15g、枳实15g、法半夏15g、大黄10g、黑枣10g、生姜10g。术后3d内一开始出现腹痛即服用本方,汤药统一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剂科煎煮,每天煎1剂,每剂煎服2次,每次150mL,上、下午各温服1次。每天1剂,每剂煎服2次,至腹痛症状消失停服,共服最多不超过2d。

1.3 疗效标准

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主症及兼症变化确定治疗效果。腹痛彻底消失,临床症状完全消除,停药后至次日内出现排气或排便者,为治愈。腹痛明显减轻,兼见症状基本消除,停药后至次日内出现排气或排便者,为显效。腹痛及兼见症状均减轻但未消除者,为有效。主症及兼加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

2 结果

本组100例中,经过统计,治愈87例,占87.0%;显效11例,占11.0%;有效2例,占2.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3 典型病例

李某,女,63岁,因“反复右下腹隐痛10余年,加重1月余”入院,诊断为“升结肠癌”。行“全麻下升结肠癌根治术”后第2天中午出现右下腹阵发性疼痛,时作时止,发作时引起伤口作痛。即处大柴胡汤于当日下午开始服用,至当日晚疼痛已减轻,到术后第3天下午腹痛完全消失,当晚排气,术后第4天上午有少量排便。至出院未再出现腹痛。

汪某,男,34岁,因“上腹部疼痛2d”入院,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后第2天上午出现右下腹阵发性疼痛,时作时止。即处大柴胡汤于当日下午开始服用,至当日晚疼痛已减轻。到术后第3天上腹痛完全消失,并已排气和少量排便。至出院未再出现腹痛。

4 讨论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因手术本身的创伤,会造成术区附近组织器官的局部气血暴脱。术后离经之血淤积,气血大脱又不能骤生,故气血不足以行,气血之道阻塞,此时术区附近组织器官处于一个低功能状态。腹部是胃肠所居之区域,尤以肠腑为主,故腹部手术后胃肠气血两虚,气滞血瘀,令其传化功能低下故无排气排便。术后1~2d,胃肠气血渐复,传导功能逐渐增强,但气血之道未畅顺,离经之血未去,使胃肠中的血络、肌肉、筋膜未能相互协调,脉络腠理也不能满足气血流行恢复的需要,使气滞血瘀程度加重,导致肠胃痉挛而产生疼痛和胀的症状。此种类型的术后腹痛,属虚实夹杂中的本虚标实型,是一个本虚渐复而标实去除不及,形体与气血逐渐恢复协调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症状。现代研究尚未明确术后腹痛的发病机制,现考虑主要与内脏高敏感性、脑-肠互动致中枢疼痛调控异常及社会心理学有关[1]。根据本病腹痛、腹胀、便闭的特点属于中医的“腹痛”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故以降为顺”。《医学真传》说:“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故腹痛治疗多以“通”字立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现代研究本方改善肠道微循环,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缓解肠麻痹,明显抑制交感、副交感张力的失衡[2]。笔者体会,方中以柴胡、大黄帮助胃肠传化功能恢复,解气结气滞,去故就新,《神农本草经·上品·茈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结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神农本草经·下品·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同煎不后下,可减弱其荡涤肠胃之力,而保留其破瘀、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此二味为方中之君药。气滞致津液行迟而积结为痰(渗出物),留阻肠胃气血之道,枳实、半夏去肠中痰结以止肠鸣,白芍缓解气血流行之势以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姜、枣助气血恢复。结合动力学观点,本方各药相互配伍,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减少渗出,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和协调,从而减轻和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由于本方仍属攻消之剂,在此类术后腹痛中是针对其病机中的“标实”而应用,故不可多用,2剂即止。术后早期出现腹痛的患者服用中药大柴胡汤,对其症状缓解和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都具有显著效果。

[1]王婷婷,倪志,刘南植.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177-3178.

[2]王庆,秦鸣放.腹腔镜手术治疗萎缩性胆囊炎320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6):212.

猜你喜欢
柴胡中医药大学排气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江西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5-24 06:57:54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 06:05:18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02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柴胡治疗猪感冒症的临床观察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6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38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