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红 扬州大学附属扬州友好医院功能科,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体表心电图是一种经济实惠,可重复性强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其准确性和直观已成为诊断冠心病“金标准”。临床上常依据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而作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然而有专家对此提出质疑[1]。本文通过对83例患者的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体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体表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0~80岁,其中男性53例,合并高血压者27例,女性30例,合并高血压者14例。
1.2 方法 静息状态下描记18导联同步心电图,纸速25mm/s,由专人阅读。ST-T改变的阳性标准:ST段抬高在肢导联≥0.1mV或胸导联V1~V3各导联≥0.3mV或V4~V5≥0.1mV;各导联ST段下移≥0.05mV;各导联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10[2]。异常导联数:计数含有上述异常的导联数。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将异常移位的格数(或分值)绝对值相加。ST段时间:选用基线平稳、无ST段偏移,以R波为主的导联进行测量,以J点为起始点。采用Judkin’s法,选择性多体位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标准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中任一支狭窄≥50%者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各组间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心电图计分法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评分之间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51例(61.45%),其中男性36例,合并高血压者14例;女性15例,合并高血压高4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0例,多支病变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32例(38.55%),其中,男性17例,合并高血压者13例,女性15例,合并高血压者10例。41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8例(43.90%),其中14例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只有4例(28.57%),明显低于男性患者的51.85%。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来看,随年龄增加的趋势,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项目中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导联数、ST段时间、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支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3],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是我国成人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结果显示,83例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患者中,只有51例(61.45%)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其中男性36例;女性15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0例,多支病变13例。因此,提示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有一定局限性,应慎重,同时也说明心电图慢性ST-T改变并非冠病的特异性改变,不能作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特征。本文还提示,伴有慢性ST-T改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性别差异,53例男性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呈阳性者达36例(67.92%),而30例女性患者中只有15例(50%)呈阳性,故女性患者的特异性低,可能与女性受体力限制和雌激素的影响,极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其在运动时释放更多的儿茶酚胺,心率在反应时增加,发生过度换气,导致心电图异常。心电图ST-T改变是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凡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都能引起ST-T改变,如高血压、高血压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包炎、X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电解质紊乱、脑心综合征及心律失常等,体位改变、过度换气等正常生理状态和药物影响也可出现ST-T改变。
本文对伴有高血压的慢性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在41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8例(43.90%),低于本文的61.45%的阳性率,其中14例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只有4例(28.57%),明显低于男性患者的51.85%,性别差异明显,高血压引起心电图ST-T改变,目前,认为与继发性心肌肥厚致心肌相对缺血有关,所以高血压及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亦应慎重,女性患者更要谨慎。本文结果显示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来看,年龄有增加的趋势,且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年龄≥57岁可作为区分冠脉病变支数的一项参考指标,符合文献报道[4,5]。
在研究的结果中,心电图平均异常ST段导联达7.1个,三支病变具有广泛导联的ST段变化及ST段移位绝对值之和较大的特点。异常导联数、ST段时间、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支与三支病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加计算指标(异常导联数、ST段时间、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可提高检出率。
本文通过对83例体表心电图存在慢性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提示,依据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特异性差,因此要正确认识心电图慢性STT改变,提倡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强调心电图ST-T的动态改变及对比,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对冠心病的高危患者应推荐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1] 郭继鸿.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的质疑〔J〕.心电学杂志,2003,22(1):21-27.
[2] 黄菀,黄大显,王思让,等.临床心电图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
[4] 江时森,陈锐华,宫剑滨,等.老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体会〔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3):194-196.
[5] Gorgels AP,Engelen DJ,Wellens HJ.Lead aVR,a mostly ignoredbut very valuable lead in clinical electrocardiography〔J〕.J Am Coll Cardiol,2001,38(5):1355-1356.